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晒一下小小常新学期都上哪些培训班 ·  13 小时前  
896汽车调频  ·  4岁女童突然确诊!严重可致命!妈妈崩溃:这个 ... ·  19 小时前  
896汽车调频  ·  4岁女童突然确诊!严重可致命!妈妈崩溃:这个 ... ·  19 小时前  
佑子爸爸育儿  ·  经常被吼的孩子,智商可能发生惊人变化 ·  昨天  
佑子爸爸育儿  ·  经常被吼的孩子,智商可能发生惊人变化 ·  昨天  
育学园  ·  尿里有泡沫,是因为肾不好吗?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第一批买学习机的妈妈,已经后悔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中国式家长的致命一问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10-14 16:15

正文

周洲说


大家好,我是周洲。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你的孩子被问过: 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这个问题吗

99%中国家庭中,总有大人喜欢问小孩:“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啊?”这仿佛是每次家庭聚会中小孩的必答题,是爷爷奶奶大姑大姨对小朋友的“必考题”,也是每个曾经是小朋友的大人人生中一定被问起过的问题。


大人们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逗小孩开心,甚至有些家长喜欢在这件事上一较高下,从而判断孩子到底更喜欢谁?引申为家里谁对孩子付出的更多?等等问题。


黄磊的女儿多多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你最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多多当时表现的非常计较,非常生气地问道:是谁提出这个问题,不可以这么说。



“因为我都很爱爸爸妈妈。如果说喜欢爸爸,那么妈妈就会伤心,因为妈妈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生了我,如果说喜欢妈妈,那爸爸就会很伤心,因为爸爸为了你一直在外面努力挣钱。”


“喜欢爸爸还是妈妈?”这个问题,无疑是将孩子推到了一个两难的“浪尖”。


父母所给予孩子的爱和照顾是不同维度的,孩子也无法理性的比较。


更不想让父母中的任何一个伤心。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是否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思维方式上想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亲子教育的出发点是父母给予孩子适宜的、全心全意的爱,而不是让孩子被爱包裹的透不过气,在爱里左右为难。




01

“知识就是力量”


在亲子教育中,不可否认的是,那些学历水平更高,或更愿意为了良好的教育而去阅读相关书籍的家长做得更好。


良好的知识基础使家长更容易了解孩子内心需求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家长从理论出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受到情绪化、固有的错误育儿理念等的影响,激化亲子矛盾,影响孩子的成长发展与家庭和谐。


沟通的技巧促进亲子友好桥梁的建立,对孩子的心理分析有利于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需要,学习、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的发展状况,更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


在一期《超级育儿师》节目中,妈妈向育儿师求助。


“他(孩子)太爱打人了。平时习惯性的打我也就算了,闹气脾气来简直是拳打脚踢,经常很用力的就把妹妹推到一边......”


妈妈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在孩子打人的时候钳制,引来的是孩子更激烈的反抗与拳打脚踢。


而育儿师介入的方式与妈妈大相径庭。


在解决问题阻止孩子打人之前,育儿师总是满足孩子的需求,之后再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要什么?为什么?整个过程表现的十分简单有效,令人惊喜。



就像傅首尔讲过的:“一个小孩他能干什么,他干不了什么,但他能让你什么都干不了。”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孩子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能促进更好的教育,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家长个人价值的实现都大有裨益。



02

请停止你的挖坑行为


每当父母问起孩子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这个问题时,其实无异于是在给孩子挖坑,让孩子跳。


如果孩子说更喜欢爸爸,那么妈妈就会不开心,就会觉得自己细心的照顾没有得到回应;如果孩子说更喜欢妈妈,那么爸爸就会难过。


更甚者,如果得到的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很多家长会刨根问底地问孩子为什么?然后通过解释、说服等手段改变孩子的想法。


其实,挖的“坑”不是“喜欢爸爸还是妈妈?”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许多家长一定要得到答案。 有的是心存计较,有的是亲戚觉得好玩,故意逗孩子。



无论是哪种,对于孩子来讲都是伤害。是家长站在强势的一方,要求孩子回答,甚至是按他们的喜好回答。这并不能锻炼孩子的情商也不能反映到底谁在家庭教育中付出的更多,只能给孩子一个提示:你要学会说大人爱听的话,按照大人喜欢的那样做事。


很多时候,看起来家长是在询问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自我满足。


家长们希望通过孩子更爱谁的比较来确认:我对孩子的付出他明白了,我对孩子的爱他感受到了。


当我们的爱要求回报,或需要被证明时,就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轨道。爱孩子,要学会体恤孩子。



03

做帮助孩子说“不”的人


从发生的频率看,“喜欢爸爸还是妈妈?”这个问题的提问者,大多是孩子父母身边的亲戚朋友们。


这仿佛成为了见小孩必备的问题,每当遇到一个小朋友,聊不过几句,这个问题就会被大家自然而然地问出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