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凹凸镜DOC
从独立纪录片出发,打捞一切“非虚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消息传来:母女二人双双遇难 ·  22 小时前  
南方周末  ·  放完烟花,记得打扫 ·  22 小时前  
上海应急守护  ·  在建工地坍塌致3死1伤,挂牌督办!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凹凸镜DOC

2024 WE纪录 · 荣誉时刻 | 十佳作品 & 观众选择奖公布

凹凸镜DOC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0-18 21:12

正文

本文转自:广图纪录片中心
为期三个月的2024WE纪录系列活动即将在今天落下帷幕。我们在线上交流,也在线下相聚,一同欣赏银幕上不同家园的风景,最终创造了属于我们纪录片人共同的家园。
很高兴能与各位相遇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期待的环节!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颁奖仪式上,我们揭晓了“2024WE纪录”的荣誉名单,那究竟有哪些影片获得了“观众选择奖”和“十佳作品”荣誉呢?
首先揭晓的是2024WE纪录“观众选择奖”荣誉

在10月4日至11日举行的【2024WE纪录终评入围作品展&观众选择奖】活动中,我们一共收到了490张来自观众的有效打分表。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绿美广东·野性岭南》获得了8.76分的高分,赢得了“观众选择奖”荣誉。

而经过终审评委组彭辉、韩蕾、喻峰、李林和张新伟五位评委的共同商议,最终有以下十部作品在终评阶段脱颖而出,获得“十佳作品”荣誉。

接下来揭晓十佳作品名单

十佳作品信息&终审评委点评

终审评委点评

韩蕾: 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回望自己的灵魂。艺术呈现方式破圈、令人震撼。

喻峰: 影片用AI爸爸这一设定,将母亲和自己带回多年以前的一次重大人生抉择,也将观众带进一个充满思辨的空间。 记忆、失去、遗憾、弥补、无奈在这场跨时空的对话过程中逐渐呈现。 限于技术条件,AI爸爸当然不如理想中那么鲜活,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活着的人对自己的和解。影片影像叙事精准,节奏紧凑,引人入胜。
张新伟: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即是拍摄者,同时也是拍摄对象,虚拟现实技术所赋予了更加趋近真实的可能性,用更奇妙的方法“扭曲”了时空,激发了悲伤背后的情感内核。为纪录片提供了一条探索情感真实的路径。“AI 爸爸”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产品,它更是父亲精神与情感的延续。通过与母亲的对话,它仿佛让父亲重新回到了这个家庭,让母亲有机会倾诉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科技在情感交流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这种科技与情感的融合,既是对现代科技发展的肯定,也是对人性深处情感需求的深刻洞察。
李林: 创作者在AI技术的帮助下,跨越生死界限化解亲人间的隔阂。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情感?本片提供了一种影像思考。


终审评委点评
张新伟: 这是一部深刻探讨家庭、爱与接纳的纪录片。通过17岁少女少飞的视角,观众被缓缓带入一个看似平凡却又充满复杂情感的家庭世界。 影片的叙事手法细腻而真实,没有刻意制造戏剧性冲突,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了家庭成员间深沉而复杂的情感纽带。 少飞的困惑、探索与最终的理解,不仅是对姥爷病情的接纳,更是对家庭过往与现状的深刻体悟。
李林: 拍摄者将镜头聚焦自己身边,关注患有精神分裂症长辈的家庭生活,镜头冷静、细腻而且温情,令观众思考如何更好地帮助精神疾病患者与疾病作战。
喻峰: 导演用自己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引领观众走进了她的家族历史,揭开了她一直以为和睦幸福的家庭中隐藏的痛苦与坚韧。姥姥不离不弃的陪伴,家人们的共同面对,在恐惧、困惑和适应中逐渐学会了接纳与支持, 影片不仅是对一个家族苦难的见证,更是对精神健康的呼吁, 提醒我们关注精神障碍患者的处境和他们背后的家庭。
韩蕾: 很好的私影像,如果只讲姥爷的故事和自己家人的经历感受会更有力,插入赵艾薇母亲的片段,分散并冲淡了主题。

终审评委点评

张新伟: 《大树》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的纪录片。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特殊家庭的故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也很契合家园的主题。主题聚焦的是身患智力障碍的群体长大以后的生活,这个是很难得的视角。没有刻意渲染悲情,而是以真实的镜头语言,呈现了这对兄妹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勇敢前行的感人画面。

李林: 患有智力障碍的小兄妹俩之间,有着质朴而温柔的情感互动,这个故事应该引发更多人的思考, 年轻的残障人士是否能建立家庭寻找幸福?他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未来的生活挑战?

