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债市观察
债券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债市观察

熊市回忆录:信用债视角的总结与反思

债市观察  · 公众号  ·  · 2017-10-25 16: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读


债市在经历史上最长牛市后,又迎来史上最长熊市。回想一年以前,信用债超额认购火爆程度堪比打新股,但市场最猛烈的拉升往往是最美丽的陷阱。一年以后,信用债市场遭遇大幅回调,信用利差走势三起三落,市场风格明显切换,值得总结与反思。


来源: 债市覃谈

作者: 覃汉/高国华


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债市在经历史上最长牛市后,又迎来史上最长熊市。


回想 1 年以前,交易员还在担心自己的职业生涯只剩 100bp ,信用债超额认购的火热程度几乎达到打新股的水平,但事后来看,市场最疯狂的上涨和最猛烈的拉升往往是最美丽的陷阱。


去年10 月下旬, 10Y 国债利率在创下这轮新低 2.63% 后开始止跌回升,而令投资者意想不到的是,这轮熊市之漫长也创下历史之最,直至今日都没看到终结的迹象。我们在本文中,回顾和总结这 年来债券熊市中信用债的表现和市场特征。

熊市回忆录之一:市场走势回顾,谁能穿越熊市?

年初至今,中债全价持有期收益:短融 > 中票 > 企业债 > 金融债 > 国债。熊市交易难,在利率上升趋势中,只有缩短久期、加快资产重定价才扛得住利率风险。

从中债全价收益率看,短融持有期回报达 3.76% ,而国债由于久期较长,累计收益为 -1.8% 。从各季度收益率来看, 1 季度最差, 2 季度明显好转, 3 季度显著反弹。

以中债企业债为例,各季回报率分别为 0.3% 0.7% 1.5% ,但各季度表现均不及中债短融(分别为 0.96% 1.21% 1.54% )。

熊市以来,信用收益率曲线整体陡峭化上行,最剧烈阶段是 16Q4

16 10 月熊市至今,短融收益率累计攀升 130-160bp ,而中票收益率累计上涨 180-190bp

2017 年以来, AAA 短融收益率上升 40-60bp ,而中票收益率上升 80-90bp AA 短融收益率上升 30-40bp ,中票收益率上行 60-70bp

从各季度看,以短融中票为例, 16 4 季度信用利率上涨幅度最剧烈,曲线整体抬升达 110-120bp 17 1 季度收益率上行幅度明显放缓,曲线整体回升 35-45bp

2-3 季度信用债进一步上升幅度大幅缩窄, 2 季度整体微涨仅 10-20Bp 上下, 3 季度中票利率调整反弹 15-25Bp ,而短融收益率反而出现明显回落

熊市回忆录之二:这一年经历的信用利差走势起落。

16 10 月至今,债券市场信用利差走势经历两轮明显大起大落

1)第一轮(16年11月-12月末),钱荒债灾突袭,暴跌宣告债市遭遇牛熊转换,银行对非银发生挤兑, 流动性较好的货基、同业理财、债基和委外账户资管产品,遭遇银行赎回挤兑压力最大,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被首先卖出,而缺乏流动性的信用债则只能以价格暴跌的形式来实现出清,信用债收益率绝对水平抬升超过 150Bp ,信用利差大幅走扩超过 50bp

2)第二轮(17年1-2月)劫后余生。 经历年末暴跌和赎回后,非银流动性开始恢复平稳,尽管银行体系流动性仍十分紧张, NCD 发行铺天盖地,但银行和资管机构都没再遭遇新的赎回冲击,信用债灾暴跌之后缓了回来,前期债市超调带来一轮修复行情。但 NCD 高价天量发行始终封死了信用债利率的下行空间,资金不松叠加 1 季末 MPA 考核担忧,仅仅 1 个月后,信用利率又反弹上涨了回来。

3)第三轮(17年4-5月)监管风暴,压垮市场最后一根稻草,信用债遭年内最大抛盘。 1 季末 MPA 考核过后,市场非但没像此前预期的 利空出尽 ,反而迎来一轮更加猛烈的监管风暴。银行委外赎回压力陡增,非银机构从之前拼命借钱抗资产,转向真正减仓回收流动性,信用债加速补跌,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跳升,仅仅 1 个多月有接近 20% 的公募债基净值下跌幅度超过 1% 甚至 2% ,出现剧烈回撤

4)第四轮(17年6-8月)刚出ICU,转身再狂欢,资金刚一松,杠杆加起来。 6 月以来,交易盘刚从流动性恐慌逃脱,一转身再度投向流动性狂欢,市场似乎已不认为金融去杠杆还能有多猛。前期踏空机构为追赶收益, 富贵险中求 ,民企债、新城投、低评级、长久期、过剩产能债等高收益品种经历一大波 tkn 。但从 8 月初开始,随着流动性从宽松泛滥回归中性,行情进入尾声甚至反转,尤其低评级、高风险品种再度丧失流动性,不少涨上去的净价又跌了回来。

从技术上看:

1)底是割出来的。由于信用债流动性较差,重定价滞后,在熊市中投资者一般首先选择去抗,因此信用债的大底往往是割肉割出来的(如 16 12 月, 17 4-5 月),而在 2 月、 8 月尽管市场也在调整,但跌幅明显较小,甚至弱于利率。

2)信用市场好转的标志,往往伴随一级发行回暖、二级成交量放大,发行困难、成交低迷一般意味着价格失衡没出清,市场仍将调整。

从近期的信用利差水平和分位数来看:

1 )绝对收益水平, 除低等级、长久期品种外,当前信用债绝对收益率基本处于历史中等偏上水平;

2 )信用利差保护 ,高等级短久期品种信用利差保护较好,低等级和城投品种保护较低;

3 )期限利差 3Y-1Y 期信用利差相对保护较高,尤其 3Y 左右相对价值较高,关注高收益、低流动性、信用资质较好的非公募债配置价值。

4 )评级利差, AA+ AA AAA 信用利差保护较低, AA- 信用利差保护最高,但也处于历史中等水平以下。 AA 城投与对应期限中票利差来看, 1Y 5Y 已具备一定保护空间。

熊市回忆录之三:这一年我们经历的信用市场风格切换。

1)过剩产能债vs城投债。 信用市场从 16 年追捧城投、全面规避煤钢等两高一剩债,到 17 年剩者为王,煤炭、钢铁等央企、过剩行业龙头债成为唯一穿越债市牛熊的赚钱品种

2)国企vs民企债。1 6 年上半年,信用市场风险多发,市场认为民企早已打破刚兑、风险已出清,而对国企不信任,认为地方国企打破刚兑刚开启,导致有的央企、国企债收益率甚至高于民企债,市场更愿意相信民企信用。而到了 17 年,一系列风险事件均发生在民企龙头,如西王、魏桥、万达等,市场开始担忧信用紧缩下的各种民企风险,民企债遭遇全面被抛弃

3)交易所资金利率vs银行间利率。1 6 年债券牛市时,交易所流动性相对充裕,资金利率多数低于或持平银行间利率,但从 17 年以来,受中证登质押券等级提高、资管杠杆限制、股市资金分流等冲击,交易所拆借利率 GC007 开始逆转整体高于银行间市场,钱紧钱贵始终未能缓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