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是湖南省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大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南日报  ·  突发!他递交辞呈—— ·  4 天前  
株洲交通频道广播电台  ·  中秋假期株洲天气预报出炉!赶紧收藏→ ·  5 天前  
新闻株洲  ·  大暴雨!强台风马上到!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湖南日报

这座千年瑶寨里,藏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

湖南日报  · 公众号  · 湖南  · 2024-08-18 10:41

正文

湘桂边界,八座山峰的拱卫中
坐落着一座古老城堡式村落——
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具有民族特色的祠堂。

古村、古碑、古井
生发独特的文化景观
青山勾连,溪水伏蓝
勾蓝瑶寨因此得名
瑶寨由上村、下村和大径村
三个自然村落自然连接组成
300余栋明清民居层层叠叠,富于韵律
徽派建筑的秀雅与瑶乡建筑
在这里纯真交融
生发独属南方中国的文化意象

汉魏时,就有瑶族先民在此地居住
勾蓝瑶族是瑶族谱系中的分支
属平地瑶系
唐以来,勾蓝瑶民不断与汉民族融合
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
古时永州勒石刻碑成风
勾蓝瑶寨里共发现了400余块古碑
81岁的老支书欧阳绪珍花费近40年
精心编纂了40万字《勾蓝瑶志》
“400块石碑述瑶情,2000年历史说沧桑。”
大学生在勾蓝瑶寨进行写生作画。
兰溪穿村而过,村人动巧思
引其水,绕民居、入荷塘、浇田野,形成水网
清水滚出凉风
村人于溪上铺石板、搭凉亭,歇脚闲坐
溪中有翻卷出水的石灰岩,参差峭拔
临水的青石板上
会响起“笃笃笃”的锤衣声
以及孩子们戏水的欢笑

这种日常之美、诗一般的栖居环境
让如今的勾蓝瑶寨远近闻名

城堡、武艺、“将军”
保卫瑶胞的家园
从蒲鲤井处上石阶
登一个落差约三十米的山坡
山间隘口处砌有规整的大块青石
缺口宽度仅容一人通行
这是出入村落的关口之一,曾经建有寨门
村落周围的山隘都建有石寨城墙
设有9座坚固的寨门

为了防御湘桂边界的动荡势力和匪患
从明代开始,勾蓝瑶民应朝廷的要求
驻守边界,提高防御功能
村落不同等级的道路相接处都设有关卡
石寨墙、守夜屋、关厢、巷道门
和不同姓氏的门楼,层层相套
构成一个多层级城堡式防御体系
姓氏门楼后,各宗族的村民抱团居住
民居也多修砌厚高外墙,“住防合一”
勾蓝瑶寨,村民从石墩桥上经过。
1944年,兵荒马乱,日寇窜袭江永
附近难民涌进勾蓝瑶寨
原本居住着三千余人的村落庇护了上万人

抵御外敌,靠建筑,更要靠人
“以前是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习武。”
历史上,保护过村落的英雄被村人尊为“将军”
其中的“李将军”李三娘
自创女子拳、棍,传授村人

今天,尽管不再需要对抗外敌
女子拳、棍依旧代代相习
一招一式,简洁刚毅、身法轻灵
这是曾守护过家园的祖先传下的本领

花样、节庆、舞蹈
犒劳瑶民的生活方式
瑶族姑娘从小学习织布、染布、织锦、刺绣
村中的节日
她们都要穿上瑶族盛装,闪亮登场
“最盛大的节日,当然是洗泥节。”
农历五月十三的洗泥节是勾蓝瑶独特的节日
体现了深刻的农事崇拜信仰

明代,民瑶分得更广的土地,大面积种植水稻
一些土地离村落遥远
“游耕”应运而生——
在田边修建“牛庄屋”供农忙时居住
下层关牛,上层住人
辛劳的春耕结束后
瑶民将人、牛、犁耙等农具上的泥巴清洗干净
回村迎接盛大的节日
湘桂边界的江永、江华、道县
和广西恭城、富川等地原本都过洗泥节
但时代变迁,人们告别了牛庄屋,洗泥节逐渐衰落
目前传承较完整的只有勾蓝瑶

民谣欢唱,村人吹笙打鼓,簇拥着舞龙队游村
姓氏门楼下,摆开祭桌,敬天地、敬祖先
唱三天大戏,桂剧、祁阳戏
酿苦瓜,吃宴席
现在新增民俗表演,女子拳、棍,双刀
长鼓短鼓舞,芦笙舞,坐歌堂
这已成为勾蓝瑶寨的“招牌”
每年洗泥节前后,一拨拨游客入村
围戏台,品美食,赏表演
期望领略一方风物,读懂一个族群的记忆
勾蓝瑶寨的石板路。
依托洗泥节
勾蓝瑶寨每年承办洗泥宴120场以上
每场洗泥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1万元纯利
依据“泥”这一节日象征符号
村人还开发了新民俗“洗泥摸鱼”——
请游客下泥塘捉鱼
泥水齐飞、欢笑一片,人们捕鱼上岸,亲自洗泥
在这时刻,旧与新、人与地,再次紧密相依



村 落 名 片

勾蓝瑶寨,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是江永县“四大民瑶”之一勾蓝瑶族的聚居地,为城堡式瑶寨。至今保留明清民居300多栋,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等。


来源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廖慧文 黄柳英 摄影:赵持 童臻熙)
编辑丨刘颖

更多新闻

《湖南日报》走过75载,向新而行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