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独立鱼电影
电影从未如此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惊悚喜剧《开关》演员招募 ·  昨天  
深焦DeepFocus  ·  在日本学电影,不是只有东艺大 ·  4 天前  
电影工厂  ·  毛衣这样叠穿,真的更时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独立鱼电影

每一个不爱读书的人,我强烈安利你看看这片

独立鱼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13 22:31

正文

前一阵,白先勇先生在豆瓣上讲《红楼梦》,引起了很多网友围观。


鱼叔一下子就想起,曾经给你们安利过根据白先生小说改编的两部电视剧。


描写同志群体的《孽子》




描写1945年代空军爱情故事的《一把青》



其实,台湾还有很多文学大家


有趣的灵魂太少?那是你书读的太少。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套纪录片——


他们在岛屿写作



这是介绍台湾文学大家的系列纪录片。


最初2011年制作的有6部。


分别是:


林海音为主题的《两地》;

周梦蝶为主题的《化城再来人》;

余光中为主题的《逍遥游》;

郑愁予为主题的《如雾起时》;

王文兴为主题的《寻找背海的人》;

杨牧为主题的《朝向一首诗的完成》。


2014年到15年,又增加了7部。




每一部都取得了不错的分数,可看过的人却寥寥无几。


今天,鱼叔就来重点推荐下其中一部——


他们在岛屿写作:姹紫嫣红开遍

这是一部关于白先勇一生著作和事业的纪录片。


“文学是我一生中第一个志业。”


一听白先生的第一句话,很多怀有文艺梦想的人就要泪目了。


多少人能够说出这句话,把文学当成是一生的志业。


白先勇自述,他的一生对于一些人物,对于一些被流放的边缘人,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和同情



曾经,法国《解放报》做过一个采访,问世界各地的知名作家:你为什么写作。


白先勇说:我写作,因为我希望把人类心灵那种无言的痛楚,转换成文字


他真的做到了。


正是因为他对人类心灵痛楚的同情、共情,才让他能创作出一部部打动人心的作品。


这样的想法,跟他的毕生经历有关。




1937年,白先勇出生在广西桂林


桂林是他的根,对他的影响有多大,就不多说了。


只说一个细节。


当他成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之后,受邀回到桂林。


他一顿三餐外加宵夜必须要吃桂林米粉,正常人吃二两就能饱了,他要吃三两。


吃完还不过瘾,还要再加一碗。



别人都怕他撑坏了。


他却说,乡愁是填不满的


桂林米粉的味道,是他记忆中童年的味道。


1947年,他才十岁,在上海养病。


生肺病的四年时间,他完全独处,与世隔绝。因为怕他传染给家里其他孩子。




那时候,他觉得自己被打入冷宫


正是因为自己有过病痛,有过孤独,有过与世隔绝的苦楚,所以他从小就非常敏感


对别人内心的痛楚更敏感,感受力更强。


他说,那个时候开始就喜欢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浪漫的梦。



上大学时,他跟几个同学办文学杂,内容以新、以善、以真为主,取名为《现代文学》。



好像要自己弄个五四运动出来。



当时办杂志,一群穷学生向成名作家约稿,很难。


小说数量不够怎么办呢,白先勇就自己写几篇,所以才用两个笔名。


《玉卿嫂》、《月梦》都是那时候的作品。


编辑写稿印刷都自己来搞,穷得不能再穷的杂志。



“明知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明知赔钱,也在所不惜。”


现在读当时写的这些年少轻狂的字句,白先生笑到不行,


“那时候口气大得很呢,在老师前不知天高地厚。”



台湾戒严时代,气氛比较保守和肃杀


但是还有一个小空间,给文青发挥余地,所以文学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寄托。


那时候他们说自己是“迷你文艺复兴”


很多后来有名的年轻人,都曾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过,包括施叔青、三毛等等。



当时办杂志,以文会友,交了一堆朋友。


现在想想,白先勇说这是自己在文学上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1963年,母亲去世,他就要到美国去念大学,课业又重。


那一年是极为沉重的一年


他大病一场,胃出血,差点死过去。


来到美国之后,就开始创作《台北人》和《纽约客》


《台北人》是一本合传,有将军,有夫人,也有普通老百姓。


从南京迁到台北的这些人,他要写的是这样一群人:


金大班、尹雪艳、朱青、钱夫人。。。


看起来好像是个人命运,但其实是时代命运。


人们飘零之后,就会寻找一个归属,精神归属。


他记录下了时代变迁下这些人的飘零,在小说中收容了这些人的苦痛和灵魂。



即便到了美国,他也没有停止对《现代文学》的关注。


杂志缺钱经营,他就把自己的薪水、房子、稿子全都搭进去。


《现代文学》停刊几年之后的复刊,对他来说有很大意义。


复刊之后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逼着白先勇把《孽子》写出来。


在他的好友看来,《孽子》的最大成就,就是可以认同台湾也能开展出另外一个东西来,可以代表岛上的生命力



《孽子》改编的电视剧,鱼叔之前推荐过。


与现在比,在三十年前的社会,同志还是个社会禁忌


但是,白先勇说,他写的是同志题材,但更重要的是同性恋的人,人字很要紧。


父子、母子、兄弟、爱人之间的情感,这才构成一个人。


当失去家园之后,他们寻找一个立锥之地。


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


有时候一点点的相濡以沫,就是人生的一点温暖。



他的老朋友以前问他,你想干什么啊。


他说想开孤儿院


写了《孽子》之后,他朋友说,你的这部作品就是一座孤儿院。


同志被父亲、被家庭、被社会、被父权性的象征机构放逐,他们精神上变成孤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能够使得天下苍生有所庇护,容纳不为社会所容之人。


他在《孽子》中,为这些人提供了精神上的庇护所。



在拍《孽子》电视剧之前,也是经历了很多周折。


当时公共电视正好要拍这部剧,但这个提议就遭到了怀疑,


又是公视,又是八点档,这么敏感的题材能行吗?


