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先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这一生当中,未曾见过不读书就智慧满满的人。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巴菲特)的阅读量之大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和他一样。我的孩子们打趣我说,我就是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熟悉重阳的朋友们一定知道,阅读,一直是我们非常推崇的成长路径。
现在,我们希望和你一起,把阅读这件事坚持下去。
每一期专栏,我们依旧聊书,可能是书评、书单或者书摘。
每一期会有一个交流主题,希望你通过留言与我们互动。
我们精选优质好书,根据留言质量不定量送出。
世界莽莽,时间荒荒,阅读生出思考的力量,愿你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有厚度且有方向,四通八达,尽情徜徉。
提示: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如您对重阳产品感兴趣,欢迎扫码咨询。
[美]巴顿•比格斯(Barton Biggs)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 营销编辑段雯昕
2025年1月
互动话题:结合本书,如何在极限情况下保护财富,请谈谈你的看法。
留言时间:2024年1月15日-2025年2月4日
(鼓励原创,只要你的内容足够优秀,期期选中也有可能哦)
筛选及书籍寄送:2025年2月5日后
(选中会收到提交寄送地址的私聊,逾期未提交/信息不全视为放弃,参与期间尽量不要修改头像及昵称,以防错失良机)
作者/巴顿•比格斯 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富、战争与智慧》
从二战结束至今已经接近80年,全球逐渐开始进入到一个低增长、高震荡的时代。
每逢破坏性的极端局势,财富往往大规模丧失。我们如何在混乱中保全财富?过去的事件,尤其是像二战这样的极端事件,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发?《财富、战争与智慧》为你揭晓答案。
本书作者巴顿•比格斯(Barton Biggs),在美国投资界与约翰•伯格、乔治·索罗斯、朱利安•罗伯逊等著名投资家知名度相当。可能对圈外人士来说,他更为人所知的是,曾经写过一本《对冲基金风云录》,风靡一时。
巴顿•比格斯为摩根士丹利工作了30年,曾任摩根士丹利首席战略官,并创立了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部。通过对自身长期投资生涯的讲述以及对历史的独到解读,比格斯将财富的积累与社会、政治、战争等宏观因素紧密相连,呈现了一幅令人警醒的全球财富图景。比格斯在书中回顾了20世纪的几场重大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财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发生着深刻的交织。比格斯认为,战争不仅仅是国家间的武力冲突,它在更深层次上改变了全球资本流动和财富分布。比如,在二战之后,全球经济体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美国的产业转型和技术创新为未来几十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种由战争催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成为了全球财富增长的重要推手。
本书中文版本的译者张恒斌,于1997年考入清华大学,曾获得“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后来以全额奖学金赴美深造,获得硕士学位。留学归国后,扎根于能源交通行业。
耶鲁大学原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为本书鼎力作序推荐。
30年来,巴顿·比格斯笔耕不辍,在摩根士丹利的《投资展望》这本刊物上,有他写下的金融界最优雅、最有洞察力的文字。比格斯擅长写作,部分原因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耶鲁大学英文系。他深谙金融市场,部分原因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管理费尔菲尔德基金的投资业务,在70—90年代任职于摩根士丹利,以及在21世纪初创立特雷西基金。他在特雷西基金的工作尽管繁忙,仍不辞劳苦、耗费心力撰写本书。那些既关心金融市场又热爱英文作品的读者,应该感谢他。比格斯喜欢依据事实得出结论。他保持一贯的理性,总是在深入研究后才动手分析。他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既可能是有关登山探险的,也可能是有关市盈率、市净率的。那些熟悉他在摩根士丹利撰写的研究报告,以及他的著作《对冲基金风云录》的读者,对此一定深有体会。然而,无论是哪方面的内容,比格斯笔下的故事总是引人入胜、精彩绝伦,让人们在愉悦中受到启迪。他钻研的深度和阅历的广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本书成为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在本书中,比格斯拓展了我们对市场有效性的认识。我在耶鲁大学的本科生金融课上讲授久经考验的市场有效性。伯顿·马尔基尔把市场有效性分为三个层次,即弱式、半强式和强式。弱式有效,简言之,就是通过过去的股价无法预测未来的股价,或者说动量策略是无效的。半强式有效,是指投资者无法依靠公开的信息战胜市场,换句话说,基本面分析是无效的。强式有效,是指投资者无法从公开信息或内幕信息中获利,也就是说,就算存在内幕交易,内幕交易也是无效的。请留意,以上定义特指股市的有效性。学术界对市场有效性的争论大多数涉及半强式有效,即投资者能否依靠高超的基本面分析获利。总的来说,金融经济学家较少花时间研究股市的预测能力。影响股票指数表现的变量不计其数,令人生畏。通常,金融学教授会援引保罗·萨缪尔森开玩笑的话——“过去的五次经济衰退,股市预测到了九次”,机灵地反驳了有关股市预测能力的问题。
这一串数字让萨缪尔森步入伍迪·艾伦的行列。伍迪·艾伦的名言被引用为“生活中百分之七十、八十或九十的成功,要归功于从不缺席”。然而,比格斯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他积极研究股市的预测能力,以及能否击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谓的“那些掌管我们未来的黑暗力量”。
在本书中,比格斯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键人物和重要战役的精彩故事,以及主要同盟国和轴心国的股市走势,穿插交织在一起。他发现了数量惊人的实例,表明股市会对战争的重大转折点做出反应。
由此,他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股市多次预见了交战各方前景的巨大转变,但那些同时代的观察家却浑然不觉。比格斯启发我们去考虑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股价所反映出来的群体智慧,可能超过了当时最敏锐的观察家。尽管比格斯列举了很多证据,表明股市预见了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但他也承认,有些证据不尽如人意。美英股市的预测能力相当出色,而法国股市却表现平庸。
