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栓塞多发生在膝下(BTK)和踝下(BTA)区域,严重影响肢体预后。在临床上,远端栓塞通常会导致灾难性后果。目前,预防远端栓塞的方法缺乏规范化。在LINC 2024会议期间,介绍一种双球囊保护技术来降低栓塞风险,即经足背动脉(DPA)和胫后动脉(PTA)逆行引入。为确保完全防严重钙化病变处理中的栓塞事件,Osamu Iida教授探索性研发了一种使用近端保护导引鞘的血流控制斑块旋切术(FCAT),并评估其在体外和体内条件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设计为体外试验和病例系列研究,所使用设备为近端保
护引导鞘(
9 F Optimo球囊导引导管
)和斑块旋切设备(Jetstream斑
块旋切设备)。
a)Optimo导管;
j)模拟侧支。
1)在使用Jetstream导管时直接从Optimo导管中抽吸的液体
;
3)病变远
端。
FCAT体内手术步骤:
1)初始造影,识别靶病变并评估BTK/BTA流出道;
2)近端保护,上游段无造影剂渗漏提示近端保护成功;
3
)Jetstream斑块旋切术;
4)使用刻痕球囊后扩并贴附DCB(7×60 mm Ranger )
;
5)完成血管造影,明确BTK/BTA远端栓塞情况。
1、体外试验结果
对比三个不同位置使用近端保护和未使用近端保护的碎片收集情况可知,使用近端保护的近端碎片收集率更高,而远端碎片收集率显著低于未使用近端保护装置。
进一步分析不同病变类型中近端收集的碎片回收率可知,无论是何种病变,使用近端保护装置,都可提高近端碎片的回收率,有效降低栓塞脱落到远端造成栓塞的风险。
2、病例系列研究
本组数据共包含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5±7岁,男性占比83%,合并高血压比例为89%,血脂异常比例89%,糖尿病比例67%,血透比例39%,CAD比例44%,CLTI比例22%,平均术前ABI为0.48±0.33。这组病变的平均长度为195±111 mm,CTO占比为42%,PACSS 3/4级占比为53%和42%,直径狭窄程度为82%±16%,结节状钙化占比为63%,钙化累及环周≥180°占比为89%。
技术成功率为100%;无远端栓塞;无30天死亡、大截肢或转为外科手术。
79%的患者顺穿。平均手术时间为73±18 min,
造影剂用量为80±18 mL。
所有患者均使用Jetstream XC 2.4/3.4导管,并进行了Blades Down及Blades Up模式的旋切
,斑块旋切长度为46±23 mm;
EPD使用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为22%±11%,无>A级夹层发生,无远端栓塞,平均MLA为13.5±4.2 mm²。
在不使用近端保护的情况下,尽管放置了常规的远端保护装置,Jetstream斑块旋切设备始终处在顺行血流的状态中,将有大量栓子顺血流冲击远端保护伞,甚至有栓子通过保护伞落入远端,从而无法保证完全预防栓塞。当使用近端保护装置时,Jetstream导管将在非顺行血流的状态下工作,从而减少大量栓子冲击远端保护伞的情况,降低远端栓塞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