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最近上线了个Deep Research功能,据说非常炸裂,但是每个月要 1500 人民币才能用得上。在 Deep Research 模式下提出问题后,ChatGPT 会跟你做一些简单的对话确认意图,然后综合上下文资料、网络搜索的信息,为你提供一份深度研究报告。
但是,因为它使用了o3-mini模型,所以现在只面向 Pro 用户开放了。
要200美金/月,每个月只能问 100 次。
这本质上是一个智能体产品,它的核心实现逻辑我在 2024 年的 11 月份就已经把它做成模板免费开源了。
目前这个智能体已经被运行 19K+ 次,被 7K 创作者复制后用于二次开发了。(模板链接在文末,使用前务必查看模板说明,需要飞书授权才能写入文档)
它的实现逻辑非常简单:用户只需提供需求关键字,智能体将使用 4 种专业的咨询行研方法、综合 28 次网络搜索的结果进行分析,给出用户需求关键词或者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
整个过程历时 5 分钟左右,消耗 10 万 token,会产出一篇 8000-10000 字的行业研究报告
这个工作流的核心部分就是这三步:
1. 识别用户意图,拆解出 N 个搜索关键
2. 循环:搜索关键词,提炼搜索结果中的关键信息
3. 整合所有搜索结果,生成当前分析维度的报告
这一套实现逻辑其实就是我作为咨询顾问在向企业提供服务时的工作流:确定需求、收集资料、产出洞察。
这些经验现在完美的被“托管”在智能体上了,任何一个想要快速但深度洞察一个行业、概念时,都可以直接实现。
这或许革了咨询顾问们的命,但是造福了更多普通人。
你的经验也可以被“托管”,也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2025 年以来,OpenAI 发布两款智能体类产品,
Google、Claude 等公司也发布了一系列智能体相关的研究报告,
今年绝对是智能体爆发的一年。
对企业来讲,让员工真正被 AI 赋能,也只能通过智能体的形式来实现
之前一直聚焦于数字化、数智化转型的 CIO 们,终于找到可以创造具体、可感知价值的落脚点了——内部智能体平台。
之前一直头疼怎么让最佳实践被所有员工用起来的 HR 们,也终于可使用智能体让普通员工“无痛”高效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