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猎人,低风险投资践行者。
欢迎点击上方“
猎人投资笔记
”关注我们并加星标,投资路上不迷路
春节以后港股的科技股们都纷纷回调,幅度普遍比较大,比如:
-
腾讯控股:最大回撤27%
-
阿里巴巴:最大回撤26%
-
小米集团:最大回撤42%
-
美团-W:最大回撤48%
不过,这些每天成交量稳居港股市场TOP10榜单的新经济股龙头们,最近都已经逐渐企稳,走出一波反弹像。昨天成交额129亿的美团,大涨6.46%,一季报公布后两个交易日就涨了18%。
还能上车吗?
01 港股的主旋律:从大金融到新经济
曾几何时,我们去香港投资看重的是低估值的大金融,市场的交易重点也是这些公司。比如2017年香港股票市场交投最活跃的前四大股票分别是:腾讯控股、中国平安、中国建设银行、汇丰控股,除了股王腾讯以外,其他都是金融股。
那时候,主要的看点是估值有多低,股息率有多高,一般提到港股的投资价值都会把恒生国企指数翻出来,说,你看估值多低,投资价值凸显啊
但是现在呢,港股投资者最关注的公司不再是大金融,而是新经济。因为在2020年度成交额最大的前四只股票变成了: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小米集团。
毕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赴港上市,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加速回归,真正影响大家日常生活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已经齐聚香港。尽管这些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们对于打新来说没有什么甜头:
港股打新之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吃肉还是吃面,到底应该如何参与?
不过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来说,我们绝对双手赞成,毕竟买港股要比熬夜买美股轻松多了,还不用担心动不动让美帝动不动赶着退市的风险。
伴随着新经济公司的越来越多,成交量也越来越大,港股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中来自新经济公司的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4%提升到2021年第一季度末的20%。
资金拥抱新经济股,所以指数也逐步接纳它们,这才有了上面的恒生国企指数的估值为什么从去年开始直线提高,不是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只是因为小米、美团、阿里和快手们被纳入了。
有一句话,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翻出来,那就是“跨过香江去,拿下定价权”。
有没有拿下控股权其实是一个空话,不过持续不断的买入这些龙头公司,确实这些南下资金在做的事情。
02 港股市场,只买龙头
今年港股新股市场表现不太好,也经常有朋友问要不要买一些股票,持股打新?
我认为,在决定要不要持股打新前,先考虑清楚
几个问题:
-
问题1:在做港股打新之前,你是否有买卖股票
稳定获利
的经历?
-
问题2: 你是否有
完整的交易体系
,比如何时买入,何时卖出?
-
问题3: 在持股的过程中,
能够承受的最大浮亏
是多少?
-
问题4:最严峻的问题,如果持仓的股票发生浮亏了,同时又有一只大肉股来了,不卖出股票的情况下资金不够申购新股的入场费,怎么办?
如果确实这些问题都考虑清楚了,决定要参与一些二级市场的交易的话,那么我的建议是:
只买龙头
。
为什么呢?
因为港股市场不像A股市场,是一个对于普通投资者不太友好的市场,没有涨跌幅限制,不少小公司都是庄股,一不留神就是一个腰斩。
并且港股市场还有A股市场中不常见的供股和合股的骚操作,经常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收割了。
所以如果没有充足的精力去研究的话,最好不要碰那些小盘股。
而各行各业的龙头公司,成交量最高,流动性最好,基本可以排除掉坐庄的风险;机构的关注度高,业绩相对透明,遇到黑天鹅的可能性也会小一些。
更简单粗暴一些,只从成交额Top10里选择公司去投资。比如昨天的成交额前5名,美团,腾讯,阿里,小米,快手,分别是各个行业的龙头,基本盘稳固,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03 买个股还是买基金?
不过,在这些新经济公司身上,可能会有各种担忧:
-
比如快手,估值是不是太高了?
-
比如阿里,罚款以后还有没有进一步监管措施?
-
比如美团,100万外包骑手如果强制交社保怎么办?
-
比如。。。还有一堆问题
但是时代在发展,想享受这些公司快速成长的红利,就必须承受一些风险。如果担心某个公司可能会遭遇黑天鹅的话,也可以借道基金来参与,毕竟买入一揽子公司的安全度更高一些。
还有一些朋友,可能没有港股账户,也没有开通港股通,那么也是不能直接买入个股,这种情况同样可以考虑通过基金来参与。
我之前分享过一篇文章:
港股账户做多中国?这4只基金就够了
当时推荐关注的是一些宽基指数,不过在当前的背景下,必须再增加一个行业指数:那就是
恒生科技指数
,顾名思义,这个指数集合了港股的科技公司,都是新经济优质赛道的龙头:
从上面的成分股可以看出来,基本上港股市场的科技龙头,都在里面了。
之所以在原来的4个宽基指数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行业指数,主要是因为它的收益要更好,历史收益远大于几个宽基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