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横穿上海去美术馆讲座,回来累得发晕,不知道为什么,讲话耗神,以后少讲。
到家发现《古埃及文明》已放在家门口,赶紧拆了看。我上次去出版社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本《古埃及文明》的打样。我说除了自然科学类的书,其实历史文化类的书才是我的最爱,这类好书是我更想推荐给大家的。
编辑给我的推荐,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作者金寿福是“一流学者,亡灵书的翻译”。译注亡灵书就已经说明了作者之牛,
他是世界上
为数不多可以直接阅读古埃及圣书体的学者
,他翻译的古埃及《亡灵书》,是汉语世界首次从古埃及圣书体直译的版本。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好书,但不是一本快速阅读或囫囵吞枣的书。因为实在太累了,我没有一鼓作气熬个通宵先粗看一遍的力气,看完第一章就睡了。起床已经十一点,先把推文给写了吧。我之所以想看关于古埃及文明的内容,是因为多年前第一次去大英博物馆的时候,进到古埃及馆,人山人海,那是最热门的一个馆,我挤来挤去看了几个木乃伊就走了,最后在熟悉的中国陶瓷馆待了两天。因为就像老鼠入了米缸,看着丰盛啊,但无从下口,懊恼遗憾以至于丧气感涌来。前段时间上海有一个古埃及展,很高规格的一个展览,家门口的展览,我也不敢去看,就是因为胸中无墨,看此类展览浮光掠影,得个寂寞。
上次去看三星堆展览,因为事先看书看史料有个基础,看起来就得劲多了。敦煌展也是,提前看了常书鸿的著作,入展看终于有那么点眉目。古埃及文明的书也有不少,但今天这本除了文章好,书本还同步给配了大量精美彩图,也就是说过去看这类专家著作,看着文章就想能去博物馆对照着看,或者有彩图,再不济有黑白照片或手绘示意也行,但很多严肃著作都没什么图片,这本书配齐了精美彩图。
因为我还没看完,我只能说到这里,下文是出版社编辑夏光的推荐。本书购买,
可以点击文章末尾左下角 阅读原文 进到季节店里购买
: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两千多年前,西方的 “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如此称赞埃及。作为五大文明发源地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神秘的古埃及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伴随着象形文字的释读,19世纪的欧洲人一度狂热地迷恋古埃及文明,英国、法国、德国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埃及学研究。欧洲人曾经相信,古埃及木乃伊可以入药,有的商人做起了倒卖木乃伊的生意,有的游客旅游回国时也要带上一具木乃伊(或木乃伊的一部分)。英国的Thomas Cook旅行社则因为埃及游的线路赚得盆满钵满。
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伦敦盛传各种谣言,有人说大英博物馆有一具木乃伊失踪,它跑到船上才导致悲剧的发生。写《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家柯南·道尔,也认为船难和木乃伊脱不了关系。此后图坦卡蒙陵墓的神秘“诅咒”之说沸沸扬扬,更是为这个古老的国度增加了特别的色彩。
时至今日,在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的旅行榜单中,埃及常常上榜,成为最受推荐的目的地之一。而上海博物馆2024年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作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火爆一时。打开小红书搜索埃及,则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埃及旅游防骗攻略/被坑经历。即便会遇到很多“one dollar”的叫唤,依然有无数人对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兴致勃勃。
眺望时空另一头的神秘文明,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或许只是起点。
如果我们走进古文明的深处,穿过神庙、沙漠与河流,走到“人”的身边,便会意识到人的本性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正如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在《恺撒与克娄巴特拉》中,借古埃及太阳神之口说:“两千年前的人与你们毫无区别,他们像你们一样说话和生活,并不比你们差也不比你们强,不比你们聪明也不比你们愚蠢。”
翻阅古埃及的莎草纸,古埃及的父亲们也会给儿子“画饼”,鼓励孩子学习读写知识,成为书吏,奋力“上岸”:
一个书吏不管担任什么官职,
他绝不会受穷挨饿。
让别人丰衣足食是他的职责,
他自己怎会缺衣少食?
