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曾经说,《文化苦旅》出来的时候他上初二,喜欢看,觉得写得好,还要模仿余秋雨的文笔,‘凝视着这块前朝的板儿砖,多少年的文化在我心中吐纳’。
然而话音未落,韩寒就开始讽刺余秋雨这个人总是在考察演员的修养,问穿着三点式的模特一些比如“1和2有什么区别”之类的哲学问题。
我想当时韩寒还不知道那个著名段子,
传说上海市扫黄的时候,抓到了小姐。她们的包包里面除了避孕套和口红,便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否则,他断然没有不用的道理。
1
余秋雨是一个给模特讲哲学,给小姐写书,教歌手背古诗词的文学大师。但是现在看来,当年他在中国青年歌手大赛上点评是很有亮点的,三观竟然也很正。
2006年的青年歌手大赛是我妈在高考前允许我看的唯一一档电视节目。而且只能看余秋雨大师点评的歌手综合素质考察环节,等到歌手开始唱歌的时候,我就要回屋里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十多年过去了,今年霸占收视率的中国诗词大会没有体现出比当年青歌赛的进步之处。被无数迷妹视为男神的康震教授,详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机械地念出一段长征的介绍,和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导游说的一字不差。
毕竟是有任务在身,还情有可原。
但是谈到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时,民族大学的女副教授就拿出了总结诗词中心思想的劲头批判虢国夫人的骄奢淫逸,王立群紧接着吐出一句“她就是恃宠而骄”。
这倒车开回到唐朝去了。
张萱有一幅《虢国夫人游春图》。今人在这幅画上,已经分不出哪一个是虢国夫人。因为盛唐一百多年的风气,到开元之后的画家已经不再用脸谱化的人物去描述忠臣、孝子、奸谀、小人。
十年前,余秋雨点评梅兰芳京剧表演属于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的说法时,指出了这是极左时期的观点,没有得到世界公认。讲岳飞的时候同时讲了唯物主义史观,又讲了英雄的人格伟大不因成败而失色。
对于林肯的名言,对于日本广岛核爆的点评态度都恰到好处。遇到了分不清北宋南宋的歌手,余秋雨老师难得露出了点知识分子的底线,
“我倒不要求一个歌手知识有多渊博,但是一个人的无知应该有底线”。
白云大妈说他十分想见赵忠祥,我说我十分怀念余秋雨。
余秋雨点评了三届青歌赛,最后被专家和观众挑错轰下了央视的舞台。这大概是此类知识传播节目的共同归宿,红不过三届,造的神就要倒掉,套路就要被识破。
诗词大会这才第二届,董卿念了两句诗,你们就觉得她不是托了。
我想要是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题库来做一档综艺节目,应该收视率比诗词大会更高,参与度更强。到时候文理全面开花,德智体全面发展,造神效率更高,你妈逼你看得更积极。
2
这届诗词大会除了替董卿翻案,就是捧红了武亦姝。决赛后的一周,各种微信公众号纷纷冠以才女的名号,大家一起刷屏收获流量盛宴。有人说生女当如武亦姝。甚至有人说,武艺姝满足了中国男人对才女的所有想象。
首先,我们要先说一点政治正确的话,武亦姝在节目中的表现很好,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她对诗词的掌握远超一般同龄人,甚至让一些专业研究人员都自愧不如。武亦姝的出现,在学生群体中会掀起一阵国学热,家长也会投入更多,相比过去让她们追小鲜肉,背弟子规,善莫大焉。
但是武亦姝夺冠之后,她的母校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说过。
“因为缺乏对古诗文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他同时还透露武亦姝随口吟诵的《诗经·七月》来自学校自编教材的《中华古诗文阅读》,要求每一个学生晨读朗诵。
今年武亦姝,当年刘亦婷。这样的好学生不止复旦附中有,人大附中也有。她的成功不能证明孩子背诗词的好处,倒是能证明家长买学区房的好处。
武亦姝已经十六岁了,从她答错的题来看她很可能没仔细看过西厢记,对元稹的认识也没有超纲。
否则才貌双全玉树临风,让崔莺莺一见钟情以身相许的元稹,进京参加吏部选拔考试后,被韦夏卿一眼相中,成了当时“西安市市委书记,唐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乘龙快婿的元稹,如何就和“五短身材、其貌不扬”的假道学李绅撞了脸。
除了这道错题之外,另有几道错题能看出武艺姝并不懂平仄与格律,对一些名句的知识储备并没有超越诗句本身太远。
好学生是好学生,才女是才女。武亦姝好到要被称作女神,才女,那《红楼梦》里十二岁熟读西厢记,十三岁海棠结社夺花魁、写出葬花吟的林黛玉那得有多好啊。
