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身先健脑
用科学武装身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科学  ·  火遍全球的DeepSeek:科学家是怎么用它的? ·  15 小时前  
宇宙解码  ·  山头支张大网,就能收到200升水? ·  2 天前  
科普中国  ·  三家企业同日宣布接入 ... ·  3 天前  
科普中国  ·  返程必看!这些物品不能带上火车→ ·  3 天前  
科普中国  ·  堵车时,第一辆车在干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身先健脑

MINDS丨练后喝粉掉肌肉?如何巧用生理期训练?益生菌竟有妙用

健身先健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9-08-14 07:13

正文



「MINDS」电子期刊是Ruki姐和营长共同创办的,中文网络唯一一个Evidence-based的健身信息杂志。


每个月中和月末,我们会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分析讲解最新发表的科学研究和文献。


我们专注于推送各项关于健身的前沿研究,比起公众号的「科普」性质,更适合想深入研究营养、训练、补剂、健康生活方式等健身相关话题的爱好者。


我们的内容提供者,包括了:


运动医学和营养领域的科研人员、PhD、经验丰富的教练、运动员等。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签约更多优质作者。


如果你不确定「MINDS」的内容是否适合你,请关注本公众号的推送回顾,订阅方式在本篇文章最下方。



我是Ruki,MINDS的编辑和原创作者。我是公众号「健身先健脑」主理人,英国牛津大学PhD在读,KEEP及丁香医生签约作者。

我是21克,MINDS的译者和原创作者。我是畅销书《力量训练计划》的译者,公众号「健力营地」创始人,第二届大陆健力赛 120 kg公开组冠军。



我们希望通过MINDS,可以给你带来最优质的健身信息,最舒适的阅读体验,以及最高效的读者交流。



2019年5月

第37、38期


以恢复的名义而训练

「动态恢复,才是恢复利器


恢复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低强度有氧、按摩、冷冻治疗,或者什么都不做,就是休息(在2018年MINDS的「恢复与康复」专题中,详细分析过这些手段)。但最近几年,「主动恢复」开始受到训练者的青睐:用很小的重量进行训练,从而促进恢复。


「主动恢复」这个概念,来自于在高强度训练后,进行相对低强度的训练(比如马拉松后的短距离慢跑,力量训练冲击极限之后的小重量训练),来达到增加血液循环等作用,比起直接休息等「被动恢复」的手段,可能有着更好的恢复效果。


不过,这种方式真的有效吗?Bartolomei等人今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探究。



高强度运动?试试葡萄籽提取物

「巧用补剂,收益更多


如果你热爱力量训练,一定有过这样的家经验:总有那么几次高强度的训练,或者单纯某天感觉状态特别好,深蹲多蹲了几组,导致之后肌肉酸痛无比,甚至到了「没法下床」的地步。


肌肉酸痛,就是肌肉损伤的一个主观信号之一。因为高强度训练导致的肌肉损伤,如果过量的话,不仅会影响之后几天的训练,还可能会影响增肌,以及带来大量的疲劳。这时候,如果有一种补剂,可以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就好了。


2019年年初,在韩国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这个问题。这项研究使用了葡萄籽提取物(GrapeSeed Extract)作为研究对象,原理是丰富存在于其中的活性物质原花青素(Procyanidin),似乎可以起到短期减少肌肉损伤的作用。


不过,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数量极少,还没有什么人体实验。这项研究可以说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力量训练与 HIIT:并非水火不容

「不仅不冲突,反而还能互相促进」


作为力量举、健美训练为主的MINDS读者,你可能对于「共同训练(Concurrent Training)」这个概念了解并不多。简单来说,它是指将其他方式的训练和力量训练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更佳训练效果的做法。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运动员在减脂备赛期间,将力量训练和有氧结合在一起的做法。


不过,「共同训练」实行起来,也不是将两种训练方式「简单叠加」就完事了。在很多其他运动项目中,由于运动员需要进行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比如冲刺),并且间歇时间很短,很多教练会将高强度有氧间歇(HIIT)作为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加入到训练计划中。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赛场上的运动表现,还可以降低运动员受伤的几率。而且,这种 合二为一」的做法,也能让训练时间尽量短。


不过,这种做法的风险也很明显:不管是HIIT,还是高强度力量训练,都会对中枢神经带来大量的疲劳。如果疲劳管理做不好的话,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表现。


因此,如何将这两种训练方式最大效率的结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你,真的需要孤立动作吗?

