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汤是很多人夏天必喝的饮品。熬过绿豆汤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绿豆汤很容易变色,开始熬出来的是碧绿的汤,倒出来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红色。不同颜色的绿豆汤有啥区别呢?抗氧化能力测定表明,红色豆汤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绿色豆汤。颜色越红,抗氧化能力越低。一般来说,抗氧化能力越强的豆汤,其解暑效果越好。也就是说绿色豆汤的解暑效果要好于红色豆汤。
熬汤时最好盖上锅盖。绿豆皮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它们只要接触氧气,就非常容易氧化成醌类物质,并继续聚合成颜色更深的物质。因此,在熬绿豆汤时应该盖上锅盖,尽量减少绿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避免发生氧化。
用纯净水熬,不容易变色。中国农业大学食物营养研究室曾经用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来熬绿豆汤。结果发现,不同水质熬制的绿豆汤颜色不同。蒸馏水颜色最绿,而且长期不变。其次分别是纯净水和矿泉水。自来水熬绿豆汤颜色变化最快,在接触空气后几乎每一分钟都明显变深,很快就变成红色。因此,熬绿豆汤时最好用纯净水。
几滴柠檬汁帮绿豆汤保持绿色。研究发现,酸碱度也能极大地影响汤的变色效果。北方的自来水是碱性水,熬绿豆汤之后变色特别快,倒出绿豆汤后,两分钟内就能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但在自来水中加入醋或柠檬汁后,熬出来的绿豆汤颜色变化很小。因此,如果用自来水来熬绿豆汤,可以在水中加入半勺白醋,或挤入几滴柠檬汁,但注意不能加太多,否则汤会变酸,影响口感。
水沸时放入,煮8分钟。煮绿豆汤的方法是先煮沸水,然后放入绿豆,继续小火煮8~10分钟后倒出绿豆汤。因为此时汤的颜色为碧绿色,溶出的物质主要是豆皮中的活性成分,而且氧化程度最低,清热能力最强。倒出汤后,余下的豆子可以继续煮成绿豆沙,或加大米煮成绿豆粥。
盛夏时节,不少人都喜欢喝一碗凉爽解暑的绿豆汤。可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绿豆汤。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日前就收治了一位喝绿豆汤“胀肚子”的患者。
家住福州市仓山区的廖女士因为肚子胀得难受来到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淑娇问诊后发现,每到夏季,廖女士都有熬绿豆汤给家人饮用的习惯。但就在前一个星期,廖女士在下雨天回家后喝了碗绿豆汤就感觉胃有点不舒服,胀胀闷闷的,晚上甚至还拉肚子,对此廖女士也没当回事。连着几天,廖女士不仅每次喝绿豆汤胃就难受,甚至连吃饭都没了食欲。
陈淑娇说:“绿豆性寒,引发廖女士食积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其饮用绿豆汤过多损伤了脾阳。因此,建议廖女士进行中药调理的同时,要从日常饮食等方面进行多方调理。”
陈淑娇提醒,绿豆性寒,过量饮用会导致胀气,损伤脾胃,引发食积症状。因此,夏日即便爱喝绿豆汤,也要适当控制饮用量,成人一周喝2到3次,每次一碗为最佳。还要注意的是,绿豆汤空腹饮用会对脾胃造成伤害。另外,经期女性、寒凉体质者、虚弱体质者尽量不要喝绿豆汤,孕妇也需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绿豆汤的确有一些保健功能,火箭军总医院中医与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军博士提醒大家,关于如何喝绿豆汤更健康,吃中药或者西药时能不能让绿豆汤送服,一定要分清身体状况。
在民间,有着绿豆和中药不能同服的说法。其实,服中药时能否喝绿豆汤,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以及所服中药的性味而定。
《本草纲目》记载:“绿豆气味甘寒,无毒……解一切药草、牛马、金石诸毒。”于是就有了“吃中药不能吃绿豆,以免解药”的传说。