林黛玉大观园才情第一,但是要说背诗集句,还比不上薛宝钗。诗社的头名林黛玉拿了一回,薛宝钗拿了两回半。
林黛玉能写出葬花吟,紧要的就是宝玉给他的那本《西厢记》,两人二十三回看了西厢记,你侬我侬“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回去路上林黛玉又听了女孩子念了几句牡丹亭的戏文。
紧接着二十七回她就写下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后来又有“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和薛宝钗高下立判。
20世纪才女第一名的张爱玲,早年最爱看两本书,她说自己受这两本书影响极大,一生的作品都是在“膜”这两本书。
一本是红楼梦,张爱玲写的《红楼梦魇》让一众红学家汗颜。另外一本知道的人比较少,就是《海上花列传》,又名《绘图青楼宝鉴》,作者是韩邦庆笔名花也怜侬。
哪个少女不善怀春?没什么比性描写和“意淫”更能勾起文艺女青年的自我意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眼下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下笔如有神,文思如尿崩。
要不怎么薛宝钗要提醒林黛玉,不要看这些杂书,否则容易乱了性情。乱了性情就会该婚不婚,该买房不买房,该生二胎不生二胎。
在张爱玲成长的时代,西厢记和红楼梦已经算不上黄书了,但是这本根据作者上海滩狎妓多年的经历写成的“青楼梦”,还是很黄的。巧的是,张爱玲看《海上花列传》的时候也是十二岁。
所以武亦姝离真正才女的距离,就是少看了一本黄书。
3
中国诗词大会的好,就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好。
而同期热播的见字如面的好,好在里面就有“黄书”。
我本来还担心见字如面会陷入民国范儿的套路,成为几位民国才子才女的纸上真人秀。一方面,中文从文言到白话过渡时期的特殊质感,对入门的文艺青年很有杀伤力。另一方面这几个人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光徐志摩的几段恋情,就能让节目组念上一季。
但是许子东和杨雨两位拆信的品味很快打消了我们的疑虑。历史关头的选择,个人情绪的宣泄,很老的故事,很新的话题,很左的,很右的,该有的都有了。
节目第二期选了郑国强和郑艺父子的信件,父亲说让儿子初一的时候就读《金赛性学报告》,儿子说这书我早就读过了,然后就走向了休学写小说的不归路。
韩寒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只是一个掉书袋,好在他初二的时候不仅看了文化苦旅,还说自己把《三言二拍》拿来当“黄书”看了。从后来韩寒的文字看来,幸好是《三言二拍》的影响对他更大。
文革时天字第一号黄书就是手抄本《少女之心》,和余秋雨势不两立的朱大可读过十几个版本的《少女之心》,1974年他一拿到书,看到这本书这么黄,赶紧把毛选的塑料皮取下来套上。
80年代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很黄,92年的《白鹿原》和《废都》也很黄。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有几部作品很黄。
每一部“黄书”传播开来之后,便是一个文艺创作的黄金时代。80年代的伤痕文学,90年代的电视剧和电影,世纪之交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最后还有七八年前随着移动互联网一起爆炸的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第一把火开始于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二年上映的只剪一刀的《泰坦尼克号》又让这把火烧得更旺。在手机阅读刚开始抬头的时代,也有一部网络小说彻底让80后和90后的父母再也不会给女儿起名叫白洁。
最近有些公众号,说中国没有好剧本了。曾经百试不爽的小鲜肉和大IP组合,收视率都要扑街了。昨天连《大明王朝1566》这部十年前的神剧,也被优酷高清重制拿出来充场面。
这几年都说咱们这一届编剧不行,演员不行,导演不行。
不是我们不行,是这一届的“黄书”不行。
所以现在摆在我们互联网文艺工作者应该拍案而起,在党的领导下,创作一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主义的,同时人民群众又喜闻乐见的“黄书”。
武亦姝距离才女就差一本“黄书”,我们距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就差一本“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