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麦克方的《世界秩序》连载之五。
先简要回顾一下本系列之前的主要内容:
-
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极大的得益于现行的世界秩序Pax Americana。但是现在这个世界秩序
里大家收益非常不均衡,整体
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的世界会越发的动荡。
-
世界秩序不可秩序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进入了存量博弈的世界。一方面,我们处在科技大周期的末端,很难有大量的纵向增量蛋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基本见顶,将来横向甚至会是减量博弈。
-
人类社会里,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所以存量博弈是不稳定的
。
那么问题来了:
2.3 存量博弈+穷者愈穷的世界到底有多可怕?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有两部非常火遍全球的电影:《小丑》还有《寄生虫》。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描述在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社会里,无路可走的底层的反抗。
这两部影片全球票房的火爆所反应的民众的情绪,与真实世界里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的骚乱与抗议,都在揭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全球贫富差距,已经到了一个很危险的水平。
这篇文章的读者,咱们都有幸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和平的年代,所以对这个世界曾经以及将来可能的危险没有感觉。
还记得我们在上一篇里说过的
恒纪元与乱纪元
么(感谢《三体》)?仅仅拥有岁月静好的恒纪元的生活经验,是无法想象命如草芥的乱纪元的可怕景象的。
再一次,我们回到历史来寻找答案。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温斯顿·丘吉尔
中国过去两千年有一个著名的
王朝周期律
(其实中东板块和欧洲板块也是,只是中国人不那么熟悉)。之间帝王将相来来往往热闹非凡,但是背后的根本驱动因素,就是增量 VS 存量以及贫富差距的变化。
在
新的王朝初期
,经过长年的战乱,这时候的状态通常是
地广人稀
(大量增量蛋糕),并且前朝富人的财富
在战乱中基本消耗殆尽
(
贫富差距小
)。比如西汉初年,汉高祖甚至凑不齐四匹同色的马来做依仗。
这个时候增量蛋糕的空间巨大,所以政府都会采取各种鼓励生育和开垦的政策,
比如寡妇或者年龄超过一定岁数的未婚女性要额外缴税甚至被强制婚配
。
(开局抓紧造农民)
很多古代的理想状态和制度都是基于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尤其是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剩余的特殊条件,比如“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比如“授田制”
。
到了
王朝的中期
,
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
剩余的荒地基本消耗殆尽
,开始进入存量博弈期。同时伴随着
土地兼并
,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这个时候的社会还是有救的,因为
精英阶层(贵族
/
豪族
/
门阀
/
地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和特点)的势力仍然可控,还没有too powerful to reform。
(隋唐时期主要的门阀)
很多历史上的关键改革都是发生在这个时期。而且
这些改革的共同点,基本都是试图抑制贫富差距,并且试图集中资源到中央的层面
。
如果改革成功
,那么
朝代可以再创新高;如果积弊过深改革失败,则国运不再。
成功的改革包括汉武帝、武则天、以及网红四阿哥。
对于他们所作所为的道德层面的评价,这里不展开,只谈事实
。
事实则是这三位有效的打击了当时的精英阶层(分别是商贾豪族、门阀士族、以及功名地主),减缓甚至暂时抑制了贫富分化。
事实是这三个朝代,在后面都更上层楼,达到了各自朝代的最高峰(
分别是昭宣之治、开元盛世、以及乾隆盛世
)。
(西汉在汉宣帝时期实现了疆域最大,正式开通西域)
(当然这是对真实历史过分简单化的叙述。真实的历史永远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但我们可以找到主要矛盾和客观规律。)
PS多说一句,
试图抑制精英阶层降低贫富差距的这种改革,因为动了掌握舆论力量的精英阶层的奶酪,所以无论成败,都会被黑的很惨
。
汉武帝是典型的被刻画成横征暴敛为了自己私欲不论百姓死活的暴君。武则天的形象关键词是酷吏和告密。雍正这个康乾盛世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可能也是中国著名皇帝里被黑的最惨的,从矫诏夺位到血滴子。另外当然还有我们伟大的张牧之同学。
所以大家读历史一定要注意写书的人是谁以及他的屁股坐在哪里。
明史以及民国文人的问题尤其严重。
说回主题。
无论王朝中期的改革是否成功,一个朝代或长或短总会来到末期。
王朝末期
一般来说人口数量到达了生态环境能够支撑的极限(
极度的存量博弈
),
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大量的底层民众挣扎在生存线上
。
这样的社会对于风险和波动的抵抗能力非常的低下。一旦碰上不可避免的歉收(还记得我们上一篇说过的风险波动周期么?),就会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因为
饥荒
活不下去沦为流民。
大家都知道蝗灾很可怕。其实流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蝗灾。Max版的蝗灾。
活不下去的人群,是没有多少道德可言的(想想“易子而食”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四个字)。
一旦政府赈济和管控不力,活不下去流民就会变为流寇四处扫荡,
所到之处的存粮会被迅速消耗一空,然后更多的人口沦为流民,进入恶性循环的滚雪球。
不多时,就能让足够大的地域里的存粮消耗殆尽(所谓“赤地千里”)。在交通不便全靠两条腿的古代,这基本意味着留在原地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
简捷和薛公远等一听两人的话,便知纪晓芙已死。
薛公远冷笑道:
“
买米?