彭辉: 影片似如一杯白开水,却有滋有味, 兄妹的情谊如一颗参天大树般枝繁叶茂。


终审评委点评

彭辉: 影片以精美的影像和丰富的视听语言,叙述了广东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在广阔的影视空间里展示出新时代的岭南之家。

喻峰: 影片技法成熟,生动展现了岭南地区丰富多样的生态美景与野生动植物的蓬勃生命力。唤起我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与共鸣。

李林: 以优美的画面记录广东鲜为人知的野生动植物故事。


终审评委点评

张新伟: 虽然解说略显稚嫩,但却是让我印象很深的一部自然生态类题材的纪录短片, 纪录片细腻地捕捉了鹭鸟在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在摄影技巧和剪辑节奏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纪录片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纪录片,它不仅展示了鹭鸟天堂的壮丽景色,更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深刻思考。作者年纪应该不大,有这样的观察和技术实属不易。

韩蕾: 很美,来之不易、稀罕珍贵的美。

李林: 广州本土自然生态纪录片,摄影非常优秀,花了不少心思捕捉光线,让城市和鸟群呈现出不一般的美。


终审评委点评

彭辉: 影片似乎在述说一个建立在云南大理的野生动物救护站的故事,实则在提出一个拷问:我们人类该如何与野生动物们共生共存?

韩蕾: 救助动物的片子看过一些,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个。

喻峰: 《共生之地》是一部呈现野生动物救助站工作的纪录片,通过对蜂鹰等特殊动物的护理与训练,观众得以深入了解救助站的艰辛与专业性。 影片所展现的,不仅是保护动物的努力,更是将商业运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传达出“共生”的核心理念,强调人类和自然能够在相互尊重和支持下共同发展,最终惠及每个物种的生态系统。

张新伟: 《共生之地》不仅仅是一部记录猛禽救助过程的纪录片,更是一次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镜头语言丰富而细腻,无论是猛禽翱翔天际的壮丽景象,还是康复中心内温馨感人的救助场景,都被捕捉得恰到好处。配乐与画面的完美融合,更是为影片增色不少,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享受。


终审评委点评

李林: 动物学家夜间在田野中寻找无斑雨蛙的过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现场声用得不错,雨蛙视频来之不易非常珍贵。

喻峰: 这是一部充满情感、趣味与科学探讨的纪录片,举重若轻。影片通过主创导演的情感、教授的研究、与当地农民的互动和对稻田农业变迁的探讨,影片揭示了生态环境与农业之间的关系,传递了人与自然共存的希望与责任,强调了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性。

张新伟: 本片不仅是一次对科学真相的追求,也是一场关于生存与希望的深刻对话。通过纪录片的镜头,我们近距离感受无斑雨蛙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其生存环境的现状与挑战。


终审评委点评

韩蕾: 朴实无华却震撼人心。

李林: 主人公夫妇重复琐碎的生活碎片中,蕴藏着朴实无华的自然美、人情美, 光秃秃的戈壁荒漠上,也能根植出这样朴素的生活乐观主义精神, 影片独到的音乐和画面浑然一体,值得推荐。

喻峰: 影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构筑出强大的张力,平静而有力量。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生态保护的记录,更是对人类坚持与爱的颂歌。

张新伟: 这类题材的纪录片能拍好不容易,因为往往会陷入到“歌颂”的叙事风格。而《古日乃》不一样在于,他用平实的镜头加极具穿透力的音乐让这部纪录片越发耐人寻味。在记录这一感人故事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背景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让观众在了解这对夫妇植树造林事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日乃小村独有的魅力与韵味。


终审评委点评

彭辉: 影片以段落式人物故事展现了“新西藏”的壮美和人文,以自然之美为载体, 刻画出一个个“西藏人”的人性之美。

喻峰: 影片不仅捕捉到荒原上的生命与活力,也展现了新时代高原人民的奋斗与希望。 无论是保护自然的使命感,还是通过竞技和工作展现的人生价值,每个人物的故事都让人感受到高原生活的艰辛与美丽交织,彰显了他们对梦想和使命的执着追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