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微信“小程序”开发者们还在焦头烂额,一头雾水的时候,支付宝也杀入了战场。
近日,有多名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向记者透露,已经有支付宝的相关工作人员与他们取得联系,讨论的正是“小程序”的开发问题。
“支付宝大概在今年1月初的时候找到我们,它们已经把开发文档基本完成了,想邀请我们参加小程序的内测。”一位 O2O 领域从业者告诉记者。
从获得的相关开发资料看,支付宝上述面向开发者的平台也取名“小程序”无疑。据资深商标律师向解释,从“小程序”这个名字来看,因为“程序”是通用名词,而“小”本身没有独特性,所以任何公司申请“小程序”商标估计都难以获得商标管理局的通过,这也就意味着任何公司都可以做自己的“小程序”平台。而记者从国家商标局系统查询,目前的确没有“小程序”商标的归属记录。不知道张小龙团队此前是否仔细研究过相关《商标法》,此刻内心会不会有些不平静。
届时,支付宝将变成一个“大工具包”,还有更多场景、功能、服务的“小工具”可以变成小程序被装进支付宝。和微信小程序目前琳琅满目、但略显杂乱的门类相比,或许支付宝小程序的聚焦,能为它与微信的竞争增加些筹码。
其实,目前支付宝本身有极强的工具属性,反倒更加符合张小龙口中“即用即走”的小程序应用标准,而阿里巴巴本身具备的电商、O2O 等基因能让小程序在线下推广环节高枕无忧。不过,支付宝牌的小程序欠缺的是微信巨大的用户基数与社交使用黏性。
可以看出,一旦支付宝小程序正式上线,这场关于巨头之争的战场,必将在线下展开。然而,考验两方小程序的标准,既是在开发者端的生态规则设定,也是基于用户使用场景,尤其是线下场景的挖掘与深化,毕竟“连接一切”的理想固然美好,但不论是腾讯还是阿里巴巴,仍然只是踏上了实现目标的第一步。
支付宝 2016 全民账单显示,目前移动支付笔数占整体比例高达 71%,成为生活中像“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去年这一数据是 65%。基于本身的支付工具属性,支付宝在场景应用、工具、生活服务类的小程序类别上将更有优势。
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 2016 年第 2 季度》数据显示,2016 年第二季度,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发生一定变化,支付宝继续以 55.40% 保持移动支付市场龙头地位,但由于微信支付不断在社交金融以及线下零售支付的拓展,使得支付宝的领先优势在不断缩小。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 发布的《2016 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也显示,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月度交易次数超过 50 次,是支付宝的 5 倍。
微信在不断地吞食支付宝的线下支付领土,这对于支付宝是不小的威胁。
小程序无需安装、触手可及、扫一扫、即用即走的这种灵活的应用组织形态本身便十分适合线下。张小龙也曾表示,用户能发现附近有哪些商品、线下商铺在用小程序提供服务。
从这点来说,支付宝也布局小程序,可以说是在准备一场“防御战”。
编辑:孙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