比格斯的研究结果丰富了我们对证券市场长期回报的认识。为了强调股票在长期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性,我在耶鲁大学的研究、教学、写作和演讲中引用了股市回报历史数据。罗杰·伊博森在《股票、债券、票据和通货膨胀》一书中呈现了美国股市80多年的数据。美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基本上一直开放。杰里米·西格尔在《股市长线法宝》一书中呈现了全球股市200多年的数据。虽然西格尔对美国以外的股市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他的研究重点仍然是美国股市。通常来说,美国股市回报数据尽管被广泛使用,却无法说明那些经历了极端动荡的国家的股市历史。比格斯提醒我们,尽管美国股市相对保持连续开放,但很多国家的股市却因战争而关闭。他详细研究了这些国家股票、债券和现金的历史回报,他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当前过于粗略的股市回报历史研究。他把那些幸免于战争灾难的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称为“稳定幸运者”。20世纪,这些幸运国家的资产回报果然不出所料,经通胀调整后,股票跑赢了债券和票据,并且所有资产类别都打败了通胀。他把那些饱受战争灾难的国家(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称为“不幸者”。相比之下,这些不幸国家的资产回报有些相形见绌。不出所料的是,幸运国家的平均资产回报跑赢了不幸国家的平均资产回报;但令人惊讶的是,不幸国家的资产回报也呈现出我们所熟悉的模式,即股票跑赢债券,债券跑赢票据。更重要的是,唯有股票跑赢了通胀,而债券和票据的实际平均回报为负。根据比格斯的分析结果,即使是在那些风险最大的国家,股票也表现出色,而债券和票据表现不佳。由此,比格斯得出了当下常规的资产配置结论,即股票在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他却以非常规方式得出这个结论。为了防范风险,比格斯建议使投资组合高度多元分散,包括购买农场或牧场以及收藏黄金。资产配置、时机选择和股票挑选,是所有投资者的三大工具。对于时机选择和股票挑选,比格斯给出的建议有些出人意料。尽管比格斯一生从事投资组合的主动管理——首先是在费尔菲尔德基金,然后是在摩根士丹利,最后是在特雷西基金,但他却建议投资者避免选择时机,不要挑选股票。他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因为他认识到,投资者必须持有股票才能从股市的长期回报中获利。一直待在股市必须勇于在极端逆境中持有股票(甚至买入更多)。无论考虑多么周全,如果在错误的时间抛售股票而买入固定收益产品,那么投资组合的价值可能永远无法恢复。此外,必须持有指数所对应的全部成分股才能取得股市回报。不管考虑多么周全,如果挑错了股票,投资组合就会遭受重创,那么投资组合的价值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因此,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长期持有股票指数基金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比格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在本书中,他将战争叙事与证券历史穿插交织在一起,带给我们愉悦的阅读享受。他启发我们认识到,股市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洞察力。他教导我们,长期持有股票指数基金可以取得卓越的投资业绩。感谢比格斯在其卓越非凡的职业生涯中,源源不断地带给我们优雅精致的文字,以及富有洞察力的知识。每过一段时间,总会发生一些破坏性事件,使财富大规模丧失。我们如何在混乱中保护财富?过去的事件,尤其是像二战这样的极端事件,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启发?作者研究了二战期间美、英、法、德等国的股市,发现股市表现出的群体智慧令人震惊:英国股市在不列颠之战前便已触底;美国股市在中途岛海战取得辉煌胜利之前就已发生了大翻盘;德国股市在对苏发动狂袭时达到市值之巅之后开始下跌……股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刻,预示着战争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即将出现,不过,当时没有任何专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这部经典作品中,巴顿·比格斯展示了战胜国和战败国股市不同的表现,研究了股票、房地产和黄金等资产在剧烈动荡时期的不同特点。 个人如何在混乱、极端局势下甚至在战争中保护财富?从历史中吸取智慧,本书能为读者提供十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在美国投资界与约翰•伯格、沃伦·巴菲特、乔治·索罗斯、朱利安•罗伯逊等著名投资家齐名。他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30年,曾任该公司的首席战略官。在此期间,他创立了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部,并使之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行研究部门之一。
在担任摩根士丹利首席战略官时,他的一句评论足以引发华尔街乃至全球投资者的震动。他多次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美国第一策略分析师,在1996—2003年被评为全球顶级策略分析师。
本材料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创方或原作者所有,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阳投资”)转载文章已获原创方或原作者授权。本材料内容仅代表原创方或原作者的分析、推测与判断,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和投资者教育之目的,并不意味着重阳投资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重阳投资与原创方或原作者有任何代理或合作关系。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重阳投资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材料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重阳投资的实际操作。因基金产品投资限制、投资组合调整和交易成本等多种因素,重阳投资的实际操作有可能与本材料中得出的结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