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就像一场失控的飓风。首先在中国引发灾难,随后蔓延至东亚,如今已在全球范围造成集体恐慌。
起初,没人重视这场疫情的发展,直到遍布全中国的时候,世卫组织才意识到似乎出问题了;而当疫情蔓延至全球后,所有人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疫情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公共卫生事件。这场疫情已经成为一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国际社会安全危机
……这是历史上少数几次能够以点破面,因单一问题而引发整个系统性风险的案例。
这份恐慌中多数是对于疫情对生命、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但有些聪明人更担心这场疫情会演变成一场战争。
为何大家都没能守住疫情爆发?
新冠肺炎病毒最先于湖北武汉爆发。
2019年12月,当时因为整个体系出现官僚主义、欺上瞒下、控制舆论等问题,继而导致错过最佳防疫时间,从而引发疫情扩散全国。自1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经过全国各地长时间的“隔离”措施后,疫情才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东亚与欧美国家并未就此受到启发。
2月下旬开始,疫情在东亚一些国家开始传播,3月初在欧美国家遍地开花。
中国惨痛的教训明明为东亚及欧美国家多争取了一个月的防范时间,但实际结果是他们都重蹈了中国覆辙,没能把疫情扼杀在摇篮之中。
难道新冠肺炎病毒真是不可防控的吗?从中国的防范经验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否则,有着
14亿人口的中国也不可能在3月前就控制住国内疫情发展。
那么,剩下的解释就只有一种了
——全球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都出现了巨大漏洞,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全都失效,且相关职能机构面对未知病毒的反应非常迟缓。
为何对于疫情的后续处理如此艰难?
根据已经发生的事实可以看到,疫情爆发后,世界各国针对疫情的处理都有明显的不到位。具体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医疗资源不足、物资短缺、执行力不够、管理混乱。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面对这次疫情都暴露出明显的医疗资源不足问题。事实证明,世界各国既有的医疗设施、专业人员、医药物品完全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突然的疫情侵袭。甚至连最基本的检测环节都做不到全覆盖。
并且,除了专业医疗资源外,日常生活用品供给明显不足。不说口罩这类带有专用性的物资,即使是食品、卫生纸、洗手液等日常生活用品也做不到充足供应。这其中当然有停工、停产以及恐慌性抢购的因素,但这其中也反映出一些日常刚需用品库存不足,商家过于追求高周转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正常时间段没什么问题,但一旦进入特殊时期就会发生问题。政府方面对此没有尽到保障居民基础生活的职责。
同时,地区之间执行
“隔离”命令的程度也不同。这种不同并非是地区差异所造成,而是当地政府面对疫情的态度差异所致。
而且,更为可笑的是,不同地区之间居然截取其他地区物资。甚至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出现了此类情况。这充分说明整体管理的不到位。
为何全球经济如此脆弱?
这场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从之前的
“担忧”上升至“恐慌”再至眼下的“绝望”。这一连串的市场信心变化就是在短短一个多月内完成的。
从目前观察到的各类第三方机构发布的经济预期看,这场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远超十多年前的那场
SARS。通过全球股市的崩塌可以看出,市场信心已经回落至冰点。
就是这么一场公共卫生事件,却发酵成威胁全球经济的黑天鹅。截止我发稿,在全球经济结构中,最先出现危机的就是金融体系。多国股市熔断、禁止做空,美股更是创纪录的开始连续熔断(我们正在见证历史)。实体经济也相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全球贸易开始放缓。该现象与当前全球各地物资短缺现象十分不匹配但却情有可原,毕竟都隔离了,生产力必然下降。
很明显,跨界防火墙正在失效,多米诺骨牌的传递效应正在加强。这就是一直以来市场竞争中,产业链一体化、多元化、横向扩张的结果。在追求效率与抗风险之间博弈中,人们的选择更倾向贪婪。
尤其是位于产业链顶端的金融行业,高杠杆的赚钱效应冲昏了世人头脑。头脑清醒的人借机大法横财;利益熏心的人明明拿着蝇头小利并承担着巨大风险,却还乐于替他人数钱。其结果就是,风险来了,清醒的少数人及时退场,剩下一地鸡毛叫苦连天。
经过此疫之后,世界各国是该考虑在整个经济宏观框架中,适当的牺牲一点效率而换取更多的风险缓冲空间了。
为何世界各国第一时间都是选择隐瞒、维稳?
这场疫情就像一场大考,对东西方现有体系是一场公平的考验。可惜的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制度体系都倒在了这场大考中,结果无非是
50分与40分的差别。
世界各国最先发现疫情的卫生部门都在第一时间选择了
“低调处理”,其结果就是错过了黄金防疫时间。
而且,各国顶层架构中,对于表面上的面子工程重视度都更甚于对于实际效果。世界各国官宣都是第一时间安抚民众,虽然安抚没错,但却用
“可控”、“可防”等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措辞引导民众。从而导致很多国家民众对于疫情的认知步入了错误方向。而等到事态发展至非常严重的时候,才提出明确警告。殊不知,那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这意味着,
“爱面子”好像是一种普遍的人情世故,与什么规则、体系没啥关系。并且,也说明了任何规则、体系都无法有效解决“爱面子”这个问题。
这也说明,现有世界国家的顶层架构都需要调整或重置,因为现有的架构的问题是无法抵御重大突发风险。疫情证明了当遇到巨大威胁时,普通民众的利益不可能得到有效、优先保护。
为何人们的抵触情绪无法消除?
疫情是公共卫生事件,关乎到所有人生命安全。不过,从民众在疫情中的行为看,大家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维护私利的态度。有吃药蒙混上飞机的、有躲汽车后备箱避开检查的、有隐瞒病情不报的、有隔离期间聚众打牌的、有游行上街示威的、有趁乱抬高物价的、有伺机发泄不满的
……
按理说,疫情发生了,政策出台了,本质上都是为了大家利益。但事实是,很多人在疫情中所表现出的更像一种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态度。
从整体上看,在科技进步、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实际上,整个社会机构极其扭曲。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经济学难题
——贫富差距。无论是“凯恩斯”还是“特色”都没能解决差异分化的致命问题。两极分化导致民众日常积累的不满过多。
从上世纪开始,关于走什么路才能使人类社会更加富强、稳定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东方和西方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时至今日,这两条路似乎都是错的,疫情道破了皇帝的新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没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贫富差距所埋下的
“洗牌
”
隐患也在日益壮大。
也许,是时候重新思考,寻找其他道路的时候了。试错固然没有问题,但如果坚持已经被历史证伪的选择,那就不叫试错而是一错再错了。
为何疫情当前还在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