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娃九积”,孩子脾虚、易积食!
脾虚、积食、脾胃不和
是孩子最常见的几大脾胃问题,它们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但各自之间又是互相重叠、互为因果的。
下面就来给大家具体介绍,帮家长更好地区分,及时对症调理,保护好孩子的脾胃。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脾胃的功能。
为什么说“脾胃”是孩子的后天之本?
在中医看来,脾胃是“后天之本”,并认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将脾胃看作身体的基础和轴心。
脾胃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
脾、胃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如果把胃比作粮仓,脾就相当于运输公司。
胃负责收纳食物及初步消化,脾负责更进一步的消化,并把转化而成的营养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宝宝出生后,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非常多的营养,这些营养主要借助饮食而来,而饮食又必须靠脾胃转化为气血。
这就是脾胃对宝宝以及每个人的重要性。
什么是脾虚?
脾虚是指身体吸收、运化食物的功能出了问题,进而导致身体抵抗能力变差。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各种营养素要求较大,而脾胃发育还未健全,若饮食不节,饥饿不适,便易损伤脾胃而生病,出现腹泻、呕吐、积食等。
◈
喂养不当是宝宝脾虚的主要原因
喂养不当易造成脾虚。脾虚的形成多在1岁左右。
何谓喂养不当
?
举个例子,宝宝已经吃饱了,父母还希望宝宝多吃点,强逼着宝宝吃饭。
另外,宝宝1岁后还以母乳为主、睡觉前喝奶,常喝凉茶、喝冷饮、常因生病而吃药等,都容易导致小儿脾虚。
◈
如何判断你的宝宝是不是脾虚
宝宝脾虚很容易表现出来,可从口气、睡眠、大便等方面判断宝宝的脾胃情况。
1)若有口气,宝宝会夜睡不宁,若不调理饮食很容易生病。
2)大便干硬如羊屎,或排便规律突然改变,如平时习惯下午三四时大便,某日突然早上大便,次数增加,或某天不便而集中在第二天便便,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了,是消化不良的征兆。
◈宝宝容易脾虚的几个阶段
刚出生时:
有的宝宝在妈妈体内就已经出现了脾热(如黄疸、鹅口疮等),如果不经过及时处理,就会造成脾虚。
出生3个月左右
:
这时候宝宝的食量增加,有些妈妈又过量喂养,很容易造成宝宝脾胃负担过重,出现脾虚。
这时候宝宝出现的消化不良、腹泻、舌苔白厚等症状,都是因为脾胃积食引起的。
很多宝宝的湿疹、鹅口疮等问题,也是因积食造成的脾胃湿热导致。
开始添加辅食之后:
这时候宝宝吃得比较多,并且和外界的接触增多,很容易因积食、着凉等原因导致脾虚。
1岁以后:
这时宝宝有了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容易暴饮暴食,如果之前没有调养好脾胃,就会出现脾虚。
◈孩子脾虚会导致什么后果?
脾虚导致营养吸收变差,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会让孩子不长个,吃再多也不长肉。
脾主四肢、主肌肉,四肢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孩子会出现四肢消瘦、无力等问题。
脾虚导致食物无力被消化,孩子很容易腹胀,进而导致胃口变差,挑食、不爱吃饭。
脾虚后营养跟不上,体质会很差,时间长了还会导致肺气虚,造成反复感冒、咳嗽等。
“肺主皮毛”,皮毛是我们体表最重要的一道防卫系统,皮毛功能变弱,孩子会出现头发无 光泽、面色及皮肤萎黄等问题。
脾气虚,没办法把津液传送给大肠,大肠会变得干燥,孩子很容易便秘。
孩子对食物不消化,还会导致一吃就拉。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脾虚的症状,并且脾气大,爱哭闹,这可能是脾肺两虚(土生金不足),金不克木,进而造成肝气太过强势,很容易发脾气。
1)脾胃虚弱的宝宝在饮食上应该特别注意,
饮食要尽量清淡,少吃油腻
、生冷、煎、烤、炸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容易消化的食物。
2)最好把
食物做成汤、羹、糕等细软的形式
,以利于宝宝脾胃的消化和吸收。
-
小米有健脾养胃的作用,适合脾胃虚热、容易反胃的宝宝;玉米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可以帮助宝宝提高肠胃功能,还有益于智力开发;薏米健脾补肺、清热利湿,可以帮宝宝增强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腹泻;
-
黄豆有健脾的益气作用,豆腐、豆浆等豆制品都对脾胃虚弱的宝宝十分有益;
-
红小豆有健脾补血的作用,比较适合脾虚和贫血的宝宝。
4)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儿健胃消食药,如健胃消食片、保济丸(或口服液)、保和丸等。
什么是积食?
积食实际属于脾胃虚弱中的一个类型。
积食会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又会造成积食,二者之间常常互为因果。
孩子的积食有的是积在胃里,也就是说吃了太多食物,胃堵了,之后会不想吃饭,甚至呕酸水。
孩子胃积时间长了,没有及时消除,脾的功能慢慢地也跟着伤了,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危害。
这是经过一个长期过程形成的,到了这一步,孩子会表现出腹泻或便秘、容易肚胀、四肢比较消瘦、不长个、爱生病等脾虚症状。
胃积和脾积还有一个特征:
脾积的表现可能没有胃积明显,但危害更严重。
孩子感冒咳嗽、呕吐、发烧,带去医院诊治,西医诊断可能是毛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肠胃炎。开了消炎药,暂时性好了,没过多久又反复发作。
其实这些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积食导致的。如果当成受寒咳嗽或受寒发烧处理是无效的,即使暂时压住了也会反复生病。
如果妈妈闻到宝宝的
口腔有异味如臭臭或酸臭的气味
,那么就可以表明孩子吃的过多,已经消化不良了。
除了闻口气,家长还要留意孩子打嗝时的味道。
有的孩子虽然平时闻没有口气,但是打嗝反出的味道具有呕吐酸臭味,这个状况比平日有口气出现的更早,此时处理会更容易。
孩子积食,就会出现舌苔厚而白,嘴唇很红。
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也必定是有积食。
孩子的鼻翼两侧隐约有青痕,类似青筋。
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宝宝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
宝妈们可以通过摸摸宝宝的肚子来进行判断,如果肚子鼓鼓的、硬硬的,这是积食出现的基本表现。
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呼吸道感染。
积食的孩子,晚上睡觉爱翻来滚去,子时过后满床翻滚,这头翻那头。
比较小的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还哭闹,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