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是对Redis内部机制的一个考察。其实根据笔者的面试经验,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Redis是单线程工作模型。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应该要复习一下的。主要是以下三点:
-
纯内存操作
-
单线程操作,避免了频繁的上下文切换
-
采用了非阻塞I/O多路复用机制
我们现在仔细地说一说I/O多路复用机制,因为这个说法实在是太通俗了,通俗到一般人都不懂是什么意思。打一个比方:小曲在S城开了一家快递店,负责同城快送服务。小曲因为资金限制,雇佣了一批快递员,然后小曲发现资金不够了,只够买一辆车送快递。
经营方式一:
客户每送来一份快递,小曲就让一个快递员盯着,然后快递员开车去送快递。慢慢的小曲就发现了这种经营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几十个快递员基本上时间都花在了抢车上了,大部分快递员都处在闲置状态,谁抢到了车,谁就能去送快递。
随着快递的增多,快递员也越来越多,小曲发现快递店里越来越挤,没办法雇佣新的快递员了,快递员之间的协调很花时间,大部分时间花在抢车上。综合上述缺点,小曲痛定思痛,提出了下面的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二:
小曲只雇佣一个快递员,客户送来的快递,小曲按送达地点标注好,然后依次放在一个地方。最后,那个快递员依次去取快递,一次拿一个,开着车去送快递,送好了就回来拿下一个快递。
上述两种经营方式对比,是不是明显觉得第二种,效率更高、更好呢?在上述比喻中:
-
每个快递员→每个线程
-
每个快递
→
每个Socket(I/O流)
-
快递的送达地点
→
Socket的不同状态
-
客户送快递请求
→
来自客户端的请求
-
小曲的经营方式
→
服务端运行的代码
-
一辆车
→
CPU的核数
于是我们有如下结论:
下面类比到真实的Redis线程模型,如图所示:
参照上图,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Redis-client在操作的时候,会产生具有不同事件类型的Socket。在服务端,有一段I/O多路复用程序,将其置入队列之中。然后文件事件分派器依次去队列中取,转发到不同的事件处理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I/O多路复用机制,Redis还提供了Select、Epoll、Evport、Kqueue等多路复用函数库,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