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制定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将于
7月1日起实行,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宣传。昨天去深圳的高铁上,也看到以公益广告形式在播放。
《管理办法》被业界称为
“史上最严投资者保护”,具体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枯燥,奶爸用“奶式普通话”简单翻译下:
《管理办法》把普通投资者分为
5类,风险承受能力由低到高依次是:
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
。其中,前
2类只能投低风险产品(如国债、银行保本型理财、地方政府债等),后3类才允许炒股票。
那么,保守型、谨慎型大致是什么意思呢?他们有一个风险能力评估问卷,
20分以下属于保守型,20-36分属于谨慎型。实际不用管这个问卷,如果你“
很穷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者“
很怕
”(亏几个百分点就睡不着或骂娘),基本A股不欢迎你。
当然,看奶爸文章的朋友,绝大部分以后还是有资格玩,不需要担心。不过由《管理办法》也引出一个话题:这预示着
A股规范化、去散户化进程在加快,我们一般人该怎么办?
这个,同样也不用担心。我今天专门写了条微博,阐述了相关观点:
周五监管层核准新股发行
6家,筹资总额不超过34亿元。前面三周分别核准7家、4家、8家。
最近一个月,关于新股发行的事情,网上吵、骂得比较厉害,认为速度太快导致股市失血下跌。对此,周末新华社专门刊发评论:《
A股总让IPO来“背锅”有些不妥》。
确实这样。
“融资”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不让发行新股,股市就失去存在意义。但到底发多少好,见仁见智。目前发行数量的动态变化,说明监管层也想在寻找一个均衡。
我想说的是,大家跟着骂归骂,把更多民意让监管层听到是可以的。但是,
千万不要入戏太深,真以为自己亏钱是因为新股发行太多,是因为监管层没把股市管好。
中国股市
20多年,证监会老大换了很多个,无论谁在管,大部分散户都是亏钱的,总不能说每个老大都是SB。换你或者我去,也不见得能弄出花来,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而且,人家骂能吸引眼球骂出名气,我们骂,只会气坏自己身体,完全不一样。
记住:
让我们亏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自己
。如果你认为不是,真觉得全是赌场不行,完全可以选择离开的,这里来去自由。你不愿意离开,又整天抱怨,多少显得有些犯傻。
证监会重罚马永威等人操纵股价行为。去年7月,马永威等人动用资金2.9亿,把福达股份6个交易日拉涨超过50%,随后一字断魂刀出货,获利2289万。处罚结果“没1罚3”(没收盈利,罚款3倍),累计吐出来9000万。
这次处罚,对接下来市场游资炒作,会起到一定遏制作用。
马永威等人就是传说中的
“温州帮”。这次操纵,股价拉涨50%,最后出完货,落袋盈利不到8%。操纵过程中的凶悍程度、心狠手辣,可见一斑。一般散户,到嘴的肥肉舍不得吐出来这么多。
随后证监会刊发案例,揭秘打板赚钱背后的东西,提醒投资者警惕
“涨停板”中的陷阱。这里奶爸说一句:大资金利用“涨停板”操纵股价,肯定不对,
但小散户如果要做短线,必须利用好
“涨停板”
。
因为,
“涨停板”是一种制度bug,或者说制度红利,你用就相当于起跑线在前面一点,占了便宜。如果你不敢碰涨停的股票,建议不要做短线。像奶爸这样做做趋势,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