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新经济100人
本周,我们报道了
有赞
。这篇被读者形容成
「
匪气扑面而来
」
的文章,记录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竞争对手提出收购有赞,开出了令一般人心动的价格。有赞创始人白鸦回去问伙伴,他的合伙人回答:
「
现在给我这么多钱我干嘛去?好不容易摸着了一把大牌,自己干一把漂亮的,为什么这么快卖?咱们又不是养猪。
」
我们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故事。在
绿湾
创始人差点放弃的时候,是合伙人给他打气:
「
哪怕不要薪水,我们先坚持坚持,至少再坚持两年,还干不成我们就认了。
」
我们还遇到过更多的有关合伙人的故事。
自2016年1月8日之后,
「
新经济100人
」
做了117篇深度报道,扣除掉16篇有关基金、公司事业部、内部孵化子公司的报道以外,剩下报道涉及电商、金融、物流、汽车、农业等多个领域的101家公司。
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拥有合伙人的公司63家,没有合伙人的公司38家。
▲数据来源:「新经济100人」报道
在走访公司的时候,创业者和合伙人的关系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我们越发强烈的感觉到:
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在慢慢消失,有合伙人的创业者更容易走得更远。
为什么?
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
根据公开资料,2016年共有131家独角兽公司(2006年以后创立,估值10亿美元以上),2014年以后创立的独角兽公司占比超过三分之一。2014年有33家,2015年有15家,2016年有2家。
▲数据来源:《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
这些年轻的独角兽爆发式增长,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就会达到前辈们可能花费10年才能达到的高度。
在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同时也是更为惨烈的竞争:信息获取的便利、创业门槛的降低、巨额资本的涌进,让赛道拥挤不堪。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马上紧跟着出现大批的竞争者。
一将功成万骨枯。
激烈竞争的市场,机会稍纵即逝。
市场并未给与这些创业者足够的缓冲空间去学习成长
,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机会、站稳脚跟,他们必须有得力的伙伴快速捏合成精干的团队,弥补他们的短板。
创业者和合伙人的
「
互补
」
,在
「
互联网+
」
时代其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过去,创业者可用个人生活经验以及小范围的用户调研来判断产品价值,通过上线后的快速迭代来改善用户体验。
现在,中国最大的创业机会在于,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信息化、智能化。
传统产业的痛点,不是能通过小范围、短时间的用户调研或者个人生活经验就能了解透彻的,必须有长时间的、摸爬滚打的切身体验。
例如,这些年也涌现了多家想替代传统CRM的SaaS创业公司,如果创始团队没有丰富的销售管理经验,很难真正研究透彻销售行业的痛点。
销售易
合伙人凭借在外企十几年的销售管理经验,发现销售最重要的一个流程是从线索到商机再到现金的过程。
如果了解不透彻,很容易出现产品方向乃至公司战略方向的摇摆。
不知道水有多深,扑通一声跳进去,就是没顶之灾。
生产
米家扫地机器人
的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和他的联合创始人都是做软件出身,跳进智能硬件这个行业之后,傻眼了,硬件这块不是他们短时间内能弄明白的。在翻遍通讯录、面试数十人颗粒无收之后,终于想尽办法说服了万云鹏离开华为,成为石头科技联合创始人。
这位石头科技
「
硬件第一人
」
,为公司打开了硬件的一扇窗户。
创业一找方向,二找团队。
方向就是做对的事情,团队就是把事情做对。
刚过去不久的5月2日,
货车帮
官方宣布完成B2轮1.56亿美元融资,由百度资本领投,截至目前货车帮B轮融资超过2.7亿美元。
货车帮有5个合伙人,除了CEO戴文建以外,还有合伙人刘显付,加入货车帮之前已经是西南最大物流公司的董事长,深谙货运物流上下游情况,负责货车帮业务模式梳理。总裁罗鹏负责带领团队在前线冲锋陷阵,COO唐天广负责产品架构,而CFO张远声负责金融事业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