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从这样一个例子开始——
一个跟别人见面,常常迟到的人,
却一次都没有误过飞机和火车。
在她跟别人约会的时候,有无数迟到的正当原因:
起晚了,临时有事,堵车,没有停车位……
看起来,她需要学习很多技巧,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配合城市的交通状况,才有办法变得准时。
但是换成赶飞机的情况,立刻就可以准时了:
绝对不会起晚,有事可以回头再说,时间留出提前量,怕堵车就坐地铁……
两种行为模式如此不同,是什么改变了呢?
很简单:
是她和「等待对象」之间的关系
。
这是一个小学生都能理解的逻辑:
如果这个人相信对方愿意等自己一段时间,
就算迟到也无碍大局,她会采用第一种行为模式。
(事实上,对方未必会等,那是另一个问题)
而如果关系变了,她相信「对方到点一定会离开」,
她就会想尽办法,不允许自己迟到了。
例子虽然简单,背后的道理却很深刻。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把问题想得很复杂,
为了改变一件事,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付出很多努力,积累大量经验,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搭配...
但也有可能,它需要的仅仅只是:
改变一段关系
而已。
今天收到一条留言,
是一位
《洞悉相处之道》
的用户写来的:
今天前任打电话,哭诉,忏悔,求复合,我心情平静地挂了电话。我终于感觉这段关系对我的影响消除了。这是一段太糟糕的关系,充满了欺骗,撕逼,暴力,分分合合了太多次,几乎忘了当初为什么还在犹豫。可能是没有摆正自己的角色吧。
我四月开始听您的音频课,那么多内容,只有一句话真正打动我:「是你让他这么对你的。」
是的,虽然很难接受,但的确是我让他这么对我的。想明白了这句话,忽然有一个奇怪的变化,这个决定一下子变得容易起来。一直在出让权力的我,要把权力收回来,如此而已。
感谢这个领悟。我结束了这段关系,在约会一个新的男生。他很好,我不会再让他不好了。一切都会从头再来,但一切都在变好。
收到这样的反馈,挺开心的。
也想邀请更多听过我的课,看过我文章的朋友,留言告诉我你的变化,并授权我在这里发表。
告诉我,这个过程中,触发改变的关键点在哪里?
这对我,对其他读者,都是非常珍贵的信息。
我会让团队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
也祝福这位朋友一切都好。
我相信一切都会很好,
是因为你不会再允许一个人对你不好了
。
往期回顾:
解决问题,是维持问题的一环丨心理学怪谈
国家不再认证心理咨询师了丨心理学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