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有束光
带你认识那些正努力把这世界变好的人。他们的努力值得一束光。不够,那就两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今夜,重温总统语录,《The art of ... ·  2 天前  
软件小妹  ·  软件小妹,终于回来了! ·  2 天前  
软件小妹  ·  软件小妹,终于回来了! ·  2 天前  
视觉志  ·  现代人的爱情,很变态吗? ·  3 天前  
舰大官人  ·  反的。交易反了。一切皆是镜像。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有束光

上过《舌尖》的最红面馆,因为拆迁关门了!有人出价200万要买下招牌,被他一口拒绝

有束光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7-09 21:48

正文

这是司马和你一起开眼界的第 007


“本店不开分店、不加盟、

不转租、无技术可教。

请放过我。”

这是杭州一家面店贴在正门口的告示。



还没等客人合上惊讶的嘴巴,

就看到旁边的另一则通知:

每年暑假7月1日至8月31日休息,9月1日正常营业。

什么?面店还过暑假?



谁叫它是菊英面店,每天敢只营业半天,

却能靠着地道的口味惊艳了《舌尖上的中国》,

让吃货们纷纷赶到杭州打卡,

排2、3个钟头的队伍只为了一碗面条。

不过遗憾的是,

6月30日,因为拆迁,菊英面店真的关门了。



一碗在杭州随处可见的片儿川,

加个荷包蛋或是油渣,价格就直逼30+,

司马说实在的,

真的一点也不“实惠”。


但是每天早上7点30,开始营业后,这家20㎡小面馆的门口,排满了上百位等位的客人。


有人拿着报纸上的报道,寻过来解馋;有人举着手机一边直播,一边查看美食攻略的推荐......


而队伍里更多的是老杭州人,她们说:“好吃的面馆其实有很多,但就是忘不了菊英的味道。”



菊英面店已经开业24年了。早前如果有家庭比较困难,单位分的房子是可以申请开店,当个体户的。


于是1993年,面店开张,名字就叫“菊英”,是颜宝福老婆的名字。起初,只有老板娘一个人下厨,顾客也多是附近的学生和家长。


后来,颜宝福因为单位不景气,也回到面店帮忙。因为地道的口味和实在的用料,慢慢地,竟然在杭城做出了名气,还被《舌尖》剧组找到。


片儿川是杭州的传统风味小吃。

除了面条的口感,

由雪菜、笋片和瘦肉片组成的浇头,

更是最惊艳的一大特色。

别看食材简单,

夫妻俩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开始忙活。



不同于别家使用的陈年雪菜,

菊英面店钟爱新鲜雪菜,不过经过了特殊的腌制。

清洗干净后,切碎备用;


除了叶子和菜梗的比例,

都有自己的讲究。

连一碗面条的重量,都不能马虎。


这边帮工已经将猪肉和口蘑,

按最佳厚度切好,


那边的油锅也已经烧热,

值得一提的是,

面店里每天都用现熬猪油,

咕嘟咕嘟的,等它冒出了香气,

天已经微微亮了。


因为面店每天只营业半天,

店面也实在太小,

只有7张桌子,坐不下多少人,

所以一大早,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生怕晚了,就吃不上了。


有慕名而来的客人,

拿了一张号码牌,一看上面是16号,

激动的不得了,

结果店员补刀了一句:

第一轮的200张刚才都发完了。。。


赶紧让小朋友喝口水压压惊


不过传说中,

一分钟做好一碗面,可不是吹牛的。

油锅烧热,丢进雪菜猪肉和口蘑,

一下子香气就顺着窗口飘了出去;


趁加水的功夫,

将面条放进热水里烫30秒,

再捞出丢进面汤里,

因为每一碗都是现炒的浇头,鲜的让人直跳脚。

就像《舌尖》里说的:

“无论多么惊心动魄的历史进程,

落在食物上,都是不动声色的简单。”


但是,味蕾从不撒谎。

于是有吃了二十多年的老客,

每个礼拜都会来解解馋;


有人带着家人,特意赶来,

“因为今天是我的生日嘛。”

这一碗面条的情义,

是可以和长寿面比拟的。


慕名而来的游客、吃货们,

先拿出手机拍照,再定位,打个卡,

“来吃菊英面店诶,

那是必须要发朋友圈炫耀一下的。”


而吃一碗面的功夫,

有好多家电视台、记者跑来采访;

面对大家的好奇,

老板颜宝福说:“做面哪有什么秘诀,全靠手上的感觉。”


不过不管生意有多好,

每天下午1点半,夫妻俩一定要收工关门,

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大扫除。

第一次去菊英时,

司马根本不敢相信,

这是一家开了24年的“苍蝇小馆”。

即便装修简陋,但干净的让人放心。


老板颜宝福承认自己有洁癖,店员清洗过一遍后,他总是不放心,必须自己爬架子上,每个细缝、角落都再擦几遍。


直到灶台没有一点油脂,桌腿、电风扇都干净到反光,才肯罢休。“毕竟是自己的家嘛。”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他们说我有病,是啊,没有毛病的人坚持不了。”


其实颜宝福和老婆,早就不想干了,他们对着无数个镜头都说过:“真的做不动了,不知道能撑到哪一天。”


60多岁的两个人,因为常年站着煮面,干活,不是得了肩周炎,就是腰肌劳损,浑身酸痛。


甚至去年暑假,颜宝福英因为生病住院,面店推迟了20多天才开门。没想到竟然引起了杭城吃货们的骚动,这也让商人看准了商机。



“每天只营业半天,员工还带薪放两个月暑假,你们的店真的太会营销了,不如我们一起合作,赚大钱吧。”


拒绝了太多次的颜宝福,无奈的贴了一张告示:“本店不开分店、不加盟、不转租、无技术可教。请放过我。”


还有人不死心,直接出价200万,想买下“菊英面店”这个四字招牌。反正他想退休不开店了,这样多赚。没想到被固执的颜宝福和妻子拒绝了十几次。


“永远也不会开加盟店,不然这份味道就会变了。”他们只想守着自己的小店,守住这座城市的记忆深处,最动人的味道。


就像某点评网站上的一条评论,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舌尖为它镀了一层“最”的金,而后多少人爱上它,又有多少人因为感到过誉而诋毁它;


但对还有那么一部分人来说,它已经成为过往生活的一部分纵使面中再少的肉片、再差的环境,依旧会愿意与它共老



得知菊英面店因为拆迁要关门时,很多人特意坐高铁赶来杭州吃“最后一面”。


等终于到了6月30日那一天,面店像往年一样关上了门,只是来来往往的行人都知道,过完这次暑假回来,菊英面店再也不会开张了。


老板颜宝福竟然松了一口气:“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也好。”


随即他拿出一张纸条,给当天来采访的记者瞧,“你们问了我24年的做面秘诀,其实就是诚实、认真、勤劳和坚持,运道和媒体支持和一直信任我们的顾客。”


方法很土,但即使面店消失了,也会有人记得,他们夫妻俩独自坚持的那24年。

本文转载自Hey且慢(hiboluofengli)



点击下方图片,看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