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投家
了解创投事,创业不迷茫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创投家

领导力语言:同理心法则

创投家  · 公众号  ·  · 2024-03-08 20:30

正文

来源:人民邮电出版社《领导的语言:瞬间赢得人心的23个科学沟通法则》
作者:西蒙·兰卡斯特


作为一名伟大的领导者, 他(她)需要理解不同的观点。因为一旦我们与他人感同身受,就会引发对方大脑产生一种美妙绝伦的化学反应——其体内会分泌催产素这种爱的激素。催产素会给人营造一种难以忘怀的依恋感。因此,如果领导者能够刺激人们体内分泌催产素,他们就可以收获广泛的支持。

生存本能会自然而然地引领我们追随那些与我们阵线一致的领导者。这可以保证我们的安全,让我们远离危险。还有什么方法能更好地表明我们真正支持某人,而不只是说说?那就是拥有同理心。正因如此,同理心才在领导力语言中至关重要。


1

世界上最重要的人莫过于谈心之友


我们与他人感同身受,就会引发对方大脑产生一种美妙绝伦的化学反应——其体内会分泌催产素这种爱的激素。母亲在哺乳时会分泌催产素。催产素会给人营造一种难以忘怀的依恋感。交际需要是人类精神中关键的激励力量。如我所言,多人在一起时,人们会感觉特别安全。因此,如果领导者能够刺激人们体内分泌催产素,他们就可以收获广泛的支持。

人们与他人有所交集时,往往会多花65%的精力努力工作。

一项研究要求学生深入研究某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史料。研究人员提前告知了50%的学生他们所研究的历史人物的出生日期,其他学生则未被告知。结果发现,这两类学生在努力程度和表现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令人大吃一惊。相比那些不知道人物出生日期的学生,已知晓的那部分学生会多花65%的时间研究该人物。因此,请不要低估依恋感的力量。人们与他人有所交集时,往往会多花65%的精力努力工作。但前提是你必须了解他人,否则,你无法与他人建立联系。


2

同理心


我们并非天生就善解人意。刚出生时,唯一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科学家认为,人类从4岁开始才渐渐形成理解与欣赏不同观点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儿童尝试理解不同的观点,并做出判断,影响身边的人。

我们可以给孩子表演一场简单的木偶戏,来测试孩子的同理心。木偶弗瑞德在垫子下藏了一个饼干,然后离开了。另一个木偶克拉拉进来,抬起垫子,拿出饼干,放进了篮子,然后离开了。之后,弗瑞德回来了。这时候,请询问孩子一个问题:弗瑞德会去哪里寻找饼干?小一些的孩子(4岁以下)回答“篮子”,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弗瑞德不知道克拉拉做过的事情。而大一些的孩子(超过4岁)能够理解这个问题,然后回答“垫子”。

同理心因人而异。有些人同理心较强;但有些人堪称“心盲”,他们不能理解他人观点,无法感同身受。我曾经听说一位老板一连解雇了上百名员工。在那期间,这位老板对员工说:“你以为只有你有难处吗?我还有5个孩子在上私立学校,等着我养活!”这就是“心盲”的极端案例。

西蒙·巴伦-科恩(Simon Baron-Cohen)研发了一款在线工具,用于检测人的同理能力。你只需要回答几个问题,就能得到同理能力测试分数。总分80分,我一共获得了52分。何不尝试下类似测试,测测自己的同理能力呢?伟大的领导者需要理解不同的观点。他们如果缺乏这种同理心,便很难赢得人心。

艾伦·约翰逊是和我在白厅共事过的大臣中工作效率最高的那位。很多人表示,艾伦·约翰逊早该去竞选最高职位。他本人相当谦逊,表示自己更愿意让人们觉得,他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大臣,而不愿留下“血腥灾难约翰逊”的名号。过去几年里,我与他见面的时间有上千小时,看着他针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形形色色的人斡旋谈判。我始终记得在谈判过程中,他脸上的那份高度专注:眼睛半眯,眉头紧皱,逐字逐句跟他人阐明立场。会议结束时,他总能完美总结每个人的观点,还能找到一个对所有人都有益的解决方式。没有什么问题难得住他。毕竟,他在那场英国是否引入大学学费的辩论中轻松获胜。(实际上,在那场辩论中,他跟查尔斯·克拉克联手展开了一场魅力攻势。有人说过,艾伦·约翰逊魅力四射,而查尔斯·克拉克攻势极强。)


3

有效的同理心始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领导技巧,但往往被人们低估。俗话说得好,我们拥有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应该按比例合理使用它们。但是做到良好倾听似乎没有那么容易。

有时,我会询问客户能否同意我录下每次的会谈内容。这一点至关重要,毕竟,我需要真正理解他们的观点。在每次交谈中,他们常常会偏离主题或转移话题,我很容易忽略其中的细微差别:我通常要听两三遍录音,才能发现这些差别。因此,第一遍听下来,我往往只能肤浅地理解他们的观点。

我知道,大家肯定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我常常会聚集许多人,播放一段著名的演讲视频,来测试他们的理解能力: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个人的理解大相径庭,而且他们似乎只听清楚了少部分内容,其他大部分内容大概过耳即忘。这是人类交流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在倾听他人讲话时,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而忽略了他人的讲话内容。

如果你存在上述问题,请不必担心,我会提供帮助。你可以采用一些现有模式来提高倾听能力。你如果愿意,可以试试爱抚(CARESS)模式,它非常有效,具体如表4.1所示。

