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德岛码头到东阔岛最南端的伊洛瓦底江豚观赏码头,大约有十公里的路程。这是一段赏心悦目的旅程,徜徉于湄公河的沿岸,观赏老挝的田园风光,穿过热带雨林,回顾法国殖民的遗存,在桑法尼瀑布听涛涉水,奇景连连。
在这段路途上,竟然没有遇到一个中国游客。 来自西方的游客倒是随处可见,他们多选择自行车或是徒步。唯一遇到的一群东方面孔,似乎来自大韩民国,他们选择了乘坐敞篷面包车。
我和老挝弟子大伟,人手一辆70mL排量的摩托车,开始了美岛的畅游。沿着日出之路往南前行,椰树、棕榈和凤凰木树是这里常见的行道树,树下是各种餐馆、咖啡店、度假屋以及临水的小歇观景平台,各家门店前均有精心设计的绿色植物和悬空布置的立体花钵,无不显示出店家迎客的浓浓情意。
湄公河的一条叉河与日出之路平行着相伴流淌,河中的一座座小岛和沙洲上,装点的尽是树冠和苇丛自然天成的优美造型,河对岸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尖塔半掩在绿树中。两头尖的当地鱼舟和一些身着橙衣的勇敢者操着绿色的皮艇不时从眼前飞驰而过,这一切和谐地构成了美岛的标志性画面。
东德岛一个著名的地标式建筑,就是那座兀自独立的混凝土框架,据说它是当年法国人用来转运木材的水槽,遥想当年法国殖民者就是沿着湄公河逆流而上,在四千美岛一带站稳脚跟后才深入老挝腹地的。
继续往南行,小道渐渐离开湄公河岸,将我们慢慢带入了东德岛的腹地,乡间泥泞的“弹坑路”越发难行,关键是你还不知道那些积满泥水的凹坑有多深,很佩服遇到的美岛人驾驶摩托的技术,他们一轰油门就可径直通过。
而我们为免不测只得不时地把摩托的龙头尽可能打到小路边,要么被路边的树枝擦划着勉强通过,要么就冲出了路基滑向旁边的田地。好在四千美岛与老挝其他地方一样,也是人少地多,田地中大多撂荒着没有种上庄稼,越轨的摩托只是惊扰了几头专心吃草的黄牛,有惊无险。
连接东德岛与东阔岛的石桥是这里的另一个地标式建筑,过了桥就进入东阔岛的地界了。据说法国殖民时期,这座桥上跑的是火车,但眼前,一切与铁路有关的设施早已无处寻觅。只是不时见到几个西方游客在桥上缓缓步行通过,似乎在丈量着他们先辈曾经的辉煌。
过了桥停好摩托,我们走向一棵大树下的杂货店,要了椰子边喝着消暑,边借助大伟的翻译,与同座喝着老挝啤酒的本地人,一句没一句的聊了起来。
此处远离东德岛码头,游人更加稀少,一切都更加悠闲。可能因为是旅游淡季,这些美岛人不需要出去捕鱼,也不需要费心地经营餐馆。旁边的小孩子在玩,连大人也同样在玩。闲暇时光的美岛居民们围坐一起闲坐树下,一瓶老挝啤酒,一聊一天就过去了。
路边有几家客栈,其中一家由吊脚楼改建的,名为Pomelo的套房民宿引起了我的注意,主人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女孩,她在东阔岛上已生活了一年。她告诉我,她每天的日常就是早上骑着一辆破破的摩托车,横跨半座岛去菜场采购,然后回来与聘请的一位老挝女孩,一起为客人制作早餐、准备午餐、洗床单,剩余的时间就是在岛上到处溜达。法国女孩告诉我她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生活。可惜,我们在美岛上停留的时间有限,要不真想搬个家移住她的客栈,让她带着我们在东阔岛上来一场深度的尽情溜达。
离开Pomelo我们继续向南骑行,东阔岛上的土路依旧难行,可喜的是又进入了另一段景区,小路穿入热带雨林,往日在电视和图片里才能看到的雨林景象,浅浅的荷塘、片片的沼泽和浓稠藤蔓交织的南国乔木,无不散发出亚热带特有的味道。目光所及绿意盎然,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情顷刻也变得轻松了起来。
土路的尽头,湄公河的几条叉河在此汇合,形成了一片开阔的水面,其对岸就是柬埔寨的桔井了。这里有一个码头,当地居民可乘船前往柬埔寨,游客则只可乘船顺西边的另一条叉河,朔流而上前去观赏那群濒危的伊洛瓦底江豚。
此处视野开阔,河面吹来的徐徐清风,顿时消去了亚热带的浓浓暑意,整个人都觉得神清气爽。
在码头边找了一家餐馆,点过几样老挝的特色菜肴,但菜上的出奇的慢,等得有点心焦,这好像又一次坐实了美岛人生活的慢节奏和将慵懒进行到底的生活态度。
网上的流传的那两句调侃的话,看来颇有一定道理:一是,假如湄公河发大洪水把四千美岛冲到近在咫尺的柬埔寨,岛上的老挝人也不会从吊床上下来。二是,“越南人种稻,柬埔寨人照料稻长,老挝人听稻长”。对于同样生活在湄公河流域的东南亚人来说,老挝人的生活似乎过于闲散舒适了些。这也许是由于经济发展因素以及佛教传播的缘故吧,老挝人更喜欢随性的生活以及用善心去祈祷生活的美好,在这里,努力与拼搏似乎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趁店家慢工细活为我准备午餐的档口,我在四周转悠了起来,发现了一个旧铁路的遗存——一百年前的老式蒸汽机小火车头,正静静的停在那里,像是在等着我的到来,但又更像是向西方游客展示他们先辈曾经的功绩。
走下河岸,只见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正在河边的沙滩上,心无旁骛地搭建着自己理想中的城堡,动作娴熟,无忧无虑。而他赤膊的父亲则在旁边的树荫下修补着渔网,为一家人的生计忙活着,同样心无旁骛,任人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