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推广应用中,市场的消纳是难点,也是机遇和未来的着力方向。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
解决消纳这个难题,镇江的策略是“就近+先行”。2014年底,镇江政府出台《关于全市“金屋顶”企业计划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首家太阳能并网发电“金屋顶”项目建设。
所谓“金屋顶”就是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硅片,相当于自己建发电站。应该说,这是一个“听起来不错的主意”,但要真正付诸现实就没有那么容易。
镇江党政机关带头,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建成全国第一家太阳能光伏电站并并网发电的法院大楼。
从环保的角度看,法院大楼的系统总装机容量为180KW,年平均发电量为19.6万度,可以节约标准煤78.6吨。这些光伏硅片除了能够供办公大楼用电,还可以把发出来用不完的电卖出去,直接变现。
有了这个先试先导的示范,很快如镇江科技新城实验学校、金东纸业、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等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开始安装使用屋顶光伏硅片。
截至2017年8月,扬中在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的生产、办公场地的屋顶累积建设“金屋顶”达177个,装机容量134.6MW。
在镇江市政府看来,发动企事业单位使用屋顶光伏硅片不难,难在让城市居民也使用光伏硅片。对此,镇江开展了“家庭光伏行动”。
麻昌培是家住镇江扬中新治村的居民,2016年12月安装了5.2KW的屋顶光伏板。在安装光伏板之前,虽然麻昌培多次听到政府关于建设绿色能源岛的各种宣传,对光伏应用相关政策也比较了解,但他始终对光伏板的效果将信将疑。
在使用光伏板一个月后,麻昌培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上多了400多元钱,是自己光伏发电多余部分出卖所得。“用电不花钱,每个月还有固定收入”,一下子让麻昌培打消了疑虑,喜欢上了光伏板。
当《南风窗》记者问起当初投资的2.6万元建“金屋顶”值不值时,麻昌培认为这是一项比存银行回报更高的投资。麻昌培算了一笔账,目前国家对家庭光伏的补贴是0.42元/度,地方政府的补贴是0.3元/度,如果除去自用电,他家年卖电收入可达4800元,年收益率接近20%,这样一来,5年即可收回投资。
镇江的家庭光伏行动,是在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用电的情况下进行的,既促进清洁能源的推广普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节能环保,又能使居民获得一份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在镇江人看来,低碳生活所追求的并不是某种类似苦行僧般的生活,而是寻求人与地球更友好融洽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家庭光伏不仅仅是一项新型投资项目,也是一种对能源消费观念的反思。
相比“熄灯一小时”这样备受瞩目的全球性活动,镇江“金屋顶”方案不宏大但更具体,不时髦但更接地气。现在,扬中居民拥有“金屋顶”的已超过2000户。“金屋顶”也成了扬中乃至镇江全市的城市风向标。
作为家庭光伏行动的直接受益者,镇江不仅为光伏产业的消纳找到了出路,还为扶贫攻坚拓展了思路——光伏扶贫。
“光伏扶贫”顾名思义是指用光伏发电针对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而进行扶贫。该项目由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无需扶贫对象再投入成本,相反,扶贫对象却可享受25年的稳定收益。
扬中市新坝镇新治村村民陆壮宝是光伏扶贫的受益者之一。他和妻子陈月宝都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已引起了陆壮宝视网膜病变,而陆壮宝还有一位一条腿残疾的哥哥。
2016年底,政府为因病致贫的陆壮宝家安装了3KW的太阳能光伏“金屋顶”。现在,陆壮宝家除了每月固定的低保收入外,还可以通过“金屋顶”发电增加300元左右的收入。
9月16日,在扬中召开的“国际绿色能源发展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用“一石三鸟”一词形象地概括了“光伏扶贫”的作用。他认为,家庭光伏行动,不仅意味着可以减轻居民的生活负担,也不仅意味着可以解决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窘迫,更事关中国未来10年乃至更远的经济转型。
“有阳光的地方就不会有贫穷”,这是镇江“光伏扶贫”带给其他兄弟城市,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界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启示。
镇江之所以能走在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最前列,是因为较早理清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对镇江来说,取得低碳实践成效的关键在于绿色经济是否能够真正“落地”,而背后又是公共服务和制度配套的创新。
可以说,镇江的低碳城市之路是一场将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发展民生等议题进行有机统一的一场深刻变革。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何子维 [email protected]
编辑 | 谭保罗 tdb@nfcmag.com
排版 | Lu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