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日程更新!大咖云集!2018智慧旅游产业高峰论坛(简称ITIS2018)暨目的地营销闭门会报名倒计时(点击阅读原文抢票)
【品橙旅游】近期,ST藏旅一大波人事变动正在进行,老人离巢,新奥系逐步进入。
先是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藏旅)前公司副总经理白汉宗辞职,紧跟着聘任郝军先生为公司董事会秘书一职。
从ST藏旅被“燃气大王”王玉锁收入囊中,新奥控股成为ST藏旅的间接股东后,内部就有消息传出,除原控制人欧阳旭留守以外,其他高管均已黯然离场。
新奥控股入场能否给奄奄一息的ST藏旅带来生机?他们将如何打造世界第三极?
实际上,ST藏旅在资本市场上一直表现不佳。
从2015年净利润500多万元,到2016年亏损9500多万元,再到2017年亏损7800万元左右,西藏旅游的业绩大“变脸”速度之快令人目瞪口呆。
为了实现 2018 年度扭亏,公司优化资产结构、强化市场营销、提升景区综合服务水平等一系列的举措也在陆续推行,但收效甚微。
2018年半年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11.88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4.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90.21 万元,本期较上年同期对比实现一定程度减亏,公司 2018 年度各项扭亏举措尚待进一步加强。
报告中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受西藏自治区政府出台“冬游西藏”政策的影响,景区游客接待人数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景区观光车、游船等二次消费收入实现一定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的原因系各景区响应“冬游西藏”政策免门票开放,酒店实行折扣销售。预计政府将对景区门票给予一定票务补贴,截至目前相关补贴资金暂未取得。
不难看出,景区游客数量增长了,但是现金流量却大幅减少。如此也加速了易主的步伐。
同时,ST藏旅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化布局的酒店发展不及预期。2018年6月,五家喜玛拉雅系列酒店资产完成公开挂牌转让,交易价款为64,850万元,接盘的是新奥集团旗下的新绎七修酒店。
除了自身发展遇到瓶颈,随着西藏自治区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层次的不断深入,旅游细分市场专业化运营水平的日益提高,自治区内具备一定实力的同行业竞争者也日益增多,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
如2017年底,区管一级国有独资企业,西藏国际旅游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整合重组了原自治区政府国资委、自治区旅发委所属10家企业,资产总额近10亿元。经营范围以旅游文化为核心,涵盖景区建设经营、酒店经营管理、文创影视传播、定制文旅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跨境文旅合作、教育咨询培训、文旅信息发布八大业务板块。成为ST藏旅有力竞争对手。
6月,ST藏旅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正筹划股权转让事项,受让方为新奥控股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新奥控股”)。交易完成后,新奥控股将持有ST藏旅20.34%的股份成为新的实控人,而新奥控股的实控人则是王玉锁。
新奥控股一直热衷于与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顺势而为。
从响应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和市场需求,做天然气全产业链业务;到抓住电改机会快速切入售电业务;再到把握“互联网+”提供的产业驱动力,拓展战略性新产业等。文旅正是近年来政府热捧的领域之一,新奥控股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在2018年西藏旅游工作会议上,自治区旅发委主任王松平说,2018年,将力争确保全年旅游总人数增加800万人次以上,全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3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亿元。同时,将推动全域全时旅游发展取得新进展,“冬游西藏”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同时,王松平分别与七市(地)旅发委负责人签订《2018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 可见,政府对于推动西藏旅游的坚定决心。
外界传言,新奥控股也许看中ST藏旅其壳资源价值,未来有可能上演卖壳式重组。但据记者从新奥集团旅游版块信息人士处了解,从新奥控股的实力来说,在收购ST藏旅之前,新奥旗下已有三家上市企业,完全没必要借壳。收购ST藏旅主要是看中了其优质的旅游资源,并希望把西藏旅游打造成真正的“世界第三极旅游区”。
文旅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面对ST藏旅这样一个接连亏损的企业,还好新奥资金实力雄厚、并有先期经验。
在介入ST藏旅之前,新奥控股已经拥有现已更名为新智认知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北部湾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部湾旅),同时新奥控股着力打造的“梦廊坊”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并携手王潮歌打造《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今年5月,基于公司战略定位调整的需要,确定“以数字驱动引领行业变革”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最主要方向,北部湾旅将公司名称和证券简称进行变更,聚焦行业认知解决方案类主营业务发展。此时将 ST藏旅收入囊中,是新奥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智认知主做轻资产的智慧运营类项目,ST藏旅运营多年的景区类业务则为新智认知提供智慧旅游的基础场景,这样各自有所专长的业务拓展,使得资源实现合理配置,形成轻重结合的组合拳,既有基础业务场景保障,也有利于拓展轻资产领域业务,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