观点新颖,但是解读需要谨慎


对于大部分力量训练爱好者,尤其是健美爱好者来说,孤立动作是训练计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除了针对薄弱肌群练习以外,还有一些小肌群,是复合动作无法全面刺激到的。就拿健身房大多数男性都会做的二头弯举来说:虽然卧推、高位下拉、划船等动作都会涉及肱二头肌,但是靠这些动作来练手臂,不仅效率低,还会产生极高的疲劳。

不过,2019年Barbahol等人发表的研究,就提出了一个很刺激的观点:只要做了足够的复合动作,再单独做孤立动作,并没有额外的增肌效果。


这个观点,到底现实吗?本文,就来详细为你解读。


如果你对以上的推送内容感兴趣,欢迎联系客服进行订阅。 了订阅即将推送的期刊,你也可以以固定价格,购买所有往期内容。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益生菌,被忽略的「补剂」

「直到今天,才有充足的科学证据」


不论是在营养业还是健身业,最新、最没定论的的话题永远也是最热门的话题,研究结果往往会变成营销工具。


比如说肌酸,尽管的确有效,作为补剂来说,效果算是非常好了,但也远不及商家宣传之万一。再比如说益生菌,尽管各种商家已经铺天盖地的宣传了多年(还有益生元等其他肠道健康类保健品),但直到今天,我们才有足够的研究结果,可以给出可信的科学结论。


卧推相对力量,如何提高最快?

「简易科学的卧推提升指南」



卧推在训练动作中的地位无需赘言,几乎每个去过健身房的人都做过卧推。而如果你是个力量举爱好者的话,你可能更关心这个动作了,尤其是你的卧推水平在同级别中处于什么位置。


而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卧推的绝对力量而言的,很少有人讨论加入体重因素后的「相对力量」,比如我们之前在2018年7月的推送「什么,卧推也有男女之别?」,以及2018年4月的推送「窄距卧推:更安全,更有效?」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下Reya等人发表于2019年的研究,探讨下影响卧推相对力量的因素。



用好生理期,训练更有效

「生理期对训练,可能真的有影响」



可能很多女性读者都有过体会,在生理期期间,训练表现会有所波动。但也有很多人从来没感觉到生理期间训练会有什么不一样。


那么,生理期对训练到底有什么影响?



Beta-丙氨酸,竟然不安全?

「确实有隐患,但是正常服用问题不大」



Beta-丙氨酸是氮泵中的常见成分之一,并且可以作为提高运动表现的补剂,单独服用。它可以提高肌肉中的肌肽水平,并且增加运动耐力(很多人会留意到,在摄入Beta-丙氨酸之后,在进行8-15 reps范围的力量训练时,可以多做那么一两下;在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赛艇、冲刺中,它也有着类似的效果)。在MINDS 2018年1月的推送「补剂课堂:Beta-丙氨酸」中,就详细分析过了它的作用和服用方法。


不过,2019年发表的一篇综述,对它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如果你对以上的推送内容感兴趣,欢迎联系客服进行订阅。 了订阅即将推送的期刊,你也可以以固定价格,购买所有往期内容。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2019年6月

第39、40期


组间休息,干点什么好?

「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除非你的训练内容只有循环训练和超级组,不然总会有组间休息。那么,组间休息这几分钟时间,除了玩手机,还能做点什么呢?能否利用起来使训练效果更好呢?


近期,Latella等人的一篇系统综述,便对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



背部伸展和仰卧直腿上抬,谁是后链王牌动作?

「传统观念,又一次受到挑战」


近几年来,俯卧直腿上抬(reverse hyperextension)在国内热度越来越高。而早在本世纪初期,全装备力量举仍盛行时,路易`西蒙斯早已将这个动作在美国发扬光大了。


西蒙斯声称,俯卧直腿上抬能帮助运动员在脊柱受伤时期进行康复训练,并将其手下的无数世界纪录归功于这个动作。时至今日,尽管全装备力量举已经风头不再,但俯卧直腿上抬仍然受到无数训练者的青睐。包括我本人,对于这个动作的康复作用、训练后链的效果,也曾深信不疑。


但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任何研究对这个动作进行观察分析。直到今年四月,Lawrence等人发表的研究才补上了这个空白。




练后蛋白粉,其实会「掉肌肉」

「错误解读研究,比不读研究更可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