周围五百里地内,你给我找出一把米来,算你本事
。
”简捷向薛公远打个眼色,两人霍地跃起。
简捷两手抓住张无忌双臂。
薛公远左手掩住杨不悔的嘴,右臂便将她抱了起来。
”
——《倚天屠龙记》
这个滚雪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频繁的争斗以及农民起义,而陷于内乱的中原地区又会吸引异族入侵,引发
战争
。死尸是古代
瘟疫
传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这会污染食物和水源,进一步恶化生存环境,导致更多的人口
死亡
。
整个滚雪球的过程,只有人口密度降低到了足够的水平,使得瘟疫都无法继续传播了,使得所剩无几的存粮能够养活有幸存活的人口了,才会慢慢停息。
饿殍遍野、十室九空、赤地千里、易子而食。每个精炼的文字背后,都是十足的人间惨剧。
瘟疫、战争、饥荒、死亡,这就是圣经启示录里描绘的末日四骑士。
这四者中的任何一个开始蔓延,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引起恶性循环的滚雪球。
末日四骑士肆虐的时间或长或短(最长的五胡乱华长达数百年),之后随着新的政权和秩序的建立,
整个周期再一次重启
。
王朝时期
|
增量
VS
存量
|
贫富差距
|
大众生存状态
|
整个系统下一步方向
|
初期
|
增量
|
小
|
不断改善
|
发展
|
中期
|
存量
|
中
|
生活质量开始下降
|
维持
|
末期
|
存量 /
减量
|
大 /
极大
|
挣扎在生存线上
|
崩溃
|
整个末日四骑士肆虐的过程有多恐怖,最后的损失有多大,大家可以看看下面中国人口数量的历史。图片来源《生态社会人口论》,作者汪涛,公众号“
纯科学
”,推荐阅读。
最明显的几个人口下挫的关口(下面括号里的数字是图上标出的人口下挫之后最相近的有数字显示的年份):西汉末年(15年),五胡乱华(609年),五代十国(1110年),以及清军入关(1659年)。每次都是超过50%甚至90%的人口死亡率。
除了西汉末年,
每一次惨重的人口损失都叠加了异族入侵
。
再强调一遍:
50-90%的总人口死亡
率
。大家再次体会一下这个数据的恐怖之处。
相比之下,当年的SARS中国大陆死亡人数为348例,占总人口的比例为0.000025%。换句话说,
末日四骑士,比SARS恐怖两百多万倍
。
PS前面中国人口图里,1742年人口数量暴增将近三倍,这个是统计数据的原因,是因为雍正朝摊丁入亩的改革(前面王朝中期改革的时候讨论过)成功的把以前很多的隐户(托庇于举人等免税的功名地主阶层的人口)登记在册,并不是真实的人口突然上涨了这么多。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成功改革的重要性。
PS2清朝人口增长能够突破之前两千年的上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洲新作物(玉米、土豆、番薯)等的引入,极大的提高了存量土地的利用率,是我们在本系列前面文章里讨论物质科技进步带来纵向增量蛋糕(
原文在这里
)的绝佳的例子。
PS3
所以粮食储备、战略物资储备、耕地红线、主粮自主等等,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他们的作用就像安全带和救生衣,就像冠状病毒爆发时的口罩,就像我们上一篇里乱纪元的避难所
(
原文在这里
)
。
在和平年代,它们看起来只是平白的消耗资源,是被很多人心心念要“优化”的对象;但是在风险降临之时,它们就是无价的财富,是很多人生存的希望和保障。
很多同胞曾经以为“和平和发展”是主旋律,以为这个是世界是善意和美好的,以为卡脖子是只有流氓国家才会干的。
经过过去两年的现实主义教育之后,大家发现,
原来只有最后一句依然是对的
。
如果
芯片
被卡脖子,我们
明天的日子变好的速度会慢一些;
如果
石油
被卡脖子,我们
今天的日子就立刻会受到影响;
如果
粮食
被卡脖子,我们
可能就没有日子可以过了。
当然有的小伙伴们不服气,认为“皿煮的国家不会发生饥荒”,中国的古代这么惨是因为中国不皿煮。
阿玛蒂亚森的论调的确很有迷惑性。不过,如果大家仔细研究一下他具体的说法:“No famine has ever taken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a functioning democracy.”(“
运行良好的皿煮国家没有发生过饥荒。
”)非常精彩的语言游戏,因为发生饥荒的,一定是“运行不良好”或者“不皿煮”的国家。
在阿玛蒂亚森的精神祖国——大英帝国历史上最威武雄壮的19
世纪,其直接统治的疆域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爱尔兰和印度,都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
而期间的每一次,饥荒发生国都仍然在向英国净出口粮食。
爱尔兰就在不列颠本岛旁边,很早就被英国征服和统治。当时的大英帝国全称就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请注意,与今天的国名相比,少了个“北”字。当时英国与爱尔兰的关系,搁在今天,可能就相当于美国直接统治墨西哥。
爱尔兰大饥荒发生在1845-49
年间。直接的起因是爱尔兰人的主粮土豆遭受了霜霉病的袭击(可以简单理解为土豆版“非洲猪瘟”)。
但是英国人的政策和应对起到了落井下石的作用。当时爱尔兰其实并不缺食物,但是在国内无数人饿死的情况下,大量的食物被出口到英国。英国政府对此的态度是:
“
爱尔兰饥荒完全是“上帝对懒惰、不自立的民族下的判决;
上帝给爱尔兰降灾,让它受到教训的时候,灾祸不应该由我们缓和得太多。
自私而懒惰的人,一定要吸取教训,这样整个爱尔兰才能出现全新的兴旺面貌”。”
——Charles Trevelyan,英国财政部常务次官,英国政府赈灾代表
最终有80-100
万(一说有两百万)的爱尔兰人死于饥荒,占当时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饥荒发生前的爱尔兰有八百多万人口,之后由于饥荒和(由此导致的)移民,在爱尔兰独立的将近一百年后,整个爱尔兰的人口减少了一半。
(爱尔兰大饥荒纪念雕塑,加拿大多伦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