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养
以视频形式呈现优质育儿、父母教育内容,推荐高品质成长教育资源。助力中国新一代父母升级,由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DeepSeek来了,这些兴趣班第一批倒闭! ·  昨天  
常青藤爸爸  ·  开学一忙,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儿给忘了……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学习机不会用,当心白费上万的学习资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养

迟到的儿童节礼物——孩子得这样惯!

有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6-02 14:00

正文

俗话说,好礼不怕晚。

——沃·兹基硕德


昨天是儿童节,虽然我们的儿童节礼物晚来了一天,但孩子们绝对会喜欢。毕竟, 我们要送给孩子的,是更好的父母。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父母们: 孩子能不能惯?怎么惯?


今天这份晚来的儿童节礼物,就是告诉诸位父母——孩子该怎么惯!



要「过度保护」,不「过度干涉」


「过度保护」这个词,在教育界一直被diss,但在佐佐木正美看来,很多父母在做的,其实是「过度干涉」。他认为,过度保护可以把孩子培养得主动乐观、积极向上,而过度干涉则会掐断孩子自立的萌芽。


过度保护 指的是对孩子形形色色的需求 (比如“抱抱!”“陪我玩!”“今天我要吃汉堡!”等等) 有求必应,而很多父母在现实中其实很难做到,因为大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托辞:“明天吧”“等一会儿”……


所以佐佐木正美认为,家长根本做不到过度保护。即使做到了,那也不是坏事,因为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受到了绝对的保护,那么他做什么事都会觉得无后顾之忧,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通过被宠爱、被娇惯,感知到“自己值得他人的关怀和爱护”,这种自信就是他们自立行为的原动力。


过度干涉 指的是过度逼迫孩子做他们不想做的事,这里的过度逼迫的行为还包括父母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的奖励,从而导致孩子特别在意父母的评价,从而为了评价行事,蒙蔽真实的自己。



总而言之,快乐育儿的诀窍在于, 任孩子自由决定自己成长的步伐,父母静观其变,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剩下的就是在一旁静待花开。


做听孩子话的父母


培养孩子“遵守社会规则的秉性”是在孩子6个月大到2岁左右,当他们开始四处乱爬,蹒跚学步之后,会触碰到一些未知的事物,这时候他们会回头看父母,寻求父母的许可:我能碰它吗?我可以玩这个吗?


孩子会通过父母的回应来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一现象我们称作“社会性参照”,孩子长大后学会尊重社会规则的根源就在于此。

佐佐木正美说,能够遵守规则的孩子,都是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进入少年期仍然不能遵守社会规则的孩子,大多都在婴儿期里反复经历了“回头看却无人搭理”的尴尬过往。


所以,听孩子的话,认真对待孩子的需求,共享孩子的快乐,在这种过程会一步步建立起孩子与父母的信赖关系。


得到的爱越多,越容易融入集体


孩子上幼儿园为什么会出现分离焦虑?孩子为什么很难跟朋友在一起玩?其实,关键就是在建立“与他人的关系”之前,必须构筑好牢固的亲子关系。


佐佐木正美认为,对于3岁前的孩子而言,母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哭了有母亲哄,母亲随时都陪在身边,时刻守护,这种最基本的信赖感是孩子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孩子才能信赖幼儿园和他人。

当然,母亲和孩子也并不是呆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越好,关键是亲子时间是怎么度过的。有养的粉丝群中有大量职场妈妈,对她们来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短,亲子共处的质量就显得越发重要了。所以,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对他们说“妈妈累了,让妈妈休息一会儿”、“妈妈还得收拾屋子洗衣服呢”……


满足孩子想和妈妈呆在一起的愿望,给他们足够的爱,在后续让孩子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也许会事半功倍!


------这里是惯孩子的分割线 ------


在佐佐木正美的 《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 中,有不少让我们大跌眼镜的论点,如:

顺从母性,尽情地“过度保护”孩子吧!

费神、费时、费力地静候孩子成长,才是最好的育儿方式。

不用对家里的每个孩子都一碗水端平……



爱帮助孩子成长,而溺爱阻止孩子长大 ,今天推荐的这本 《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 就是我们将送出儿童节礼物—— 希望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父母,都能懂得怎么爱孩子,都能做到认可自己并成为更好的父母。




「抢书攻略」


1.关注有养,给今日文章点个“在看”(发奖的时候会检查哦!)

2.留言区参与互动#我教育孩子的小诀窍#

3.编辑部将根据「点赞量+留言内容」开会评比出获奖粉丝获得有养和读客文化送出的 《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