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老龄化之下,必然延伸出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个问题,可以粗略预见数量的加速增长,并且我们熟知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等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其他统称的疾病。缺少医药的现状使得防控成为重中之重
,对检测和辅助诊断的技术要求也越来紧迫和严格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创建的创新医疗科技企业的
中科睿医,日前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的消息,
再度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仔细追溯该公司已经经过四轮的融资了,其提供面向神经系统疾病
筛查、诊断、治疗、研究全场景智能解决方案
,技术源头是基于此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神经科学前沿成果。在A+轮前,已建立面向脑认知类疾病定量评价与辅助诊断、运动类疾病定量评价与辅助诊断、眼球运动功能检测、脑功能干预训练四大研发与转化平台及十余种细分产品管线。目前已获得授权50余项发明专利的知识产权。
其中最让人振奋的应当是<
打造脑科学领域的医工融合新基建
>这个雄心壮志了,定义在广泛概念的神经系统疾病防控,而不仅仅是常见的脑科病上,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其未来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面向全球,中科睿医重在研发投入,主要通过自研在全球层面上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2021年与北京协和医院共建“神经科学联合创新中心”,围绕脑功能
定量评价与创新干预技术
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共同推动高效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与产品转化。
2022年成功申报并承担国家十四五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面向神经系统疾病预警的智能
人机交互
关键技术”,并作为唯一的企业参与单位负责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落地。
2024年8月,联合国内13家头部神经科医院共同发布“中国人群神经功能定量参数常模数据库”,是
全球最大规模的多模态神经功能定量数据库
,填补了在神经功能定量评估临床数据标准方面的空白,为早期诊断、治疗干预方案的优化奠定基础。
近期,又发起“脑老化多维评估体系建立多中心研究”,首次建立了基于多通道智能交互技术的客观
综合脑老化评估体系
,为早期识别异常脑老化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上面这些叙述来看,中科睿医之所以能发展起来,
有一个重要工具就是人工智能;主要一个突破是定量评价。
二者结合才能有如此丰硕的成果,研制通用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控,通过人机交互这项新兴技术,为医院提供神经系统疾病筛、诊、治、研全场景解决方案,也是属于新质生产力。
过去医院神经科对患者的功能检查,主要是通过医生问诊、肉眼观察、结合自身经验等来做一个综合判断,但随着对疾病防控效果的要求提高,
检查量化已成为共识
,这时期出现了量表等方式,但敏感度和一致性方面,相比较于现在人工智能的新技术确实有相形见绌,简而言之,
需要真正的量化。
现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利用人机交互技术把神经查体或医生问诊的过程进行定量化和标准化,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可对人体的三维动作进行捕捉记录,这样在
运动中其姿态、行为可定量参数化
。而开发这种定量评价和描述体系正是其宏图大志的源头:新的体系和标准化方法能够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下沉到基层医院中,
打造成医院神经科室的‘新基建。
这种愿望是极其伟大的,将彻底改变神经科的功能检查模式,使得干预依据更清晰,有效助力医生诊疗,辅助其客观地筛查、评估、诊断以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人机交互技术和神经科学的结合,说明了新革命技术的强赋能特征。
只有量化、细化才能把疾病理清楚,无论是病因还是机理
。而事实上不仅仅是神经科室,诸如康复科、心内科、骨科、老年病科以及内分泌科等均需要功能评估检查。如此影响广泛的通用性技术,恐怕不是中科睿医一家企业就能做起来,需要类似的企业,共通性较强的企业一同将人机交互技术推广普及。不过,这也不影响中科睿医未来成为引领性企业。
尽管当下这项技术对多数人来说,还较为陌生,
但作为一种新的诊疗模式已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并且在临床上也已解决许多痛点,从定性到定量本身也是人类科学的一个客观规律
。
以神经退行性疾病入手,将人机交互技术运用成功取得丰硕成果,夯实早发现早筛的价值,在疾病极早期进行干预,延缓疾病的到来。中科睿医正在创造兑现一种新的筛查模式,与生物标志物、影像分析不同的是,这种筛查技术是直接从表观和行为入手来反应深层次的脑科疾病。
而这块市场,无疑是巨大的,不单单是脑健康领域,前文也阐述了其他科室的需要
。单以大脑神经系统功能评价和诊断来说,从欧美的“脑计划”,再到国家政策的启动、重视来看,几乎是全球都在重视,也许对这项技术的重视超过了在单个健康领域。再结合脑科领域的新基建这个远大理想,希望中科睿医能够继续保持,创造辉煌。
参考资料:
1.中科睿医官网、相关资讯
2.被投企业「中科睿医」成功完成A+轮融资,构筑脑疾病智能诊疗新基建,联想创投,2024
3. 中科睿医范向民:构建定量化诊疗体系,用智能人机交互技术打造医院神经科室的「新基建」,生辉,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