但是在播放过程中,有一个家长打电话到电视台,问可不可以加一个字幕。


他说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看到这个快回家。



看了他的作品,更多的人明白了、理解了自己原先不曾理解的人事物,这是一种莫大的收获。


白先勇一直为他人提供心灵上的庇护所。


但是,当别人问他,你的家乡是哪里。


白先勇一下子答不上来。


因为他出生在广西桂林人,但很小就出来了,在台湾也住过一阵子,后来在美国住了很久。


他认为,家乡不是地理位置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


他说,自己的家乡是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一说中国传统文化,就觉得好像回家了。


他对于昆曲的喜欢,就是如此。



他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改写《游园惊梦》,第一次把昆曲搬上舞台。


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又做了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公映。


十年后再回头看这一路走来的过程,他觉得还算做出了点成绩。


很多人对他的做法打个问号,《牡丹亭》里的爱情那么缓慢,现在年轻人真的会喜欢?


他很笃定地说,会。


因为这是我们斩不断的根。




他会做这个事情,还跟自己的经历有关。


在这之前搬一盆佛茶花的时候,突然觉得身体不适。


医生告诉他,两条血管已经堵塞了90%,立刻拉进手术室手术。


这样大难不死之后,他觉得是佛要他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一来,他就动了念想。昆曲的振兴大业,他必须参与进来。



一个民族的灵魂,就在于他的文化。


而当时的昆曲中,演员老,观众老,表演方式守旧,吸引不了年轻观众。


他打破时空,用意识流的手法来写。他开始革新



通过推广昆曲,白先勇让这些年轻学子对于传统文化的美,有了新的认识。


十年来,演了两百六十多场,几十万的观众。


他笑着说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让年轻人看到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美的一刻。




白先勇在圣芭芭拉教了很久的《红楼梦》,很多学生称呼他为Rock Star。


他说,长期以来,我们丢掉了自己的文化,长期系统化地自残,当然会自卑。


他对中国文化的焦虑、忧心、热爱,一直没停过,一直在燃烧。


后来退休之后,又被请回台大开课讲《红楼梦》。


他说本来想退休后慢慢享受生活,结果却比之前上班的时候还要忙。


白先生如今已经八十岁了,但是还是那么睿智、真诚、对真善美拥有热忱,真真是让人羡慕。



除了白先勇,讲述余光中那一集的纪录片,也让鱼叔很是感动。


小学学过《乡愁》的鱼友,大概都知道余光中。



1928年生在南京。如今已经快90岁了,屏幕中的他还是像老顽童一样。


片中用诗歌和人生经历交错的方式,展现了他一生的求索,讲述了他诗意的一生。


1937年,他随母亲一起入川。


住在乡下,跟大自然跟亲近。这对以后写诗歌散文中感性的部分,非常重要。


现如今,满头白发的余光中,还是乡音未改,仍旧能用标准的四川话,读一读自己年轻时候写的诗。



他的那首《乡愁》相信大家都会背。


《乡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已经成为了历史,现在的诗人已经没办法写出来了。


所以,《乡愁》是一个绝响。


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写作。


很多台湾作家到了五十岁以后,就慢慢地停止写作了,可是余光中仍旧在写诗。


写诗于他,是一辈子的事情。


纪录片中展现了很多他生活化的、有趣的细节


他拿着石头打水漂,非要打出完美的水花为止,


然后回过头来向人们炫耀他打出的漂亮的水花,仍像当初的少年一样。



本系列的每一部纪录片,都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大家,每一部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和作品,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诗和远方


记得杨绛先生回复一位读者的话: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不多,而想得太多。


这句话在网上广为流传。


确实有道理。现在的世界走得太快,人人都想努力抓到更多的东西。


但是,这真的会使你变得更好吗?


繁华的皮相之下,有趣的灵魂越来越少


这对于一个社会来讲,是可怕的。


愿每一个星空下的赶路人,都能在繁星的光芒下,看见脚下的路。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豆瓣9.3,改变人生的一部剧啊!

又来一部「摔跤吧」,过瘾!

我绝对是第一个推荐这部冷门良心剧的!

星爷一定借鉴过这部喜剧,否则哪会这么巧

推荐文章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惊悚喜剧《开关》演员招募
昨天
深焦DeepFocus  ·  在日本学电影,不是只有东艺大
4 天前
电影工厂  ·  毛衣这样叠穿,真的更时髦!
4 天前
人民日报  ·  【荐读】做个善良的陌生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