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anispark
欢迎置顶Anitama订阅号~
Cut.Cut.Cut
前段时间抽空去了某场动漫行业相关的峰会,看着动画公司的各位大佬轮番上台介绍自家公司规划和动画项目,以及会后各家交流气氛也是火热异常,不禁有些感叹行业的变化。
这两年风生水起的现状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如果各位读者看过我之前写的关于儿童节国产动画电影那篇文章,可能对于能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更容易传播的各大视频网站上看到“蒸蒸日上”的动画公司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作品(而且大多还是免费),也算得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了。
活动的一开始,B站董事长陈睿就很清晰地表达出了目前从平台上的数据来看,国产动画已经不逊于日本动画,而对于国产动画将来的发展也是充满信心。
这样说自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只是用b站上4月开播的动画来简单比较的话,不但全网独播的《全职高手》的点击量比起同样“霸权”的《埃罗芒阿老师》其实还是高出许多,前者还实行了收费提前观看的模式,比起免费的《埃罗芒阿老师》,在整个四月的中前期都保持了一个极高的话题性。
《画江湖之杯莫停》
而《画江湖》系列、《少年锦衣卫》等以古装动作戏为首的3D动画,动画本身在作为原创作品的前提下,也都已经取得了数据和口碑双丰收,其作品的目标对象也不再是所谓看着日本动画长大的那一批80后90后,而想要吸引住更年轻和更广泛的普通用户。
不论是《全职高手》的营销策略还是古装作品在中国的天然流量加持,从结果来说都对于将“动画”变成更加大众的娱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在麦当劳看到与《全职高手》的联动、看到《秦时明月》十年坚持培养的粉丝群体、《画江湖》真人电影化的野心。
而资本从前两年投资各类“二次元社交平台”的热潮开始转向了投资更加核心的内容,比起做一个“烧钱无底洞”的平台,一部动画或者说一个ip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产品要变现的故事要比平台好说太多,而这样的转换对于大多数动漫公司来说,毫无疑问是他们的春天,有了资本支持,才有了制作更多作品的机会。
而这“春天”是否到来可能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证明,但至少在这个夏天,国产动画的躁动应该是开始了。
Raise the FLAG
这次活动请到的近20家动漫公司中,除去像翻翻动漫、动漫堂这样以漫画起家的公司,在方针上相对比较明确地坚持以2D动画为卖点的大概只有绘梦一家,其余的多数以3D动画为主,题材上也多为目前比较流行的古风类作品。
对于2D和3D的争论由来已久。理性一些思考,不论是制作2D还是3D,和作品本身优不优秀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是从商业性、制作效率、市场反应来看,国产动画都给出了一个颇为现实的答案。
王昕导演的演讲
在2D动画领域,国内人才的匮乏可以说是普遍的共识,纵使王昕导演在台上颇为“愤慨”地表达了合作中的一些不满,但在没有办法短时间内培养起足够的本2D动画人之前,在中国完成从企划、资本引入为主的前期准备,在日本、韩国寻找制作团队的需求依旧非常迫切。
也就是这样的过程,中日合作的项目里,本土动画公司许多已经从我们传统意义上有着自己完整制作团队的“动画公司”变成了一个以动画企划为主,导演+日本制作团队的加工机器,或者说,确实更像一家日本动画公司。
与这样的效率相反的,是中日合作先天存在的沟通成本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实际动画的质量。这个原本颇为理想的合作模式在实际运作上来看,从对剧本的理解到作画演出的表现、从配音团队到音效摄影、甚至是内部人员的变动,不稳定性充斥着整个制作过程。市场庞大的需求让他们只能一部接着一部制作着质量忽高忽低的动画,《凸变英雄》这样的出彩之作,似乎变得有些可遇不可求。
浅田弘幸为绘梦绘制的动画片头截图
据王导所说,绘梦与浅田弘幸、村田莲尔(两位都为绘梦绘制了动画片头)的新企划也都会在日后公开,伴随着双方不断地磨合,这种模式在经历了一次次碰壁之后还是被证明有可行之理,此类合作也势必会伴随着中国资本更多进入制作委员会而越来越多。
Growing Storm!
