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春节读书心得与图书推荐 ·  昨天  
拾榴询财  ·  聊聊长假全球市场,从黄金创新高说起 ·  昨天  
格上财富  ·  伟大投资者的十大特质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夏威夷是如何成为美国一个州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陌生的善导大师思想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0-12-24 08:00

正文











陌生的善导大师思想




宗祖思想,普遍陌生,初闻难免惊疑、骇怪,无从措心。


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宗祖。对于“宗祖”这个词,可能有人觉得陌生,一宗开宗立教的祖师称为“宗祖”。净土宗的宗祖就是善导大师,天台宗的宗祖就是智者大师。


对于善导大师的思想,大家普遍比较陌生,因为善导大师的著作在中国失传了一千多年。当然,也不是完全失传,《往生礼赞》传了下来,但是不普及。善导大师根本的教理没有传持下来,不过专修念佛的行法传持了下来。


这样,大家对善导大师的思想,初听的时候会感到很惊奇:“他怎么这么讲?”甚至吓着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凡夫真的那么爱好佛法吗?说实在的,我们并不是很爱好佛法,我们爱好的是自己心中的我执我见。


真正的佛法一打开,吓了一跳:“肯定不是这样,这一定是魔说!”大乘经典里往往有这样的话语,像《法华经》里说“诸天世人闻斯说者,悉当恐怖”,觉得“怎么这样讲?岂非是魔说?”弟子都在怀疑了。


众生在三界六道里就像罪犯,罪犯最怕什么?最怕警察,最怕听到警笛的声音,最怕看到警车,心想“不会是来抓我的吧?”


其实众生就是在六道轮回中躲避。阿弥陀佛开着六字名号的警车来了,所以很多人一听到别人念佛就害怕,“你怎么给我念阿弥陀佛?怎么不念《普门品》《药师经》给我祈福?”一听到别人念阿弥陀佛就害怕,以为要他死。其实阿弥陀佛就是要我们归命,就是要抓我们到极乐世界去,让我们获得无量寿的生命。


很多人害怕听到念佛的声音,胆战心寒,这正体现了佛号的作用。甚至有的人怕看到戴念珠。有的人怕看见和尚,因为和尚跟佛是一伙的,早晨一出门看见和尚,认为不吉利。


这都是迷信,但是这个迷信里有它潜在的甚深道理。因为我们出家人就是来抓“逃犯”的,你逃离了佛性之都,流浪于三界之中,我们出家人是来把你带回极乐世界去的,所以,遇到和尚是你的福报来了。


而大家对善导大师的著作还比较陌生,如果直接把善导大师思想拿出来,有的人根机不成熟,可能会被吓到,不敢相信。


比如“凡夫入报”,他怎么敢相信?凡夫众生,能往生都千恩万谢了,根本没想过往生到报土。有人说:“我没有大的愿望,到极乐世界哪怕扫扫地也可以。”让他到报土,他想都不敢想。


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是大家公认的,所以,有必要参考蕅益大师和其他大德对《阿弥陀经》的解释,这样有一个台阶。


《弥陀要解》,诸释最精,以一统余,众所熟悉、尊重、敬信。


为什么选《弥陀要解》呢?因为从古到今遗留下来对《阿弥陀经》的解释,要数《弥陀要解》解释得最好、最精、最妙。因此,“以一统余”,就用这部《弥陀要解》把其他所有关于《阿弥陀经》的解释都包含在内。


因为蕅益大师的时代最晚,比莲池大师还晚,所以他对《阿弥陀经》的解释是参考了很多古德的。他那种参考不是罗列拼凑,他解释得很有精神。在读到善导大师《法事赞》之前,可以讲《弥陀要解》是顶峰。


参考了《弥陀要解》,其他的注疏就通通都参考到了。读《弥陀要解》时,有些解释文句我们会感觉似曾相识,因为唐朝和宋朝一些大德这样解释过,蕅益大师把他们的长处吸收过来,然后加以组织,再加上自己深入的见解;所以,《弥陀要解》是非常好的一部解释书。


这是《弥陀要解》的优胜处。


通过比较,知同异,辨优劣,明宗旨,立信心。


通过这种参考、比较,能够知同、知异。这些祖师大德之间一定有他们共通的地方。同时,这些祖师大德要达到善导大师弥陀化身这样的水准和高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和善导大师相比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通过这些相同的地方,我们就知道历来大德是“同一个鼻孔出气”的,他们讲的都一样,我们就很有信心。看见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就可以详细地分析、思维、比较,更加显出善导大师的解释别开生面。


一般的解释,像蕅益大师的解释,我们感觉已经很妙了;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能还局限于一个范围、一个角度。而善导大师的解释是全方位的,三百六十度,不是九十度,非常全面、完整,视野非常开阔、广大。所以,我们看到善导大师的解释心里会感到非常畅快。


就像看窗外的风景,如果站在房间里,距离窗户一丈远的地方,虽然也能看见窗外,但那是有限的。如果站在窗户旁边看窗外,视野就开阔了。如果再把脑袋从窗户伸出去,岂不都能看到了吗?


一般大德的解释,好像站在房间里透过窗户看出去;善导大师的解释,是站在窗户旁边,甚至头伸出去看,非常开阔。这样,我们对经文理解的深度、广度就会增加,宗旨就会明确,信心就会坚固。



摘自《阿弥陀经归宗解》 

  (因编辑需要,略有改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