在实际生活中,以上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健胃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外感风热、痈肿丹毒、暑热内侵等热性病,比如患有中暑、咽喉肿痛、急性腮腺炎、口干、口苦、泌尿系统感染等热证实证时,在服中药的同时喝点绿豆汤(150毫升),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能促进病情好转。
但是由于绿豆偏寒,对于脾胃虚寒、素体阳虚的人就要禁食或者少食绿豆。比如患有慢性胃肠炎、关节冷痛、痛经等虚证寒证时,在吃中药时就不宜喝绿豆汤。否则,不但会降低药效,而且会加重病情。
另外,李军博士说,是否能喝绿豆汤还与所服中药的药性有关:比如在服用金银花、黄连、黄芩、黄柏、板蓝根等清热类中药时可以适当喝点绿豆汤(100毫升),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所以服用中药时能否喝绿豆汤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以及口服中药的性味而定。
李军博士说,在服用人参、黄芪、肉桂、附子、高良姜等温补类药物及桂枝、干姜、细辛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服用绿豆汤,以免减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另外,因为绿豆中的某些成分,如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某些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降低或失去毒性,并且不易被胃肠道吸收,西药里面大多是合成的化合物,所以如绿豆汤与抗生素等药物同服,可能会降低药物的疗效。所以,尽量不要用绿豆汤送服药物,也不要在服药前后服用大量绿豆汤,以免影响抗生素等药物的疗效,应以白开水送服药物,并与饮绿豆汤间隔一定时间为好。
从中医理论来讲,常喝绿豆汤,主治暑热烦渴,湿热泄泻,水肿腹胀,疮疡肿毒,丹毒疖肿,痄腮,痘疹以及金石、砒霜、草木中毒者。
解毒:绿豆的重要药用价值是清热解毒。李时珍曾指出:绿豆,肉平,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绿豆1升,与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可解附子、巴豆之毒。绿豆的解毒之功在内,所以说为了解毒,煮绿豆汤时最好把绿豆煮烂。这样的绿豆汤色泽浑浊,解毒作用会更强。
清火:如果有口舌生疮、喉咙肿痛等上火症状,先把绿豆盖锅煮3分钟,此时汤色还是黄绿澄清的色泽,舀出绿豆水直接喝掉,或者加点冰糖喝,这时的绿豆水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清火作用最强。其他的绿豆再加入热水,煮至豆熟。熟烂的绿豆汤功效跟绿豆水不同,它能健脾祛湿,也是非常适合夏季的饮品。
消暑:绿豆汤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解暑佳品。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汤时将绿豆淘净,用大火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记住不要久煮。这样熬出来的汤,颜色碧绿,比较清澈。喝的时候把豆子一起喝下去,可达到很好的消暑功效。
据李军博士介绍,从中医理论上讲,喝绿豆汤,可以辅助治疗以下疾病。
治中暑:夏季中暑了,可以喝绿豆银花汤:用100克绿豆,30克金银花,15克薄荷,水煎服用。
治泌尿系感染:以绿豆皮煎水,一天喝三次,每次喝200毫升,可辅助治疗泌尿系感染。
治上吐下泻:绿豆、黄花菜、大枣各适量,以水煎服,对缓解上吐下泻症状有所帮助。
治腮腺炎:绿豆、黄豆、红糖入水煮至烂熟,常食,可辅助治疗腮腺炎。
降血脂:绿豆中的多糖成分能增强血清脂蛋白酶的活性,使脂蛋白中甘油三酯水解达到降血脂疗效,可以防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患者每日进食70克绿豆,血清胆固醇下降率可达70%。
降胆固醇:绿豆中含有一种球蛋白和多糖,能促进动物体内胆固醇在肝脏分解成胆酸,加速胆汁中胆盐分泌和降低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在炎热夏季,建议每天喝下两碗绿豆汤,上午和下午各一碗,每次150毫升为宜,对降低胆固醇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