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日前在公开发言时表示,中国旅游业正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
从“精耕山海,细作人文”说起,
优质旅游成为大家的核心需求,
是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他建议强化软开发,并进行适度硬开发,在硬开发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建设,补足缺少的项目,丰富内容单薄的项目;在软开发方面则需要从策划、规划、设计、活动、营销、品牌等方面下功夫。他
希望,中国旅游在均质旅游方面打好基础,在优质方面攀高峰,在精细旅游方面追求无限。
以下为魏小安发言摘要:
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的主基调就是
优质旅游
。实际上这个优质旅游,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是呼应十九大报告。多年以来,旅游从总体上都是高速增长的阶段。现在这个转换,就是从粗放型的高速增长,转向集约型的优质增长,说到底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根本转变。
优质旅游是高线,需要优质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城市环境、优质的产品建设、优质的组织流程、优质的服务体系、优质的技术跟进、优质的品牌扩张。我们现在只是提出了一个愿景,离优质旅游还有一段距离。
提出优质旅游的基础是什么?中等收入阶段,中产消费主体,城市化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提升,交通格局变化,环境逐步改善,这是很自然的。
除了优质旅游之外,还有一个均质旅游,
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要能够保障。
因为中国的发展不平衡、供给不充分,结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地区的差异、城市的差异、城乡的差异,包括季节差异、气候差异、环境差异都存在。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要求我们的底线就是均质旅游。
现在均质化程度都提高了,这就要求:
一是大交通快捷,小交通顺畅;二是设施提高;三是运作要求效率,要求组织系统衔接,要求公共服务的增加。
优质旅游是高线,均质旅游是底线。精细旅游应该说比优质旅游还要高,这是一个追求,“精耕山海,细作人文”。中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现在我们的规模达到了世界第一,我们的出境人数、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这三项主要指标都达到了世界第一。
中国均质化的水平比较高,这几年变化最大的就是厕所。
从国际上来说,参照日本、瑞士、德国这三个国家,可以说在精细旅游方面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些国家没有全域旅游的概念,但是有强烈的全域旅游的感觉。花园国家,优质环境,精耕细作,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时时是场景,处处是舞台,个个是观众,人人是演员,就是这样一种效果。这是中国旅游目前最大的差距所在。
现在从精细旅游的要求来说,有三个主要问题:
第一个叫大而无当;第二个叫华而不实;第三个叫是费而不惠。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江苏是个样板,是全国的样板。
全国来看,如果讲精细旅游,北不如南,西不如东,东北傻大黑粗,西北大漠风尘,西南粗制滥造,华中辣遍天下,中原大而无当,都有相当的距离。这边有自然条件的约束,也有社会传统的制约,还有人文积淀的不足。每个地方都说我这儿文化厚重,文化如何丰富。不能光讲,光说故事能行吗?得让大家感受到什么。
如果讲精细旅游,第一,华东地区,尤其是江浙沪。第二,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都处于前列,福建都差一点。这样的话我们就得研究旅游者的全面感受,不同类型的旅游者追求是不同的。
现在面对的问题:
一是需求膨胀,全面渗透,所以形成迭代不断;二是细化不足;三是相互替代,各类产品难以定型;四是高端消费产生,但是迅速转变成炫耀性的消费。
这就需要我们研究竞争的要点:
第一是效率竞争;第二是便利的竞争;第三是个性的竞争;第四是细节的竞争。
中国的市场就是中产消费主体,年轻人消费主导,技术进步在加速度在不断地变化。基础设施和行业的特点这都要求我们跟踪。行业有一个特点,对应新需求,促进新发展。没有传统,没有包袱,自由竞争来推动,不像有些行业,一说就多少多少年代的历史,如何如何积累,有多少老行尊,我们行业没有这些东西。
这样就需要
强化软开发,适度硬开发
。我的原则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好办事。所以格外需要重视软开发,锦上添花,提升效应。
软开发第一是策划,第二是规划,第三是设计,第四是活动,第五是营销,第六是品牌。
对应未来:
第一,复合。
一方面跨界越来越厉害,另一方面产品细化越来越厉害。所以它就构造了复合型需求和复合型产品。
第二,组合。
一种叫组合性,内容是不是丰富。一个是组合度,这是交通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需要场景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沉浸式体验,说到底,细节决定成败。
精细旅游的基础是工匠精神。
我希望中国旅游在均质旅游方面打好基础,在优质方面攀高峰,在精细旅游方面追求无限。
文章来源:执惠
文
更多详情点击查看
更多新书详情点击查看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