专栏名称: 光远看经济
光远看经济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晚点财经  ·  阿里三年投资AI3800亿元;蜜雪港股招股继 ... ·  9 小时前  
衡阳日报  ·  飙涨超118%!一天一个价 ·  11 小时前  
衡阳日报  ·  飙涨超118%!一天一个价 ·  11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大门紧闭!确认要撤场!曾一天排队近3000桌 ·  3 天前  
温度新闻  ·  突然集体爆发!飙涨! ·  3 天前  
温度新闻  ·  突然集体爆发!飙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光远看经济

马光远:经济学越来越堕落,忘记了“救世济民”的初心

光远看经济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12-11 08:00

正文

欢迎订阅 【光远看经济】 音频专栏!


最新一期的音频专栏已上线,主题是 《北方只剩北京进入城市10强说明了什么?》 ,欢迎围观! 再来 盘点一下【光远看经济】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推出三个月以来的成绩~

●内容价值雄踞榜首,荣获10月 主播新锐第1名

●单期节目受广大粉丝热捧强势杀入 热播榜总榜第3名

●在财经频道我们的专栏一直雄踞 新品榜单前5位!

●音频开通刚三月,粉丝就突破 8万!


本专栏明年将转为会员收费,凡是在今年年底订阅的,终身免费收听,这是最后一个月免费终身收听的机会了,手慢无~


经济学越来越堕落,忘记了“救世济民”的初心

本文首发于|新浪网


深耕经济学领域几十年,马光远游走于理论与实际之间,深入到中国经济的运行之中,参与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他认为中国是一片能够培育出优秀经济理论的试验田,希望能够研究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

作为一名经济观察家,他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担任特约评论员,同时是多家媒体平台的专栏作家,他的第一档音频节目《光远看经济》也于近期在喜马拉雅上线。他通过多元的平台和形式,用朴实的语言向大众传递经济学知识,他说: 我要用“人话”向大家解释中国经济 。他认为经济学最大的问题是不会用“人话”向普罗大众讲述经济学的原理。

他坚信疫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他说,2021年将是开创性的一年,是巨变后的元年。在马光远的视角下,中国经济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Q&A 马光远x新浪

新浪: 您最初是如何接触到经济学,并一步一步学习发展成为一名颇有建树的经济学者的,能否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和感受?

马光远: 我本科在人民大学学习经济学,研究生虽然学的是法律,但也跟经济相关,后来做过一段时间经济方面的法律工作,博士的方向又回到经济学。可以说,从本科接触经济学到现在几十年,我一直没有离开过经济学领域。

我做经济研究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我一直游走在理论与实际之间。一方面做理论研究,但更重要的是深入到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中,参与到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中。我认为时下的经济学脱离实际太远了,很多人坐而论道,对外面精彩的世界置若罔闻,这是研究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理论的。我的很多经济观点来自于我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参与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在验证一些经济学理论究竟对不对。我从来不盲从什么理论,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奇迹般的发展,现有的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中国奇迹。不是经济现实去适应经济理论,而是经济理论如何随着经济现实不断更新和发展。中国的经济现实需要全新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需要突破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我一直坚信,中国拥有产生经济学新的理论的最肥沃的土壤。怎样把理论与实际慢慢地弥合,研究出一套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是我多年来一直钻研和寻求的方向。

新浪: 深耕经济学领域几十年,您对经济学是如何理解的?您认为普通人了解或学习经济学有什么作用?

马光远: 经济学本质上是研究如何做出选择的一门科学,它本身又是一套逻辑,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并非完全按照现实,而是把很多东西抽象化后得出结论,所以经济学本身跟经济现实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在中国有很多人认为经济学可以指导投资,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经济学跟投资之间关系不大,比如投资股票,按照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股市上所有的信息你都知道,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经济学是一套逻辑,这套逻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流派,他们的观点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所有的经济学都要考虑政治问题,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为什么发展这么好,按照主流的新古典理论是解释不清楚的,因为中国政府对经济领域有很多干预,而且,并非所有的干预都是对市场的伤害,有一些干预推动了市场力量的发挥。现代经济学难以解释中国经济,这也说明经济学还很年轻,经济学不过是两三百年,但人类经济已经五六千年了,所以到今天为止,经济学还有很多地方跟经济现实不相符,还不能完全称之为科学。

总结来讲我认为,经济学有用,但未必可以指导投资。其次,不要迷信它,它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套理论,它还在发展,它没有终结于某个真理。

新浪: 您认为成为一名经济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马光远: 首先我必须声明,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经济学家,因为我认为经济学家必须拥有自己原创的一套理论,我不认为我有什么原创的理论。当然,中国很多被称为经济学家的也没有原创理论,只是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学习”的不错而已。但是,我认为中国具备出现伟大经济学家的土壤。过去四十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表现最好,创造了大家认为不可能创造的奇迹,这说明中国经济的运行是有效的,但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又无法解释,所以我们需要创建新的理论。研究出一整套理论体系,去解释中国经济的运行,我想这是每一个研究中国经济的人都有的梦想。

