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堂兄弟5户30余口共墙重建老宅:花费200万 ... ·  2 天前  
新华社  ·  ​限时观测,就在明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致敬,改革开放!感谢,努力的你!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12-18 12:46

正文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此后的40年里,从农村到城市,从个体到企业,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以创新发展的改革精神、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图片来源:东方IC)


40年,波澜壮阔;40年,翻天覆地;40年,照亮生活。这40年,属于日益富强的中国,也属于每一个为之努力的人!致敬,改革开放!感谢,奋斗者!


四十年,致敬农民工!


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群体,

离开耕作的土地,走向陌生的城市,

他们在建筑工地、生产一线……

成为建设中国的生力军。


图片来源:东方IC


“知心工友三五个,灯光暗淡围着坐,

拼凑几块木床板,一瓶散白轮着喝。”

木工杨成军在闲暇之余,

用诗歌描画着自己的生活——

累并充实着,无奈却不卑微。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有他的贡献,

他也靠着自己的乐观和奋斗,

继续打工、写诗、做电商……

走上了更宽广的路。


2012年3月,杨成军在《农民工之歌》朗诵会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98年,为了给家里还债,

胡小燕离开家乡四川南下广东打工。

从农家女到打工妹再到技术骨干,

她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2007年,她成为首个农民工人大代表,

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

生产线上,有她流过的汗水,

她也紧紧抓住了时代机遇,

考上了公务员、进修大学课程……

走上了梦想中的路。


胡小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截至2017年年底,

我国有超过2.8亿农民工。

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

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推动者。

他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

用辛勤与汗水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在奋斗中成就自己,

融入新的生活。


四十年,致敬大国工匠!


他们,代表了一种中国精神,

扎根一线,精益求精,

在生产线、在车间……

用平凡书写了中国制造的传奇。

20岁成为一名钳工,

26年里张新停工位都未换过。

十年磨一剑,霜刃天下知。

张新停手工研磨的精确标准

能够达千分之一毫米。

他制作的特殊测量工具,

服务的是99A主战坦克、155自行火炮……

他也成了中国兵器工业的专业精英,

38岁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工作中的张新停


一起入厂的28个伙伴,25个离了职,

20岁的焊工李万君选择了坚守。

30年职业生涯,

他刻苦钻研练就了超一流手艺,

最终成为令人钦佩的高铁焊接大师。

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

就能判断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的好坏。

如今,中国高铁完成了时速“三级跳”,

他也被称为“工人院士”,

用自己的奋斗为中国高铁“加速”。


“工人院士”李万君(图片来源:东方IC)


创新攻坚,传承技艺,

是他们,

让“中国制造”在世界引领风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是时代,

让中国工匠“追梦”路上有无限可能!


四十年,致敬科技工作者!


他们是科学路上的探索者和追梦人,

起步于一穷二白的年代,

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卧薪尝胆,

以最大的热忱追赶世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仁东,FAST项目总工程师。

身患癌症,声线沙哑,

70岁时仍奋战在建设工地。

他终其一生,

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为中国人破解神秘宇宙创造可能。


2018年9月30日,FAST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的塑像在北京揭幕


放弃海外的高薪工作,

毅然投入祖国的科研事业。

黄大年像一枚超速运动的转子,

将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最前沿。

废寝忘食、昼夜不舍直到生命尽头,

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连环画《至诚报国——黄大年》新书在北京发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

到现在的科技创新大会,

科学的探索依然在路上!

而正是改革开放,

极大释放了科技创新的潜能,

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春华秋实,

中国科技发展从跟跑到并跑,

再到在一些领域领跑,

伟大成就源自于伟大时代。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成功发射(图片来源:东方IC)


四十年,致敬创业者!


40年前,中国基本没有民营企业,

而到2017年底,

中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达2700万家,

这背后,是千万创业者艰辛的奋斗故事。


中关村曾是名噪一时的“电子一条街”,

因为科技创业者的接续努力,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超级计算机、

5G移动通信、创新药物……

一大批核心技术和重大成果在这里诞生。

40年,“中关村人”追赶世界脚步不停,

一批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崛起,

让“中国硅谷”成为世界知名“创新名片”。


中关村创业大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创业梦想,普通人触手可及。

在杭州的各个小微创业园,

三年来近20万个“小微创客”在这里成长。

从技术服务到文化创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的引领下,

千万个体的创新激情竞相迸发,

汇集成了创新中国的磅礴力量。

浙江杭州余杭区梦想小镇(图片来源:东方IC)


创业者,新时代的弄潮儿,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开拓新的领域,

让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创造更多精彩。


四十年,致敬先行者!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变化翻天覆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是无数先行者改革的勇气,

让探索和前行路上更有动力。


中国美术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图片来源:东方IC)


曾经担任义乌县委书记的谢高华,

1982年力排众议,

率先在全国开放小商品交易市场,

彻底激活了义乌市场经济的活力。

这个既不沿海也无资源的农业小县,

如今成了中国最富的地区之一。


谢高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