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红红印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省消费者协会  ·  春节 “胡吃海塞” 后,肠胃咋 ... ·  昨天  
河南省消费者协会  ·  春节 “胡吃海塞” 后,肠胃咋 ... ·  昨天  
云上随州  ·  武汉疾控紧急提醒!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孩子害羞不爱打招呼,如何帮助孩子主动和他人交往?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 2019-05-05 19:30

正文




我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反映:



孩子好像不是那么落落大方,不是那么开朗;

孩子偏害羞一些;

孩子不会积极地去表达自己,去主动社交。


好像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害羞、内向、不会主动去和别的小朋友玩,这让家长们很头疼。



为什么一些宝宝的社交意愿或者沟通意愿没有那么强呢?




小朋友为嘛会害羞



害羞是天性和环境的双重产物。哈佛大学的Jerome Kagan博士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宝宝在21个月大时会犹豫要不要靠近一个陌生的物体,或是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那么他在12岁的时候很可能还是比较胆小和害羞的。但他也发现,只有一小部分儿童是一直很害羞或一直很外向的,大部分孩子会因为环境的影响,变得不那么害羞或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害羞。



对于孩子来说,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都会引发害羞的行为,表现为脸红、避免眼神接触、把头转开、躲在妈妈身后等,大一些的孩子会说,“每个人都在盯着我看”或是“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阻碍宝宝社交的因素,通常来讲就是以下几件原因。




父母经常做孩子的代言人




我们带孩子出去玩,碰到了一个邻居,我们一般会说:


“宝宝,喊叔叔。”

“宝宝,喊大爷。”


我们会让孩子去做这样看似有礼貌的行为。可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孩子没说话,或者孩子还没来得及说话,我们会说什么呢?

我们可能会马上给自己解围说:


“你看孩子真害羞,怎么这么害羞,不好意思喊叔叔,叔叔你好。”


我们经常替孩子说话,我们做了孩子的代言人。



孩子需要跟别人打招呼,孩子需要跟别人玩,孩子需要跟别人交流。


而我们太着急了,我们没有等到孩子主动张嘴,我们没有等到孩子跟别人有一个哪怕只是眼神的交流,我们什么都没有等,就立刻代替孩子去做了所有这些动作,那么孩子得不到任何的学习。

一位妈妈跟我说,她和丈夫开了个小店,生意不错,老板和老板娘又待人和善,有些熟客即使不买东西,也会到店里坐坐聊聊天。

所以,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常常要面对不熟悉的人,妈妈就会帮着孩子打招呼,而孩子往往一言不发,光盯着客人们看。妈妈也一直以为这孩子不好意思喊人。

有一回是爸爸接孩子回家,爸爸心大,没教孩子打招呼,直接跟客人聊上了。妈妈在旁边看着,也不方便打断聊天让孩子打招呼,结果孩子自己主动叫了一声:“叔叔好。”


所以,下一次,请再等一等。





给孩子贴标签



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是,轻率地给孩子贴标签。比如说孩子胆小,比如说孩子害羞,比如说孩子不爱说话。


这样的话为什么轻易的会被我们说出口?


因为我们在给自己的孩子表现得不够好解围,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表现没有那么有礼貌、表现的没有那么主动社交的时候在找借口。

比如说孩子跟别人在一起,表现得内向一些、不太愿意跟别人一块玩的时候,我们为了缓解尴尬就会跟邻居或朋友说:


“你看,我们家这孩子就是这么害羞,我们家这孩子就是胆小,真不好意思。”


“你看,熊孩子怂孩子出来以后就丢人,真不好意思。”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很可能就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父母的话,对孩子有着非常强的心理作用,孩子的表现会随着这些标签化的语言出现认知偏差。

知乎上有个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从小父母就嫌弃自己害羞不爱说话,经常听到的句子是:


“你是哑巴吗?”

“真没用!”

“你看看人家谁谁嘴多甜,哪里像你!”


父母越这样说,孩子越不敢说话。





过度保护



这个世界在孩子眼里是否安全,孩子自己其实根本没数。


那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安全感?什么决定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就是父母对世界的看法。

很多家长,怕摔着、怕碰着孩子,最经常给孩子讲的一句话是:


“别跑!别动!宝宝你别碰!”

我们如此的保护孩子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


后果就是这孩子被保护的很好,同时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很危险。


那么,孩子敢不敢大胆地在草地上奔跑?敢不敢放心的去体验?有没有自信心和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







不好意思,这三件事情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所以,当孩子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不要轻易的告诉这个孩子,哪都会伤害他,这孩子没法活,这孩子只能被你抱在怀里。那他怎么主动跟别人社交呀?




如果你家也有个害羞的小孩



Nurturing the Shy Child 的作者,Barbara Markway博士说,“我们不是要消除孩子害羞的一面,而是要帮助他在自己的个性范围内做他想做的事”。


无论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性格,妈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接纳。因为这很大程度都是天生的,无论你怎么努力,也很难发生彻底的扭转。如果想要教会孩子在社交场合更自如地与人互动,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能做什么呢?





0 1
给他足够的时间



亲友聚会的时候,鼓励家人和朋友与你的孩子互动。告诉他们他只是有点害羞,比较慢热,需要一些时间来观察和适应。


他或许不想成为聚会的焦点,但尝试着去场地里遛达一圈还是可以的。




0 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