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末曾兴起一波出国热,《最后的贵族》中女青年顺黄浦江而下,从美国流浪到欧洲,命运的沧桑不过化为一句“世上的水都是相通的吗?”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要想适应新世界的规则,你得拥有可以看到多元维度的眼睛和能够抽丝剥茧的头脑。
这尚且是从实用主义视角思考国际视野,捂耳闭眼你还是可以回到遥远时空中那个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然而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问生命的意义,在一间屋一亩地一族人的秩序崩毁之后,个体的追问变成民族的呼喊。
如《白鹿原》道:“世事你不经它,你就摸不准它。”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百千种文化糅合交融成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这样的中国已无须宣告自己的自信与强大,反观清末闭关锁国徒具天朝上国之名。他人即自身之镜,越多的镜子能照出越完整的自己,国际视野意味着你拥有一颗好奇和包容的心,世界也将为你展现真实的模样。
人生是一棵不断生长的树,向下扎根吸取雨露,向上迎接阳光,正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想要具备国际视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为何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里全是本土民间生活的记述,他却是极具国际视野的导演?原因就在于排除国别、种族、性别乃至年龄等各种差异,亲情、爱情、友情,生活与梦想、美与自由与尊严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世界名著经久不衰的秘密正是在于跨越地域传递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人们可以在书籍、音乐、电影里享受共情的颤栗,无论是身处印度尼西亚的原始雨林,还是在蒙古草原的星空下与野马群共同生活,不同的外表下是同样属于人类的灵魂。
而行万里路正是对内在视野的不断印证、拷问与完善,只因身在庐山,游走在不同文化之间的陌生人能更好地思考那些约定俗成的习俗与所谓的常识。时移世易,情侣们也可以在阳光下亲吻,欧洲曾相信天鹅只有一种颜色,毁掉这信念只需一只蛮横闯入的黑天鹅。不用追求人群中的安全感,也不会因孤独而焦虑,永恒不变的生活秩序不过是梦幻泡影。在变与不变之间,在瞬间与永恒的碰撞之中,激发的是人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不应该也无需被教导该如何度过这一生,世界可以长成别的样子,人也可以有别的选择,你将找到独有的生活方式。
这一次的“丰言锋语”,汇丰银行(中国)副行长李峰与蔡康永、陈鲁豫两位嘉宾一同探讨国际视野这一话题,在思想的碰撞中会有哪些火花?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