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探讨了作者对于AI取代人力的看法,以及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心态。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了适应变化、接受现实的重要性,并以开放的心态面对AI的发展,将其视为一种启示和助力的工具。
作者面对AI在文字创作上的进展,坦然接受并好奇地面对这一趋势,认为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变化。他强调了适应变化和接受现实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说明了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职业发展和适应过程。他经历了多个时代的红利期,但始终保持清醒和开放的心态,接受并适应变化。
作者认为AI可以提供文学意象上的帮助,他以自己的体验为例,展示了AI在创作过程中的启示作用。他鼓励以开放的心态面对AI,将其视为一种助力,而不是威胁或挑战。
当我震惊于 AI 在文字创作上的进展时,有读者问我,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如果有一天我被 AI 取代了,对此我会怎么想?还有更为刺激的问题:假设一个精神小伙利用 AI 每天创造 200 段文字,最后他所获得流量和名望远远超越了我,我又该怎么办?
我没意见,因为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必须是个例外。
1990 年代的时候,我在昆明见过下岗的纺织工人和电视机厂工人。曾经那都是很好的工作,收入和福利令人艳羡不已。然而,业务说下滑就下滑了,工厂说结束就结束了。在那时候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世间的一切存在都不稳固,一切美好状态都不长久,变化总是会到来,谁也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就会落到自己头上。
事实上,我都不需要 AI 前来替代。在写作这个领域内,我算得上是专业人士,因此我见过太多众人根本没有注意到的事实。比如说在很久之前博客时代,新浪博客访问量的冠军是谁?是韩寒还是徐静蕾?你们记得的会是这两个名字,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名人,他们的文章被反复转载到你们面前。而事实上,新浪博客中后期流量最大的前几名都是股评博客,那才是人民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内容。
文学打不过股票,我知道,你们不知道,我留意,你们没留意。
我认识的一位上海美食家,中年男子,纯素人。我看着他的朋友圈里从零开始起视频号,做两三分钟的短视频,谈谈大闸蟹怎么吃,上菜的顺序应该怎么安排,很快单条播放量就超过了 10 万次,每天在朋友圈里作揖道谢。一条这样的短视频有多少内容,折算过来是多大的文字量?别人就用一台手机,一根手机支架,然后说上几分钟,比我吭哧吭哧写一篇千字文出来的反响强烈多了。
文字早就打不赢短视频,我知道,你们也知道,我不在意,你们装作在意。
媒体做市场化转型的时候,一夜之间涌现出来大量的都市报和杂志,需要大量专栏文章去填补文化或者生活版面,这个文字的时代红利期我赶上了。门户网站崛起,网络媒体希望建立自己的内容壁垒,开始雇佣前媒体人用高价请写作者来填充文艺或者评论频道,这个文字的时代红利期我也赶上了。后来公众号的崛起,再后来的知识付费时代大潮,我都赶上了。
那为什么是我?因为我文笔好,因为我长得帅?我没有这种想法,在我看来就两件事:1、我喜欢写作,有钱没钱都要在网上刷贴。2、适逢其会,朋友,一切都是适逢其会,和聪明与否,努力与否无关,你扬帆航行,就总有风吹到你的那一天,和你的船以及你的航海术关系不大。
所以,换一个角度来想,当红利过期,浪潮退去,为什么不能是我?纺织厂工人拿着一笔买断工龄费站在十字路口茫然无措,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我?为什么我做的事情就必须花开不败?他们后来去开小卖部,去蹬三轮,去开出租,生活总是要继续下去。所以我心安理得在网上开了八年小店,卖菌子,卖咖啡,卖鲜花。同样的,我也是公众号第一个在文章里贴二维码收款码要求读者赞赏的人,一直到最后微信把赞赏作为一种官方功能确定下来。
但凡我心中有任何一丝「不能是我」的念头,但凡有一点点对「和菜头」三个字的执着,做这些事情头一两年里的嘲讽和挖苦就会让我承受不住。幸好,我内心的想法刚好相反,我完全接受「为什么不能是我」。有人说,你堕落到卖菜。那为什么卖菜的不能是我?有人说,你不要脸到到网络行乞的程度。那为什么行乞的不能是我?
对啊,为什么不能是我。时代慷慨给予我红利的时候,既然我满满意意收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那么,当变化让这一切随风而散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可以安然接受这种变化落在我头上,认为这也是天经地义?还是说,人就是只能接受前一种?
AI 崛起又算什么威胁?我目睹过传统媒体从如日中天到全面衰败,我目睹过门户网站从默认首页到无人问津,我也目睹过博客和公众号的兴衰更替,我说我早就习惯了你信么?我亲身经历过编辑稿约不断,到如今只有文摘类编辑找我,一篇无论多长只有200。我也亲身经历过随手写一篇公众号就是 10 万次以上阅读,到现在再怎么用心平均一篇三五万,我说我早就通过了试炼你信么?凭着「为什么不能是我」的念头,所有这一切我都承受下来,并且在完全适应后做出了转变,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心态上都如此。
所以面对 AI 的时候,我有一颗清明且好奇的心,不带任何成见。对于我来说,短视频也好,AI 也罢,都是雪。不是什么雪将落下,而是雪已落下,世事已经转变,已然是这样样子,就是自己面前的现实。我为什么不能被替代,我为什么不能被超越?完全可以,这在未来很可能就是个注定会发生的事实。
但是,替代里一定存在一个「被谁」的问题,超越里也是同样如此。而我从来都是和我自己相处,在我的时空里不存在一个「谁」。我写是因为我喜欢写,不是为了领先,也不是为了无可替代。我也有着一些朋友,我们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我一直在做我自己,否则我就要陷入和朋友比较财富,比较相貌,比较名声的痛苦和不满中去。
一旦接受「为什么不能是我」,万般外缘就可以悉数放下,回归到一个人自己和自己相处的模式,继续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单一探索模式。于是,面对 AI 我不会说什么抄袭、粘贴、拼凑一类愤怒的蠢话,我也不会将其视为一种对自己的威胁或者挑战而紧张焦虑。事实上,我玩得很高兴,在玩耍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之前我未曾注意到的东西,也挖掘出了 AI 对我个人潜在的启示和助力。比如说,我现在就认为 AI 在提供文学意象上的帮助就很大。就在刚刚,我让 AI 按照博尔赫斯的风格写一篇关于《京酱肉丝》的散文。跑出来的文章对于我而言并不可用,但是文章结尾却打动了我,让我觉得在某天自己必须抄一下。它是这么写的:「我熄灯时听见炒锅发出轻微的嗡鸣,这通常是元朝司膳太监们交接铜符的声响——他们永远在子夜时分清点着无穷无尽的食材,就像数学家计算着收敛数列的极限。」
Prompt:a ski girl jumping --sref 3710737230 --ar 3:4 --v 6.1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风吹影》
南派,这张《来自水坑的仰望》送给你。
以上几款产品的详细介绍参见:《新品美食推荐》, 商城和微信小店春节照常营业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