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库线下
童话般的美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龙江生态环境  ·  决胜十四五 新年新气象——双鸭山篇 ·  2 天前  
黑龙江生态环境  ·  决胜十四五 新年新气象——双鸭山篇 ·  2 天前  
河南环境  ·  大年初七,万象更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库线下

将军与宰相#X33

水库线下  · 公众号  ·  · 2019-01-13 09:25

正文


将军与宰相#X33



一)科技树


管理的科技树,其实有两条线。

出将入相, 将才 相才

所谓文武百官,其实已经做了很粗略的区分了。

当然还有“君王之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抗日剧看多了可能觉得武将就是武功高,吼声大,枪法准,长得帅,其实不是这样的。

所谓将才,就是从头到尾策划一次行动方案,并成功执行,达到目的。

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战争,严格地说是战役。

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根据你的目的,发生一次特定的事件。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能力,是普通人与精英的第一次筛选。

将才具体需要哪些能力呢?

好比指挥一场战役。

首先你要搜集足够的情报,敌人的作战方式,统帅的性格,周围的地形,气候状况,士气。

然后根据这些情报,制定一个计划,几万大军要分批次到达指定位置,组合配置。

你有两三万人,想办法说服他们听从你的指挥,把他们分成不同的行动单元,每个单元安排值得信任的人带领。

安排好每个行动小队,什么时间应该到哪里,应该做什么。

设计应急方案,信息传递的方式,比如旗语,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

现场指挥,坐镇,应对突发情况。

誓师大会,战前演讲,完成任务,全歼敌军,论功行赏。

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执行一次计划 ,你说这是不是一项能力。

如果按照这样的定义,那么萧何最大的才能,其实也是将才。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筹措粮草,组织人员,有条不紊运往需要的地方。

进一步地,筹办一次会议,策划一次营销事件,准备一次路演,完成一次谈判。

都包含了准备、计划、实施。其实这都是,将才。

很多人在职场磨练一生,其实真正的看家本领,就是将才。

带一个队伍,完成一件事。

其实换一个名字,也可以叫“项目管理”。

庙堂之上,任何一个高管都必然精通此道。

因为任何一次历练,其实都是在看你有没有能力完成一个任务。

事都做不成,是没办法提拔的。

传说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手下提草鞋。

他崭露头角靠的是什么呢?

是盖城堡。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短时间内组织大家修建好了城堡。

这就是统帅的能力,于是得到提拔。


二)相才

我真正想说的,是将才之上,相才。

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像水库主文section1和section2之间的区别一样。

你仗打得再好,一朝为相,按原来的科技树,也是做不好的。

这是一条全新的科技树。

所谓相才,是设计并推行一套普适的制度,用来长期维持一个期望的目标。

宰相不关心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大家自发的达到理想的状态。

好比武将,率领队伍歼灭一部敌人,即是胜利。

而宰相,其实是建立一整套的军事制度。包括征兵、粮草、武将选拔与晋升、要塞部署、防区划分。确保帝国几十年相安无事。

事前根本不知道敌人是谁,从哪里来,派谁去迎战。

好比编程,代码都写好了,点击run。

剩下的都看运行结果了。

为什么会有区别?

因为管不过来。

规模变大,产品线变多,目标期限变长,将才的模式无法应付。

无法通过跟进一件事情,从头至尾控制所有细节达成目的。

即使是指挥十万人的军队,其实我方都有明确的战略目的,在一个较短的时间达到目的即可。

好比下棋,一步一步走过去即可。

其最高境界,就是“如臂使指”。

而相才要达成的,不是具体的目标,甚至不依靠具体的人,没有特定的时间。

宰相要达成的目标可能包括:

  • 提升全国财政收入

  • 提升官僚队伍的廉洁程度

  • 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及晋升机制

  • 提升全国的销售量

  • 维持一定的士气

所以相才的最高境界,其实是“影分身术”。

你希望全国各地所有的一线人员,都能按照你的理念处理事务。

你无法通过一个中枢的大脑控制他们,因为各地情况各不相同,层层汇报成本太高。

你的希望是他们都能像你一样做事,好比你的分身在全国各地一般。

思想D建,重中之重,反复学习。



三)技能

相才的难处,在于你的可用技能非常少。

我们先不谈制衡,权术,想方设法维持自己的班底的长期在位。

假设你坐稳了自己的位子,希望进行一些改革,做出一些业绩。

也就是说,你对下属、分支机构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控制力。

(这方面可以参见守夜人总司令的《B9:总部该如何管控分支》)

总经理的技能其实非常少。

本公司 密切跟进 宏观经济金融形势, 稳步推进 风险管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型。 持续完善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优化 风险偏好传导与管理机制, 防范 交叉性金融风险, 强化 穿透原则, 回归 业务本源; 紧跟 十三五”等国家战略规划, 积极支持 实体经济发展, 持续优化 资产组合配置; 加强 对“僵尸企业”、产能过剩领域高杠杆低价值企业和高风险低价值企业的退出,对总分行两级战略客户及压缩退出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 进一步推进 信贷流程优化,夯实管理基础; 持续搭建 大数据风控平台, 深化 金融科技应用; 推动 优化风险评级、新金融工具准则预期信用损失拨备、预警等模型, 进一步提升 风险管理量化工具的实用性与精确性; 稳步推动 不良资产处置,资产质量得到有效管控。

好比上面一段话,读完一遍好似天书。你要细细地品,这一条条业绩,都是怎么落实下去的呢?我除了开开会,还该做点什么呢?

其实你能做的,只有两条。

推行。开展一次专项行动或一项长期行动。但是需要迫使别人行动。

解禁。给某些人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会破坏组织结构。

我们先看推行,这是最常用的方式。

也就是说,需要依靠下属的行动,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可能是一次专案组调查,也可能是在工作流程里增加一个步骤,以后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问题是,我们假设每个下属都喜欢偷懒。

他们并不愿意停下手头的活,来进行一项新的行动,满足你的要求。

为了确保行动的效果,就只有一个工具,那就是赏罚。

而赏罚就得有标准,这就是指标。

所以总经理几乎所有的改革愿景,最后都只能落实为:

下指标,摊派给各单位。

抓典型,表彰优秀事例,惩罚办事不力者。动用人事权,大力提拔听话的,反腐。

而且另一方面,具体落实需要的自由度越高,就越难靠指标来控制。

给出托福真题,英语很烂的人也可以刷高分。

要求GDP,地方上就有办法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