如果说2D动画所面临的人才匮乏问题在3D动画界稍有缓和的话,可能应该感谢曾经铺天盖地的“3个月速成,游戏公司上万月薪”的各类培训机构了。(笑)
3D技术的成长,是伴随着国内经济成长以及计算机普及同时到来的。而15年前游戏行业的急速膨胀,客观上促进了3D制作技术人员的培养,同时也由于游戏和CG电影的传播,影响了更加年轻的观众的审美口味。顺便要感谢一下伟大的手游大厂SE,《最终幻想》系列的CG动画可以说奠定了一种非常适合亚洲人审美的人物建模。
够SE吹好久的《圣子降临》
那么如果要给现在古风3D动画的接受度之高找个具体点的理由,多部名字里带“剑”的游戏居功至伟,从《仙剑》的情怀到10年《剑三》依旧人气不减,我们可以看到此类题材在天朝的固有生存空间。
而“武侠”这个泛IP就如同欧美的“个人英雄”概念在天朝可谓深入人心。这个并不难懂的道理早在《秦时明月》的系列动画上就得到验证,而这两年若森有意拔高受众人群年龄的《画江湖》系列也是大红大紫,网剧和游戏的改编成功再加上电影版的确认开拍,这条以“武侠”为核心的商业链可以说是走得非常成功。
顺理成章的,同类型的作品开始集中出现。像是柏言映画的《少年锦衣卫》、福熙影视的《斗破苍穹》、糖心文化的《太乙仙魔录》、以及腾讯动画接下来的《军机令》无一不都是这样的作品,但具体动画的表现和观众的评价,就有所褒贬不一了。
对于许多制作公司和投资方来说,做一部颇接地气的古风题材作品似乎已经有了许多现成的商业模式,许多公司都是带着类似影游联动的资源进场的,以求可以在这江湖中分得一杯羹。
那么观众是不是真的爱看,或者说,是不是真的期待自己的屏幕充斥着众多同类型的作品,这似乎并不是一开始需要考虑的问题。
Why?
不论是2D动画依托于相对成熟的日本制作模式在寻求一种稳定靠谱的合作,还是3D动画凭借多年积累开始展现出后劲颇强的优势,国产动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如此的关注。
而“国产”两字包涵的魔力之大,其背后的情感因素是极其复杂的。 我们可能心知肚明与别人的差距,但是我们感情上却又很难控制希望它能够有个美好的将来。
过高的期待和实际的情况所造成反差,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之间也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节奏,隔着微博和微信、隔着键盘和鼠标、隔着你眼前的屏幕,观众不自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在网络上表达着“义愤填膺”的观点。台上的人各个满怀梦想和情怀,但他们的故事更多的却并不是说给观众听。
如同天朝所有搭上信息化快车的行业,动漫行业同样也表现出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状态,很多人用“浮躁”来比喻这种现象,用“沉淀”“阵痛”“必经之路”来粉饰这个漫长到有些肮脏的过程。人才空缺、产量不足、创意落后似乎都有了解决的方法,我们需要的好像仅仅是时间。
时间自然会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时间并不会告诉你解决完问题之后的结局是好是坏。
上海电影节的时候,汤浅政明的《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上映,看过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很高,汤浅自己在推特上都对这个结果表示了惊讶(虽然他看的应该是豆瓣的评分。)
我回去之后和同事们有稍微讨论一下此事,说聊到了一个我们觉得比较靠谱的理由,《春宵》那一夜的纸醉金迷和男女之间闷骚的感情戏码,与我们这一代伴随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所得到的物质满足和精神需求完美对应。
动画终究只是一种表达,而可以将这种表达升华的,是它所要表达的思想。而表达这种思想的只可能是人,是导演、是编剧、是作画、是原作者,而不会是难辨真假的点击率、写成数字的人气值。
也正是因为明明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大家才渴望着“国漫崛起”,然而这就和我们调侃的日本动画“业界药丸”一样,这种话越是喊得响,就越是证明我们还始终没有到那样的程度。现在的“国产动画”看似离观众很近,但制作者与观众的的心却离得很远,纵使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也已经没有办法停下脚步了。
想必我个人这小小的悲观主义在将来并不会有所应验,“国产动画”的春天终究是会如许多人预言的一样到来吧,有思想有内涵,有技术有画面,有故事有营养,既叫好又卖座的“国产动画”一定会出现。
那么我只希望,这样的春天能够来得慢一点。
精彩内容推荐(请点击以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