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言创新
“微言创新”由上海科学院规划研究处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共同出品,专注产业创新领域研究。言微意未尽,集智求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微言创新

上海机器人产业,下一步怎么办?

微言创新  · 公众号  ·  · 2017-09-01 18:59

正文

  
一、上海机器人技术及产业优势

1、较好的经济基础,对机器人市场需求巨大。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人均收入较高,同时老龄化人口较多,有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较大需求。同时,上海聚集了汽车、大飞机、船舶、航天等先进制造业,是工业机器人巨大应用市场和示范基地。

2、国内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聚集区目前,上海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近百家,既有大型跨国公司、国内领军企业,同时也有上海本土企业,形成了宝山、嘉定、松江、浦东等机器人企业聚集区。国外机器人巨头把上海作为占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战略滩头,ABB、Fanuc、Kuka、安川等纷纷在上海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国内机器人领军企业也把上海作为桥头堡,如新松、新时达在上海设立工厂或分公司。2016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2.91万套,年增长24.4%,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增长平均水平,机器人产业成为上海工业转型升级的亮点。

3、完整的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覆盖较广的应用领域上海机器人行业在产业链上分布较为完整,上游的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有Nabtesco、中电二十一所、建博电子、龙工等企业,中游本体有机器人四大家族、新松、新时达等企业,下游系统集成商有外企柯马、蓝姆,本土企业君屹、伟本等。在服务机器人方面,上海企业已延伸到医疗、娱乐、教育、反恐等领域,如医疗机器人有上海微创,智能交互机器人有小i机器人,教育有未来伙伴机器人,餐饮迎宾有惊鸿机器人,建筑行业有同济宝冶机器人,反恐排爆有合时机器人等企业。

4、较强的科研能力、国家级检测平台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上海集中一批全国较早研究机器人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且高校院所与机器人跨国公司合作成立了多家联合实验室,在上海也成立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同时,上海聚集了国内外机器人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既有机器人规划控制、人工智能、硬件设计、感知识别等方向的高端人才,又有行业集成应用的专业技术工程师,为机器人行业提供了大量人才储备。


二、上海机器人技术及产业短板

1、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上海三大跨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ABB、Kuka、Fanuc)工业总产值,占上海全部工业机器人总产值达到86.1%,主要为生产制造基地。本土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规模和效益上明显落后。

2、核心技术尚未攻破,低端机器人产能过剩。虽然上海机器人产业链较为完整,但本土企业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领域,缺少核心技术,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竞争。同时,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各种机器人企业大量挤入,导致低端机器人产能增速很快,出现了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情况。

3、重硬件轻软件,创新活力与北深有差距。由于上海机器人产业最早是国际机器人巨头围绕汽车制造业进行布局,工业机器人比重较大,但目前工业机器人也只能称之为“自动化机械臂”。未来人机协作、机器人智能化是主流,而目前上海在相关技术领域与北京、深圳有一定差距。如果说上海在机器人1.0阶段有先发优势的话,在2.0阶段有被赶超的危机。

4、缺少系统长期的研究规划,资源不能有机整合。上海很多研发机构在机器人领域主要跟随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缺少前瞻性的研究和布局,研究方向较为分散。大学、研究院所、企业资源不能有机整合,研究成果也不能很好地产业化。


三、对上海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建议

1、结合区位优势,制定前瞻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发展规划和路线图

建立上海机器人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上海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围绕科创中心建设,统筹组织制定机器人发展的长期规划和路线图。针对机器人核心技术瓶颈问题,吸引国内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使上海不仅成为机器人的制造基地,更成为机器人的创新高地。

2、加强产学研创新平台的作用,注重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发挥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机器人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机器人国评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机器人产业链对接,以及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联动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机器人研发基础设施共享机制,结合上海工博会,定期举办针对不同领域机器人挑战赛(类似DARPA),并对优胜团队对进行奖励(包括合作项目、人才引进、资金扶持),营造创新氛围。建立机器人创新基金,鼓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专业人员短期交流,以企业实际研发需求为引领,进行联合技术攻关。

3、以政府基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机器人优秀企业和人才

通过政府财政专项基金为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机器人领域的优秀企业,同时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基金,重点投资与机器人相关的本土创新创业,增强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4、通过优惠政策,推进机器人技术的示范应用

针对细分市场(如汽车、船舶、航天航空、医疗养老),联合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典型应用示范,使国产机器人能够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

5、加强军民融合,以军带民,以民促军

由于军品的特殊性,即使技术性能接近国外水平,由于价格较贵,没有比较优势。因此,应加强机器人核心产品研制过程中相关技术向民用化、通用化转化,加强民用市场布局,联合社会资本使得军品任务取得的相关技术突破能够更好地转化为生产成果、形成实际效益。


作者简介

张锋,上海科学院智能制造项目主管;

刘丽兰,上海大学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延伸阅读

未来机器人什么样? ——让《美国机器人路线图》告诉你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上海怎么办?

2016 美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解读系列之一 ——制造业与机器人

2016 美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解读系列之二 ——服务机器人

2016 美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解读系列之三 ——医疗机器人

2016 美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解读系列之四 ——提升公共领域安全性

2016 美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解读系列之五 ——空间机器人

美国《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报告解读及对上海的建议

人工智能的今天与未来:2016年OECD技术预见论坛侧记

未来机器人什么样?——美国计算机社区联盟《下一代机器人》白皮书概览

未来机器人值得关注的八项共性技术及其路线图



(本文不代表微言创新观点。欢迎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