▲ 表4.1 爱抚(CARESS)模式

如果这种模式对你没有帮助,那我给你提供一个见效更快且更容易的建议: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先以他人为重,暂时忽略自己。忽略自己的判断、观点和反应,把自己想象成说话者。正如哈珀·李(Harper Lee)在《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中写道:“除非你钻进别人的身体里四处游荡……不然你绝不会真正了解他。”因此,试着换位思考。如果对方着实令人厌恶,你实在不想在对方身体里停留片刻,请不必担心:你终将跳脱出来,回归现实。但是,在对方讲话时,记得换位思考,这能帮助你培养同理心和同情心。这二者都是自然真实的情感因素,它们有助于你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4

复述观点


一旦我们理解了对方的观点,便可以自行复述。人们喜欢听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非常需要他人的倾听和理解,尤其是我们尊重和敬佩的人,即领导者。这会加速体内催产素和血清素的分泌。

有一天,我恰巧看到一位来自美国南方腹地的人在发表演讲。当时,她的演讲热情激昂,震撼人心。但起初,听众似乎对她充满敌意。因此,她便怀着同理心开始了演讲,即设身处地为听众着想。“我知道大家非常生气,我也知道大家对我们期望很高。同样,我非常清楚,大家非常担心自己及家人的未来生活。大家都要支付账单、照顾孩子、兑现承诺……”她就这样接连说了几分钟。这样一来,她成功将自己置于观众位置,为自己赢得了辩驳的权利。可是,如果她一开始没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她就无权为自己辩驳,更无法赢得人心。她需要做的就是打破听众的本能敌意,建立联盟,与听众构建统一阵线。

我们还可以利用第一人称,来加强这种联盟关系。我之前提过这一点,现在,我想列举一些统计数据加以例证:奥巴马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我们的)的频率是第一人称单数(我、我的)的两倍。另外,他别无选择时,往往倾向于仅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例如,提及妻子儿女,或需要对某些事情负责时,他就会使用第一人称单数。这种细微调整能够极大地影响他的语言风格。

你试着对一群人说“你们所有人都必须多存钱”,然后观察后续效果。这听上去似乎在虚张声势、高谈阔论。然而,如果你说“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多存钱”,这就让人感觉友善得多。顺便说一句,如果你不赞同上述观点,反而认为第一个版本更好,那我给你提个建议:永远不要从政,永远不要。

“我们”是领导力语言中最具力量的词语:一个最易赢得人心的方式就是使用“我们”,而非“我”。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B.赖克(Robert B.Reich)说过,他常常通过“代词”来衡量一个公司的运作状况:注意对方会用“他们”还是“我们来指代公司”。演讲撰稿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要想在一场激烈的演讲中更易与听众达成共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问题全面摊开,用“我们”一笔带过。


5

性别与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领导技能,有些人可能更易将它与女性联系起来。确实,与男性相比,女性大脑中与同理心相关的那部分通常体积更大。但这也存在例外:你会发现有些男性也非常善解人意;同样,有些女性无法轻松理解他人。但是,总体来看,女性的确比男性更善解人意。

我偶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深入探讨男性和女性对压力的本能反应的差异。提及压力,我们第一反应往往是“战斗或逃跑”,但神经学家表示,可能还存在另一种反应,即“照顾与扶持”。

该项研究共提供了28种压力情景。在其中26种压力情景里,女性更倾向于“照顾与扶持”,而非“战斗或逃跑”。我猜这意味着,在穴居时代,如果男人专注于消除威胁,女人则负责照顾家庭。我同样可以印证这一点。几年前,我和家人一起待在楼上孩子的卧室里玩耍,这时,楼下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玻璃碎了。于是,我顺手抓起一个像武器的物件(洛蒂的巴斯光年娃娃……没错,就是它!这个娃娃体积较大,能拿来应对好多事情……),下楼查明情况。露西立马跟孩子一起蜷缩在地板上。下楼时,我发现一只鸽子透过窗户飞了进来……你发现,压力之下,我们会如何借助本能来应对了吧?

同理心强是领导者的优良品质。无论你是否天生善解人意,你都应该去培养这种品质。每个人都迫切地需要与他人交际。人们产生依恋感时,就会觉得很棒;但如果受到排斥,他们就会愤怒不已。我们常常在一些争论中感受到这种愤怒(如“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听我讲话!”)。当然,很多政治演讲也不乏愤怒的情绪。例如,领导者在演讲中总是收到零散、缓慢的鼓掌声或挑衅的嘘声,甚至受到人身攻击(请自行搜索相关内容,看看领导者在演讲中究竟遭到了多少次飞鞋袭击——这种情况令人震惊,却普遍存在)。当然,在一些毫无意义的“参与会议”中,人们也会表露出愤怒的情绪。这种案例简直不计其数:如今,“参与会议”已经成为“不经审查就批准”这种恶劣行为的委婉表述。最糟糕的例子大概就是在桑迪·胡克小学枪杀案发生后,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主席在其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接下来的谈话非常严肃,我们不接受任何提问。”

因此,即便你不赞同某种观点,也请试着寻找共同点吧。你如果成功做到了这一点,便会给他人的生活带来一丝欢乐。说不定你还会让他们喜笑颜开呢!




说明: 发布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其观点,只为多一个视角看待问题,部分信息和图片无法核准,如涉权益,烦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有融资需求请加微信(FA_rzj),为方便备注,申请好友时请发送(姓名·城市·公司·职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