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
4
月
2
日,
2024
赛迪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以“新型工业化:新理论 新实践”为主题。主论坛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产业互联网等发表了主旨演讲。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选取演讲核心内容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01
黄奇帆:我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关键要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去
!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旨演讲中强调,
我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关键要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去。
他呼吁,
2035
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
GDP
比重要从现在的不到
20%
提升到至少
30%
。
他提到,当今世界有三个经济上的特征。
一是各种高端的制造品、装备、终端等往往有
50%
左右是硬件制造的附加值,另外
50%
是各种服务镶嵌在硬件里形成的附加值。
比如,一部手机里除了
1000
多个零部件,里面的操作系统、软件、芯片中的内置程序、各种专利等创造的附加值往往达到
40%~50%
。
二是全球贸易比重中服务贸易占比越来越大。
“在三四十年前,全球贸易的
5%
是服务贸易,
95%
是货物贸易。发展到今天,
30%
是服务贸易。”黄奇帆说。
三是越是发达的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
GDP
产业体系中的比重越高。
比如,美国
GDP
中工业占
18%
,农业占
2%
,服务业占
80%
。服务业当中生活性服务业占
35%
左右,生产性服务业是
65%
左右,这意味着美国
27
万亿美元的
GDP
总值当中,有一半左右是和制造业直接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
黄奇帆表示,我国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超过
54%
,不过我国的服务业当中大约
2/3
是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只占到约
1/3
。
黄奇帆进一步阐释,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是衣、食、住、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而生产性服务业是直接跟制造业关联的
10
类服务,包括整个产业链上的研究开发,产业链中上千个企业市场准入、检验检测、各种零部件检验检测,产业链上的物流配送,产业链的金融、融资服务,清算、结算服务,产业链的生态环保、绿色赋能服务,各种数字技术对产业链的赋能服务,产品的销售和零部件原材料的采购、贸易、批发,线上线下的各种营销活动,产业链上专利和品牌的宣传服务,产业链上各种各样企业的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生产服务销售以后的售后服务等。
在他看来,当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业背后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在内做得还不到位。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数据统计还不够清晰明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受到的重视还不够。
“谁掌管了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业,谁就是产业链核心价值的拥有者。”黄奇帆举例说,“苹果公司没有盖厂房、没有生产线,也没有拿流动资金买原材料,没有搞制造,为什么苹果公司能赚到钱,而且‘果链’中的中国企业能获得比较高的毛利?因为整个产业链的生态是苹果公司创造的,整个产业链的研究开发也是苹果公司做的,十种生产性服务业都是由苹果公司自己在掌管。
生产性服务业往往技术密集、人才密集,附加值也比较高。
“但我国的生产性服务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来的,我们自己的生产性服务业还谈不上出口到国外去服务,所以国外就对我们进行了大量‘输出’。”黄奇帆强调,“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用‘开放’来倒逼,着力发展服务贸易,用好
22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主论坛结束后,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及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发展比较滞后的原因时,黄奇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受到的重视还有所不足,如果相关部门和各地更加重视的话,一定能把生产性服务业在
GDP
产业体系中的比重推上去,为此大家还应该在这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黄奇帆表示,我们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是
18%
左右,如果暂时还达不到欧洲占比
40%
、美国占比
50%
的水平,一定要争取把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升到占
GDP
的
30%
。如果到
2050
年前后,我们能把这一指标提升到
40%
,那就非常好,这个背后就代表着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经济作出的贡献率在提升。
02
黄奇帆:怎么理解新质生产力?
我个人理解“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但要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是那些普通的科技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要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颠覆性科技创新,我认为以下五个新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新的科学发现。
这是“
0
到
1
”、从无到有的,对我们这个世界有新理解的重大发现。比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的研究,可能会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往前推进一大步。
二是新的制造技术。
也就是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现有的技术路线,却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的制造技术,比如未来的生物制造,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制造人类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能源等等。
三是新的生产工具。
工具变革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因为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
EUV
光刻机的出现让
7
纳米、
5
纳米芯片制造成为可能,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等等。
四是新的生产要素。
过去的制造靠劳动力、资本、能源等要素,未来的制造中除了这些传统要素外,还会有数据这一新的要素。新的要素介入让生产函数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会产生新的交叉组合和融合裂变。
五是新的产品和用途。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进入千家万户的“四大件”“五大件”,近几十年是家电、手机、汽车等等,未来可能是家用机器人、头戴式
VR/AR
设备、柔性显示、
3D
打印设备和智能汽车等等。
回到当下,我们发展新制造需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为重点,“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如今,我们看到全世界在这些领域的进展很快,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进科技进步,一批颠覆性的产品和科技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生产可能性曲线实现新的拓展和跃迁。这是我讲的第一点,就是“新制造”。
服务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新生产力需要有新服务,这个服务的重点在于镶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当中,对全球产业链具有重大控制性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
第一个特征是在各种高端装备里面,
服务业的价值往往占这个装备或者是这个终端的
50%-60%
的附加值。比如,一部手机有一千多个零部件,这些硬件形成的附加值占产品价值比例约
45%
,其余
55%
是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各种芯片的设计专利等等,就是各种服务。这些服务看不见摸不着,但代表这个手机
55%
的价值所在。其他如核磁共振,或者是各种各样的高端装备、终端都差不多有这样的特征。
第二个特征,整个世界的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越来越大。
三十年以前,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量的
5%
左右,现在已经达到了
30%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货物贸易比重在收缩,服务贸易在扩张。
第三个特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他们
GDP
的总量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
我们经常说美国的服务业占美国
GDP
的
80%
,似乎有些“脱实就虚”,是不是有泡沫?需要注意的是美国
80%
的服务业里面有
70%
是生产性服务业,这
70%
×
80%
就是
56%
,也就是美国
25
万亿美元的
GDP
里面差不多有
13
万亿美元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和制造业强相关的高科技服务业。欧盟
27
个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是
78%
,这
78%
里面有
50%
是生产性服务业,也就是欧盟
GDP
的
39%
是生产性服务业。美国生产性服务占
GDP
的
50%
以上,欧盟占
40%
左右,其他发达国家、
G20
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也大体在
40%-50%
之间。
对比之下,这三个服务的指标恰恰是我们国家现在生产力的短板,我们
2022
年
GDP
当中制造业增加值占
27%
,服务业增加值是
52.8%
,但这
52.8%
里面有
2/3
是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不到
1/3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产性服务业占
GDP
比重约为
17%-18%
,跟欧洲(
40%
)、美国(
50%
)相比差距是比较大的。
换言之,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实现高质量的中国制造,必须把跟制造业强相关的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搞上去。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
2019
)》,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和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和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济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共十大类。这十个板块和制造业是强相关的,制造业的各种附加值,服务性的附加值都是由它来代表,如果不到位则制造产品就不会高端化。目前我国虽然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
30%
,但与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却相对滞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位置不高的根源就在于这个方面。
此外,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存在结构比例与世界不同步的问题,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
2019
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大体上在
30%
左右,中国的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比重去年仅仅是
12%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去年是
2.85
万亿元人民币,一半以上是生活性服务业的出口。我们有
3
万多亿元人民币的服务贸易进口,进口的基本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可惜进口的生产性服务业大部分不是中国贸易公司做的生产性服务业进口,而是外国服务贸易公司做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