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葱爷
■作者:
葱爷
阅前叨逼叨:
这个总监就是葱爷我啦!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在近十年的设计生涯中,我服务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客户,看过无数优秀的设计作品,做过数千个案例,也遇到过非常多的问题,同时也收到过很多很好的建议,所有的这些经历都变成了我的经验,今天我特地整理了21条很干很硬的干货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用。
去创作一个视觉符号,或者是专属于某一个品牌的视觉图形,而不是只做素材的搬运和组合。
衡量设计作品好不好的一个很简单、很有效的标准是:
看它是否能够让你自己产生兴趣。
无论你的客户是谁,都要记住,让你的设计尽量时尚。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寻求年轻化,设计师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客户的需求。
每一次动手之前都对自己说:
要做一件好看的、在同行业中
不是太常规的作品。
保证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再去抠细节。
例如,在一件海报设计中,大方向即设计形式、构图、调性、创意的直观性、美感等;细节即字体、局部的排版和配色、图形的精细度、图片的光影等。
多做一些有难度、需要花更多心思和时间才能做出来的作品,并且要把细节做得尽量深入,一直做简单的作品或者一直只做大感觉很难成为真正的高手。
只要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好的,所有的技巧和经验都可以打破。
设计之前尽量画手稿,哪怕是鬼画符那种也行,这么做可以为后面的执行提供思路和方向。
直接用参考的元素拼凑大效果,可以快速检验方案的可行性。
设计做完以后,一定不要忘记拿它与优秀的同类作品进行对比,我保证你会有很多收获。
要多看作品,并且要从优秀的作品中总结出方法和规律,不要仅仅是翻阅。
对设计的评判不要只停留在好不好看的层面,更应该关注它是否新颖、是否具有打动力。
多想有概念的创意,有概念的创意更能打动客户,也更有可能成为big idea。
创意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比如为了让消费者记住某个信息,比如为了把抽象的信息视觉化,不要为了创意而创意。
要学会跨行业找参考,不要局限在单一的品类和行业里。
优秀的设计都是改出来了,所以不要满足自己的第一稿,在细节上多做尝试,试试换一种线条走势、换一种排版方式、换一种字体、
换一种
色彩搭配
,极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设计师除了要具备设计师最基础的技能之外,最好还要习得一个辅助技能,我的建议是手绘、3D或者动效。另外,学技能最好的时机是工作前,其次是现在,越往后你越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