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Snap成功上市。美国前有估值超350亿美元的Instagram老大哥,后有跃跃欲试想着 IPO的Pinterest...国内社交,腾讯一家独大,有着8000多万用户的 In APP能算得上是图片社交领域里有竞争力的玩家。
黑羽曾在一次分享中打趣自己,阿里出来的人不好意思聊社交。In的快速生长,对于连续创业的黑羽来说,有点“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
在连续创业前,他有过很多头衔:浙大金融学硕士;原淘宝开放平台创始产品经理Leader;《Flash ActionScript3殿堂之路》作者;9RIA.com天地会创始人;微软Teched讲师;Adobe认证开发者社区冠军。2008年,创办了页游开发者社区9RIA,当时前端开发者的覆盖率超过90%,是亚太区人数最多的一个平台,后被搜狐收购;后来创办的“爱图购”(导购平台)被阿里评为“十大金牌合作伙伴”。In作为图片社交平台,以“女性、图片、社交”为关键词,以“纪录和分享我的生活”为口号,提供贴纸、滤镜、标签、大头贴、AR相机等功能,为用户带来拍照、P图、分享、打印一站式服务。2014年6月,In APP上线,上线71天,用户破100万;上线不到半年,用户突破1000万;八个月用户突破2000万,是同期Instagram增长量的三倍。上线一年后获得B轮融资3亿人民币。2016年3月30日,In正式挂牌新三板,截至到2016年6月,其用户超过8000万,Q1已完成2016全年商业化收入数千万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图片社交平台。黑羽曾说过,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创业理想,而是在看到In的那一刻突然找到了“心动时刻”,这是支持他继续下去的关键。
“常规的渠道推广带来的用户是散点状的,本身不带有强社交关系,依靠用户间的自然传播才是王道。自然传播带来的新增用户本身就带有天然的人际关系链,把这些网络状的关系链引入产品内,会使产品的推广事半功倍。”
“判断一个社交产品做得好不好,有4个指标:社交稠密度、使用频次、TAD和用户沉淀,这四个指标合在一起,可以把业内所有的产品分析通透。
黑羽说过:“用户数再大,不赚钱不靠谱。”In 的变现方式不是简单帮助品牌商做点上,它在商业链条中有自己的定位。不同于淘宝天猫或是线下商场的明确消费,黑羽试图建立一种“发现型消费”:用手机解决我们的生活场景和触动生活空间,优势在于,In本身就沉淀了年轻人的生活。“发现型消费”的商业链条可以对接各种行业、各种消费形态和各种生活领域。特别是抓住了年轻女性这个消费主力群体,后面的玩法可以有很多,奢侈品、服装、化妆品这些消费品大类的品牌也很有合作意愿。这一次,我们请来黑羽,让他面对面和你聊连续创业者的创业心得:1位大咖牛人,15位(以内)参与者,就一个话题展开封闭私密、双向交流。第一个环节圆桌主人主题分享1小时;第二个环节圆桌主人与虎嗅会员自由交流。
虎嗅会员:进入虎嗅APP-“我”-“虎嗅圆桌”,直接点击“立即抢席位”。非虎嗅会员: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虎嗅会员,再前往“虎嗅圆桌” 抢席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