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
,是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基层解纷的“桥头堡”,站在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前沿,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启动
“枫桥式人民法庭”
创建示范项目,江苏法院牢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人民法庭融入基层、贴近一线的优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江苏高院”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用一个个可触可感的司法故事,记录全省人民法庭在枫桥经验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生动实践。
收入微薄的漂母却无私帮助身处困顿的少年韩信,用慈母般的关怀激励他奋发图强,成就了赫赫有名的“淮阴侯”。“一饭千金”的故事让漂母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让淮安市淮阴区成为了有名的“母爱之都”。
在母爱文化的浸染下,淮阴区法院小营法庭推出多项具有地域特色的家事纠纷化解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举措,获得了“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赋予了这座“母爱之都”新的时代内涵和法治精神。
“离婚十年来,她经常阻止我看孩子,孩子啥样子我都不记得了,这抚养费我不出!”
“他连抚养费都要和我抠抠搜搜,有什么资格看孩子?”
在小营法庭庭审现场,曾经结为夫妻的两位当事人各执一词,吵得面红耳赤,孩子的血缘、亲情的纠葛,是这场争吵中避不开的话题,也是双方当事人切割不断的纽带。
为了查清矛盾的起点,寻找化解矛盾的钥匙,法官与法庭的亲情修复调解员
决定上门了解情况
。
到男方家里,看到卧床不起的老人和一份份欠单,男方向法官和调解员说出了实情。原来,男方这几年遭遇亲人生病、生意失败等一系列变故,难以按时足额支付抚养费,然而却抹不开面子,在女方面前不愿意透露半分。这份固执让双方的关系直线降温,矛盾也随之升级。
了解到男方的情况后,法官和调解员又来到女方家,交谈中得知女方一直无微不至地抚养孩子,在外人面前从未指责过孩子的父亲。
在法官将情况告知后,女方才察觉到,这几年孩子父亲送来的抚养费虽然没有达到约定标准,但显然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她很体谅男方的不易,主动前往探望生病的亲人,让一直担心“被看笑话”的男方颇为感动。
两人交流着近年的生活、孩子的成长,诉说着各自内心的酸辛,
矛盾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慢慢消融
。
这样的场景,在小营法庭“亲子”“鹊桥”“夕阳红”等亲情修复站点不断上演,见证了一个个心结的纾解,一个个家庭的修复。
法官与亲情修复调解员调解一起家庭纠纷
小营法庭注重以家庭唤醒情感,以亲情疏导矛盾,通过设立家庭化场景布置,走近当事人的家庭生活,引入亲情修复调解员、疏导员的力量,在诉前、审中、判后“全流程”开展调解工作,三年来,法庭成功调解各类家事纠纷710余起,案件调撤率高达80%。
“张纯如怀揣大爱,在短暂的一生中,向世界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而我却出于虚荣,在同学面前耀武扬威,是多么幼稚可笑啊!”在法官陪同下参观完张纯如纪念馆,“问题少女”小雪深深地被张纯如的精神打动。
法官刚认识小雪时,她总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对法官的苦口婆心嗤之以鼻。经过调查,法官得知小雪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小雪长期缺乏家人的陪伴和关心,逐渐结识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学习上从懒散发展到旷课,成为了学校里的“大姐大”。这种“身份”带给小雪满足感,也让她渐渐迷失,甚至做出了欺负同学的不良行为。
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
抱着这样的信念,法官邀请小雪及其父母来到法院心理疏导室。在父母的陪伴下,小雪自主摆沙盘、画画,拘束紧张的情绪逐渐舒缓,回归童年的纯真简单。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从小雪的沙盘和涂鸦中分析情感需求,从专业角度为小雪父母提供教育指导。
法官见现场气氛融洽,决定趁热打铁,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雪童年照片和视频拿出来,让一家人重温儿时的温馨美好。看着看着,小雪投入妈妈怀里痛哭起来,哭诉自己不该让父母失望;而小雪的父母也在法官的鼓励下表达了对小雪的爱和希望小雪能改过自新的期待。
不仅如此,法官还在空闲时带小雪到张纯如纪念馆、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等地参观,让小雪学习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慢慢地,小雪不再留恋于充当“大姐大”的存在感,在家庭爱的包围和当地红色文化的感召下,小雪重新回归课堂,现在在职校中学习面点制作,课余时间也积极运用所学技能,到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的成长离不开呵护和引导,家庭的缺位往往会让天性善良的孩子迷失自我,令人惋惜。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能做什么呢?
法官与公诉人对失足少年开展帮扶教育
小营法庭创新家庭教育模式,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时,及时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并跟踪回访,让未成年人的父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让法治阳光照亮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
“真是屋漏偏逢连日雨啊,案件里的两个孩子家里都很困难……”小营法庭的法官走进学校,向学校老师了解一起学生打闹引发的案件时,老师痛惜地说道。
本是好朋友的小彬和小明在课间玩弹笔游戏时发生了争执,气恼的小明用力踢了小彬腰部一脚。这没轻没重的一脚导致小彬脾脏破裂,构成七级伤残。
法庭依法判决小明家庭、学校、小彬家庭分别承担60%、30%、10%的责任。但是,小明家是经济特别困难家庭,小彬则父母双亡,由80岁高龄爷爷抚养长大。
怎样能让孩子安心治疗,让两个家庭心有着落呢?
这几个问题一直悬在法官心中,法院的多方参与机制给了法官新的思路——
引入社会力量来帮助未成年人
。法官和老师带着小明去看望小彬,站在病床前,看着曾经的好友因玩闹而受伤,小明内疚地哭了起来,向小彬鞠躬道歉。小彬也回忆起友情的点点滴滴,愿意原谅小明,希望以后能重归于好,两个小伙伴的手重新牵到了一起。
看到两个孩子和好,双方家长的激烈情绪也平静了下来,民政部门、学校、法院组织双方多次商谈,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最终,小明家人承诺分期付款,并表示会在经济和精神上给予小彬力所能及的帮助;民政部门、学校等单位组织筹措善款,一周后捐款陆续送到小彬家里。
这是小营法庭积极构建多部门共同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缩影。一方面,法庭延伸审判职能,敲响司法警钟,采用角色扮演、普法短剧、漫画等教学形式开展校园普法活动,对监管失职、监护不力的家长发出关爱提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另一方面,联合多家单位及企业家商会,以精细的“案外”帮扶做好审判的“后半篇文章”,让未成年人重拾希望和信心,回归正常生活轨道。
面对争执,用爱回应;
面对迷失,用爱唤醒;
面对悔恨,用爱点亮。
在“爱”的光芒下,多少亲人的手重新牵起,多少孩子从歧途走上阳光大道,多少向着悲剧发展的故事画上圆满的句号。小营法庭以法为针,爱为线,精心缝合亲情的裂痕,耐心弥补成长的缺失,也绘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美丽画卷。
作者:
赵大为(淮安中院)
陈婷婷(淮安淮阴法院)
声明
| 转载请注明来自“江苏高院”公众号
并标注作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