而底层人也如此辛苦,一种古埃及版的“手停口停”:
他的手和胳膊必须不住地活动,
如同蜜蜂一样,手脚静止嘴就断了吃喝。
关于官员应该如何对待民众,古埃及人这样说:
假如你担任领导职务,
应当耐心倾听诉求者的话语。
不要打断或者驳斥他,
让他倾诉原先想说的话。
假如你身居高职,
负责许多人的事务,
那么你应该尽力做正确的事情。
他们也会以神之名来劝人为善、谦逊:
不要苛待一个在别人的田间地头拾麦穗的寡妇,
倾听她的苦衷。
不要漠视一个外来乞讨的人,
给予他,比给你自己的人还要多一倍,
神喜欢一个善待贫者的人,
远胜过喜欢一个巴结富豪的人。
不要因为你的学识而骄傲自大,
你应当向智者同时也要向普通人请教。
从来没有人到达学问的终点,
也没有哪个工匠的手艺无比的精湛。
至理名言通常比宝石更加难寻,
但它有时却出自一个磨房女之口。
面对人生在世这样的大课题,及时行乐、寻求work-life balance,这是今日许多人的心态,古埃及人也有相似的表达:
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要跟随你的心,
不要劳作得超出必需的程度;
不要缩短闲暇的时光,
减少享受的时间会激怒神。
不要把时间过分地花费在日常事务上,
只要能养家糊口就已经到了极限。
有了财富就要享用它,
财富对忧郁的人毫无价值。
而坠入爱河的男女,陷入相思病的心情更是古今相通,放进现代的恋爱脑话语体系里也不违和:
每当我想起你,
我的心怦怦乱跳;
它逃离了它应在的位置,
使得我无法理智地行动:
我无法穿衣服,
围巾也没有戴在合适的地方;
我的眼睛没有描画,
我的身体没有涂抹油膏。
只要我想起他,
它就对我说“不要犹豫,快去那里!”
整整七天没有见到我的妹妹,
我的身体被病魔缠绕;
所有的肢体重如石头,
我的躯体已经不属于我。
医生们来来去去,
他们的药方毫无疗效,
巫师也频频摇头。
他们都不知道我的病因,
说一声“她来了”就会让我活蹦乱跳。
她的名字会让我顿时站立,
我的心将充满生机。
我的妹妹胜过任何处方,
我的妹妹强过所有的药物。
她的到来就是我的护身符,
瞥见她就是有了灵丹妙药。
她的眼神会让我年轻,
她的声音会让我强壮。
拥抱她能够驱逐我的病痛,
她离开我已经足足七天。
面对糟糕的时代,在《一个厌世者与其灵魂之间的对话》中,作者因无法忍受伦理道德沦丧和法律被践踏,决定自杀,他用一连串的反问控诉人世间的不公平和人心的邪恶:
我能够向谁诉说?
兄弟之间相互争斗,今天的朋友不知互爱;
我能够向谁诉说?
人心贪得无厌,人人抢夺同伴的财物;
我能够向谁诉说?
和善与相让不复存在,没有人再有廉耻之心;
我能够向谁诉说?
作孽的人原来引起人们的愤怒,而现在却能逗得大家大笑;
我能够向谁诉说?
昔日安分的人成了盗贼,他们连自己的伙伴也不放过;
我能够向谁诉说?
昔日的罪犯,人们现在把他们当作密友,曾经同甘共苦的兄弟却互相成了仇敌;
我能够向谁诉说?
没有人记得昨天,曾经帮助过他人的人得不到帮助;
我能够向谁诉说?
兄弟之间无情无义,他们试图与陌生人建立感情;
我能够向谁诉说?
人们表情漠然,他们对兄弟伸出的求援的手视而不见;
我能够向谁诉说?
人们心里只有自己,值得信赖的人已无处可寻;
我能够向谁诉说?
没有人主持正义,邪恶之徒在整个国家里横行霸道;
我能够向谁诉说?
没有人能指望有知己,人们只得向过路人倾诉苦楚;
我能够向谁诉说?
没有人能够露出笑容,曾经与他为伴的人已经不在;
我能够向谁诉说?
悲痛把我压得无法喘气,但却没有一个知心的人可以述说;
我能够向谁诉说?
人世充满了罪恶,何年何月才是尽头?
以上古埃及的一手文献和资料,引自金寿福教授的新书
《古埃及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