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原本怀着强烈的信心与殷切期待的小鹏G9发布会,被一轮又一轮批评声淹没。
2022年9月21日,小鹏G9上市的当晚,大量退订涌来,何小鹏即刻察觉到事态的凶险。第二天上午,他召开了一场媒体沟通会,明确表示会尽快去推动问题的改善。事后,何小鹏回忆起来也叹气,自称是“壮士把头都断了”。
一直以来不管有多大压力,都能安然入睡的何小鹏,在这个沟通会的头一天,罕见地难以入眠。失眠的夜里,周遭陷入死寂,何小鹏的心却是滚烫的。
G9的危机是一面镜子,不同的是,这面镜子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照见事,让人看到潜伏在海平面下充满隐患的冰山。另一方面,它可以照见人。面对汹涌的批评声,何小鹏发现,连核心团队中都有不少人认为是水军在捣乱,而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自我反省。
组织出问题了——何小鹏意识到,若不向内改革,小鹏这艘船很快将撞上冰山。
彼时的小鹏虽然已是上市公司,庞大的交付和漂亮的营收都在向外界传递优等生的讯号,然而深入观察其内部就会发现,研发、产品、营销等部门存在脱节。
目标分散,缺乏沟通,各自为战,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后来大众与小鹏达成合作,大众CEO拆解了G9的物料清单后,委婉地告诉何小鹏,车是出色的,但很多零部件成本存在优化空间,最高空间达25%。
G9危机后,何小鹏开始在公司内部掀起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革,并称之为小鹏的“二次创业”。
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自此渐渐地成了何小鹏强调的方法论。它与何小鹏在互联网时代习得的“长尾理论”截然相反。在汽车这个制造业里,智能化这块长板即使非常长,但任何一块短板皆可能波及汽车的系统性优势。
如何补足短板,何小鹏从自己的身上开始检视。
2022年10月,小鹏汽车建立了五大虚拟委员会和三个产品矩阵组织,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与以往不同的是,一向关注技术的何小鹏,开始关注技术以外的各个环节,那些内容陌生甚至不懂的会议,他也去旁听。
何小鹏感到,自己过去不是一个合格的掌舵者,单单热衷于对技术侃侃而谈,不喜欢盯着运营、 经营等事宜,而现在越来越像一个企业家了。
南风窗记者注意到,在何小鹏办公室的会议记录板上,有几个关键词尤为突出。它们是,组织、效率、经营、价值。
若论组织重塑,杰克·韦尔奇称得上是企业家中的传奇人物。何小鹏把一张“杰克·韦尔奇管理哲学”的海报,贴在他办公室深色书柜的侧旁。
那张海报上既有杰克·韦尔奇关于管理的十几条提示,也有失败典型案例的总结。
很显然,有这样一个“全球第一CEO”日夜在旁的提示和督导,何小鹏要对小鹏汽车进行组织重塑,他知道该从哪颗螺丝拧起。
伴随着组织调整,小鹏汽车也接连发生了多次重大人事调整,尤其是高管的变动。
他们中多数是为小鹏打下江山、把企业从0做到1的人物,然而在变革的过程里,有人失落、有人挫败、有人被淘汰。
如此力度的变革对何小鹏而言,极其不适、煎熬,但是不可避免。
到了2024年,组织、战略与商业营销的变革还在继续,它们也成为了这一整年里,何小鹏优先关注的三件事。
若论管理,何小鹏处处高要求、严标准,但他对员工并不苛刻,有时有的想法倒让人出奇。
2024年,小鹏汽车提出,不但鼓励员工努力工作,还鼓励员工多生,生了三胎就奖励3万, 四胎、五胎则再往上加。
“生小朋友这个钱,就是公司该付的。”在何小鹏眼里,新的希望必须从变革中发生,尤其是经过良性的变革才能重建希望。
决策一个接着一个,变革一个接着一个,行动一个接着一个。所有小鹏人都感受到自己在齐力朝相同方向推动一个巨型飞轮,他们正在共同构建一个持续而壮观的势能。
早在2023年汽车市场价格战暗流涌动时,那年上市的小鹏G6成为小爆款,一时供不应求,何小鹏也亲自上阵,去工厂拧螺丝。
到了2024年伊始,何小鹏从内部对未来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到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会从逆风期进入无风期,而到2025年第四季度或可到达顺风期。
喜报频传,果然与推测的一致——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创造了史上最强财报,营收破百亿创新高,亏损创新低;毛利率达15.3%,超出预期,创单季度历史新高,五个季度狂飙19.2个百分点。
2024年第三季度显示毛利率达15.3% / 图源:小鹏汽车2024年Q3业绩报告
短短两个月时间,连续推出并爆单的MONA M03和P7+,是实现打胜仗的答案。
至2024年11月,小鹏单月销量破3万,成为纯电市场的新销冠。
有人质疑,好成绩不过是性价比换来的。但事实上,小鹏汽车的想法并不复杂。通过智能驾驶,进入主流市场,快速拉升销量,使得规模上去,生产成本、数据迭代等方面形成正向循环,就能逐步扩大领先优势。
用何小鹏的话说,关键是打几次胜仗,让更多人看到胜利的可能。
领导力的核心,就在于能够带领团队打胜仗。话虽这么说,但做的过程很难,尤其是面对不确定、信心不足的时候,何小鹏清楚,不能奢望自己的理念一下子就能变成大家的理念,“因为,有人因相信而看见,也有人要看见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