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这个领域,究竟有多热?
——各地法院民事执行案件的受理数量呈
几何式增长
,但司法资源的有限,加之被执行人恶意逃债的情况愈演愈烈,导致
“终本”
数量也大幅增长。
纵观我国执行立法,《民事诉讼法》涉及执行的法条共有
35条
,司法解释亦是多达
几十个
,
《民事强制执行法》
的发布实施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最高院对律师参与执行案件的态度也日渐明朗,支持力度逐渐加强,这些无疑都是政策利好。
无论你是多年来专注于执行,还是被困于经济下行周期想要寻得一份稳定的托底业务,选择做执行一定是上上策——当前经济环境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更为重视现金流。
然而,
“执行”这个领域,又究竟有多难?
首先,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远比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情形复杂,现行法律规定并不能全然涵盖,这些纷繁复杂的热点难点问题,
便很难找到明确的依据。
其次,除却立法供给不足,在执行实务中,不仅要依靠程序法,还要精通民法、商法等诸多实体法;且在不同案件中往往适配不同的法条和解释,
如何找法、用法,并准确适用于不同场景?
更不要说,
执行案件地域差异之大
,也使其难度和复杂性大大增强。
那么,
律师该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疏通这些执行堵点?
你需要习得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破解方法,了解在执行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并明确从哪些角度入手才能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去。
7月6-7日
,由两位原执行法官
曹凤国博士、王赫老师
联袂,将于北京开设
「执行案件重难点突破」实战训练营
。
两位老师都曾任职于
最高院执行部门
,长期深入一线办案,兼具基层和最高院经验;且都深度参与了
执行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
,其中王赫老师还是
《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
起草人之一,在法律适用及裁判尺度的把握上,由他们来讲课一定是效果极佳的。
课程中,两位老师将给出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难题的指引,从而提供学理支撑、理顺实务冲突,帮助大家破解执行实务中不断涌现的“疑难杂症”,为各位律师提供参考、预判。
总结实践前沿最新鲜、最宝贵的司法经验,用审判视野指导实务工作,为你提供可行思路
两位老师都曾深度参与起草、制定多部与执行相关的法律、司法解释,助你弥补立法到实务的理论空白
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系统思维方法论,回应不动产执行、债权执行、参与分配等难点、热点问题
两位原执行法官,长期深入一线办案,
兼具基层+最高院经验
立足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利用
立法起草优势
,教你准确把握裁判尺度
为什么面对执行案件总是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
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笼统的法条都只是执行案件的理论基础,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实务中可谓寸步难行。
比如说,
应当在什么时候提起执行异议?这个股东能不能追加分公司账户?线索能不能查、怎么查?
比如,当你认为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财产线索,去跟法官沟通开调查令的时候,法官却说:
“这个线索跟案子没有关联,我没法开给你”
,该如何应对?
执行律师坐在办公室里、不接触法院的执行思维,永远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律师现阶段在执行领域普遍面临的
无法可依、线索混乱、场景适用困难
等痛难点,决定了单一视角、单一的知识储备和以及纯粹的坐而论道,都不是长久之计。
以问题为导向,不妨转换一下思维模式,跟随
前执行法官
的视角,将目光深入到具体的
司法前沿和办案一线
,从底层逻辑出发,从广大法律人
所困扰的、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目前无法可依的、具有共性的难点问题
,以及
影响甚巨、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切入,习得普适性的系统思维方法论。
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此次授课的两位老师。
曹凤国博士
曾长期负责执行体制改革、司法解释制定、案件申诉审查等工作,现在主要从事金融、诉讼和执行领域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执行实务工作程序与实体、执行与审判深度交叉,需要的正是曹博士这样的
从进入法院工作就专注执行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他长期深入执行一线,与众多律师、基层法官深度交流探讨,是一位了解执行难、
能够帮助律师切实破解执行难的资深执行专家
。
王赫老师
亦是办案经验极为丰富。他具有
最高法院、高级法院、基层法院三级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经验
,执笔起草股权执行、变更追加执行当事人、执行和解、执行担保、财产调查等多部执行类司法解释,办理过执行实施、财产保全、执行复议、执行监督等各类执行案件数百件。
即将发布实施的
《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
,王赫老师便是
执笔起草人之一
,对如何找法、用法可谓了然于胸。
怎么判断一个执行律师是否真的懂执行?
自然是看其是否真的懂得
法官思维
,并能在
处理财产线索、推进执行进度
时进行有效利用。
这两位前资深执行法官,就是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解决了单一视角的难题,还要解决单一的知识储备、专业能力的问题。
执行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
从问题中寻找“规范”
,只要把问题厘清、规范理顺,执行乱、执行慢、执行难也就能迎刃而解。
以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此次线下课程聚焦于实务前沿,总结了
执行实践前沿中最新鲜、最宝贵的司法经验
,并将
在操作层面提供可行思路
,主打的就是:
从制度到实践、从理解到适用、从问题到方案
,带大家走出执行困境。
只有找到了真问题,洞察其本来面目,并给出真答案,才能真正实现纠纷解决的一步到位。
此次课程,就将紧扣
业界最困扰的、最关注的四大热点、难点问题
,逐一进行拆解,给出正解。
不动产的强制执行
作为执行程序中的关键环节,目标是将不动产的占有转移给权利人,
是兑现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不动产交付执行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执行,只有占有不动产的主体才能承担剥夺占有的义务,
第三人物理上持有不动产
是造成执行困境的重要原因。
如何阻断持有主体变化的困难?拍定后交付权利义务如何明晰?执行力原则上具有的相对性怎么破?
这些都是不动产执行面临的困境。
由于执行力相对效的力度不足,执行力绝对效要求对特定不动产的任何占有人都可实施强制执行,不限于执行依据载明的主体,亦不限于可以被变更、追加为被执行人的主体。
如何将二者结合,交错适用
执行力绝对效与相对效
,从而确保在执行正当性的基础上,实现执行债权人的权利?
执行程序中,经执行法院穷尽调查措施,被执行人即债务人名下财产无法清偿债务,执行案件只能
以终本结案
的情况屡见不鲜。
此时,就要请出
“债权执行”
这一武器,通过掌握被执行人对相对人即次债务人的债权信息来成功执行。
债权执行又被称为
“代位执行”
,与代位诉讼共同在程序法和实体法上组成了债权人直接向债务人的相对人收取债权的制度——
这便是程序和实体在执行中的深度交叉,掌握好了必有奇效。
从代理债权人的视角,应当掌握哪些债权执行规则?
执行债权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给出解决方案?
“执行难”不仅体现在“财产难找”,还体现在——
被执行人的债权人众多时,其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
回想一下,你是否在办案中遭遇过下列难题?
举个例子,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存在多轮查封时,作为轮候查封权人就真的毫无办法了吗?这些难题都指向了——
清偿与分配
。
执行律师如何在普通债权人中杀出重围?
在实际办案中,参与分配的操作技巧、细节、策略等,都有不少值得深度研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