但是,我的旨趣不是去搞原创的理论,我更痴迷于观察中国经济运行的现实,而且特别喜欢去挑战预测。而预测并不是经济学家擅长的。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经济观察家,一个能够用人话、真话去讲述教科书中没有的经济真相,告诉老百姓如何研判经济趋势。这一方面需要经济学理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必须深入中国经济的一线,和企业家、官员以及各行业的人进行交流。这样才有自己真正的观察。同时,我也喜欢参与公共政策的讨论与制定,这是“经世济民”真正的体现。

我觉得一个真正优秀的经济学家也好,经济观察家也好,他首先应该有社会责任,有家国情怀,有爱国心,有民族担当。第二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历史视野。作为经济领域的学者或观察者,应该比别人看得更多、更远。第三是一定要建言献策,不是只挑毛病,而是可以提出有用的建议。第四是要有人文关怀,为普通老百姓改善经济提供一个学者的视角,我认为这是学者更大的责任。一个不研究道德伦理、没有人文关怀的经济学家是不合格的经济学家。

新浪: 作为一名经济学者,您是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任评论员,也是多家媒体平台的专栏作家和特约评论员,同时还兼任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金融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多项职务, 您怎样看待这些不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角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马光远: 这种多元的角色恰好最符合我的定位,我认为要真正看清楚、解释清楚中国经济,就必须具有多元的身份。必须跟很多企业接触,必须参政议政,必须参与到实际政策的制定中来。具备多元身份绝对不是不务正业,而是能够更好地认清中国经济的真相,能够更好地发现中国经济的规律,并且上升到理论层面。

中国是一片能够培育出优秀经济理论的试验田,如果没有多元身份参与,没有机会到处看一看,我认为是很可惜的。比如说今年疫情发生以后,中国经济究竟怎么样,企业运行真正的困难在哪里,有没有复工复产等等,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实际参与是不可能知道的。我不夸张地说,我是中国每年跑企业最多的经济研究者,我每年的飞机记录据说超越了99%的人,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去企业,去一些部门和一线的人交流,他们给我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

新浪: 您觉得您在经济学的传播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

马光远:所谓的角色,我认为一个是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一个是向老百姓普及经济学的常识,消除他们对经济学的误解。

我一直觉得我在承担一个使命,就是用“人话”向大家解释中国经济,也就是用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去告诉他们经济学是什么,而不是用很多术语和模型。中国的老百姓其实对经济特别关注,对投资特别热衷,但是他们经常反映经济学讲座听不懂。这就需要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解经济学,需要有人去做这样的一个传播,我认为这是经济学家、经济观察家的社会责任。经济两个字就是经世济民,经济学家应该放下架子,参与到给公众普及经济学常识的队伍中来,这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

新浪: 在房地产领域,您以客观中立的立场以及立足于制度建设的建议赢得各界尊重,对中国房地产政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您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投资是如何看待的?

马光远: 首先要尊重产业的基本规律,这个非常重要,这么多年在房地产领域我一直在引领一个风向,就是如何客观中立地看待这个产业。在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它拉动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对大家生活品质的提升,我想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跟房地产比。

第二点是,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年发展这么快,大家的收入增长、货币发行也这么快,与之相比,我认为除了少数城市房价偏高之外,绝大多数地方的房价上涨是合理的,跟中国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方向,跟老百姓的收入是吻合的。很多人觉得房价上涨太快,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房价上涨背后的因素和规律,总是用不合理的参照系去看待。

第三点就是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很多问题,但最大的问题不是房价高,而是政府管控的边界没有理清,房地产真正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比高房价的问题更需要解决。比如,保障房的问题,政府如何保障?长效机制的问题等等。中国房地产怎样在下一个周期里真正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认为无论对中国老百姓,还是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都至关重要。构建一个最低阶层有保障,中低阶层有支撑,高端市场能够放开的房地产发展健康体系,我们需要加快地去推动房地产制度建设,这是学者的责任。

新浪: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房地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您觉得房地产行业生态及发展逻辑是否有什么变化?您能否基于此对市民投资房地产给出一些建议?

马光远: 我觉得疫情对房地产的影响不算太大,其实在今年中国经济的主要指标里,房地产的指标是表现最好的,无论是投资还是销售,所以说房地产受到冲击是一个误导。

中国房地产从1998年到现在市场化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其实房地产的基本面都变了,过去很缺房子,现在房子基本足够,在中国可以投资的城市越来越少,房地产作为最好投资品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对于老百姓来讲,下一个周期房地产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结束了,我是不建议老百姓把主要投资放在房子上,因为房地产的风险在凸显。投资房子一定要记住的一点就是,投资房子有风险,需要谨慎对待。房地产正在从大众投资走向专业投资。同时需要专业的眼光,有专业眼光的人往往能抓住机会。

新浪: 您的第一档音频节目《光远看经济》近期上线,此前您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以“光远看经济”账号为市民提供经济学知识,您在各媒体平台也有不少节目和专栏作品,与之相比,这档音频节目有什么不同之处?您想通过这档节目为市民带来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