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作为航母级的能源央企,国家能源集团扛鼎
“能源供应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
使命,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化工产业发展,聚力传统火电企业向“发电+”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以创新为驱动发展氢能、储能等战新产业。2025,除肩负能源保供重任,
这艘能源航母还将向着综合能源集团和能够提升能源价值的战新产业全速前进。
综合能源收益好
成为综合能源供应商一直是国家能源集团的发展方向
。进一步践行“火电+综合能源”发展路径,
形成初级产品供给、深加工产品供给、电力辅助服务、富余资源开发、城市固废处置、城市管廊综合利用、营商环境提升等7个方面16个实施场景,实现重点区域综合能源供应、“火电+”多联供路径、综合能源多点多元创收等“三个全覆盖”,在实现煤电产业绿色发展的同时,有效提升传统煤电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国家能源集团大力推动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实现深度调峰、快速启停、快速升降,充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波动性变化,令煤电机组更好适应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的同时,获取可观辅助服务收益。该集团旗下辽宁公司庄河电厂1、2号机组被国家能源局列为16个提升火电灵活性改造的试点项目之一,2台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深调能力从起初的280兆瓦逐步降至180兆瓦,成为全国首台实现供暖期调峰负荷率达到30%的60万千瓦纯凝机组,为传统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供示范作用。
在传统火电机组适应性、灵活性不断提升基础上,国家能源集团在综合能源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日趋增强。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深耕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服务与清洁低碳发展等新业态,
综合能源业务总营收突破33亿元。
泰州CCUS项目捕集的二氧化碳在造船业、油田驱油等领域得到应用,
年创收突破4000万元。
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向综合能源供应服务商转变,以电、热为中心实现多能互补,逐步打造“北宁舟”粉煤灰品牌、北仑“千万吨级”供热基地、宁海“多联供”品牌基地、舟山“能源岛岛主”,实现首个虚拟电厂投入试运行,首个近零碳示范园区项目中标签约,国内首个万吨级低压吸附法CCUS项目成功产气,
全年实现综合能源营收超20亿元。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新增河南公司、浙江公司两家综合能源年营收超20亿元的示范子分公司。集团公司综合能源年营收超20亿元示范子分公司数量达到7家。
截至2024年年底,该集团旗下十大综合能源示范子分公司均已开展多联供、多回用、增值服务等综合能源相关业务。国电电力、宁夏公司、福建公司、山东公司、河南公司、浙江公司、江苏公司
7家子分公司综合能源年营收超过20亿元。
着眼未来,国家能源集团实施战新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积极推动低成本、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研究,推进能源价值持续提升。
国家能源集团
大力推动低成本、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研究,深化“煤电+储能”耦合发展。
集团旗下宁夏电力灵武电厂建设国内首个全容量“飞轮储能+火电联合调频”示范项目,其中飞轮项目单台额定功率为500千瓦,最大可达630千瓦,总储电量达22兆瓦时,也是目前世界总功率最大、单体储电量最大、单体储电能力参数最高的飞轮储能项目,
每年可产生超3000万元辅助服务收益。
集团旗下广东公司台山电厂结合广东省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统筹考虑机组特性和储能技术特点,提出现货交易市场报价和辅助调频报价策略。
2024年累计获取辅助服务收益9140.5万元。
国家能源集团还大力构建绿氢全链条商业化生产运营体系,着手布局氢能储能战新产业,聚焦绿氢、氢创品牌建设,牵头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绿色氢能产业链取得新突破。
2024年11月24日,在山东烟台海域,集团氢能科技公司与中集来福士集团共建的国内首个海洋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实证示范项目成功吊装,实现项目建设重大突破。
该项目集成海上漂浮式光伏耦合平台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离网PEM—碱性混联制氢、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柔性绿氨和绿色甲醇合成装备,
首次在海上开展离网条件下“一站式海上绿色氢醇氨生产作业系统”应用示范。
制取的氢气经压缩后送入氢气储存管束,通过氢合成甲醇装置和氢合成氨装置实现下游产品制取,贯通“电—氢—化”全链条,
打造出“海上氢经济”“海上氢贸易”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旗下氢能产业旗舰——
国华投资累计产绿氢221.97吨,多项指标首创历史纪录,
构建起绿氢制储输用全链条商业化生产运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