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昌市场监管  ·  多款药品说明书修订 ·  20 小时前  
药渡  ·  司美格鲁肽,日赚5.8亿 ·  昨天  
医药经济报  ·  生物类似药市场浪花翻涌 ·  4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官宣:暂停向中国市场供应 ·  3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官宣:暂停向中国市场供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游,而富人的富养竟是教会孩子做……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25-01-21 20:40

正文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让一个孩子走得高远的,不是丰厚的物质,而是充实的心灵。

你给他的精神滋养,才是真正的富养。

——鹿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女儿派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给女儿最好的富养

是养好她的“见识”和“眼界”

想要足不出户让女儿开眼界、长见识

1月22日 呀呀妈x 宝藏杂志 专场

科普、人文、英语、财商一站式包罗

点击 预约 直播 新年一定要给孩子订!

▽▽▽

来源 | VIPKID亲子阅读(ID:vipkid_damikeji)

我们经常听到“富养”这个词,它似乎已经成为了衡量教育孩子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

每年假期,大约90%的父母都在带孩子外出旅游。
有的家庭甚至父母双方请假,或者至少一方请假,提前几个月开始攒假,只为带孩子去“开开眼界”。
很多人都误解了富养,认为富养就是“砸钱”,把旅游和物质当成是富养孩子的标准。
但“富养”二字的重点不就是在“富”字上么,不花钱算什么富养?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正确的富养呢?
穷人的富养:给予物质的充足
当我们深入思考关于富养孩子的问题时,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不同背景的家庭对“富养”的理解大相径庭。
在普通家庭中,父母常常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从进口奶粉到名牌学校,无一不体现出他们对孩子未来的期望。
家长还希望通过带孩子旅行等方式,让孩子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这种做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欲望的控制和精神层面的培养。
有档综艺节目叫《变形计》,节目主要拍摄大山里的孩子和城市里孩子互换的生活,去体会不同的人生。
城里的孩子体验完大山生活后“改过自新”,还能回到城市继续生活。
那大山里的孩子呢?他们在节目结束后,从繁华的都市回到山村生活真的会满足于现状吗?
节目立意是好的,但对大山的孩子过于残忍。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孩子在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后,可能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欲望,而没有相应的能力去实现这些欲望,反而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落差和挫败感。
他们可能变得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这与富养的初衷背道而驰。
富人的富养:
教孩子看清世界的真相
与普通家庭不同,富裕家庭更注重教育孩子如何看清世界的规则和真相。
他们认为,真正的能力来自于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努力。
这种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他们面对挑战的能力。
物质财富是暂时的,而个人的能力是永恒的。
他们被鼓励去尝试、去失败、去学习,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家庭的财富。
在众多成功案例中,何猷君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
他不仅是赌王之子,更是一位年轻的企业家,打破了人们对富二代的固有印象。
18岁时,他放弃了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选择了麻省理工。
在大学期间,他以超常的努力,成为了麻省理工最年轻的金融硕士之一。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功的执着,是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
他常被告知:“爸爸妈妈给你的,都是别人可以拿走的,唯独你自己学到的,才是别人拿不走的。”
这种教育方式,让他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和独立的价值。
真正的富养并非砸钱,而是这两个字
真正的富养其实就俩字: 适度。
不是单纯的物质堆砌,而是精神与物质的平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