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家圈
关注思想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洪灝的宏观策略  ·  感谢大家的强烈支持和热情反馈。由于报名人数很 ... ·  2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这届双11,李佳琦又火了 ·  4 天前  
第一财经  ·  刚刚,沪指跌破3200点!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家圈

雷鼎鸣:林毅夫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十年内得诺贝尔奖不奇怪

经济学家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23 23:04

正文

来源:北大国发院BiMBA

5月1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为林毅夫教授举办一个学术研讨会,祝贺林回国任教30年;北大英杰交流中心的大礼堂冠盖云集,坐满了数百人。我与毅夫在科大有10年同事关系,亦被邀评论他对经济研究的贡献。

毅夫是中国经济学界以至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大红人,其理论深深影响中国国策,今天的「一带一路」便显然有他的影子;他在非洲不少国家以至在波兰等地都有大量粉丝。曾有位从非洲到中国访问的总统,为了等待刚好出了国访问的林毅夫,好向他请教国家发展之道,竟刻意在北京多等了他两天;北京大学不少师生都认为林将会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而据我所知,近年一直都有人提名他,不少已获诺奖的大师亦对他大加推崇,若在10年内他得此奖, 我绝不会奇怪。了解他的思路对明白今天中国的国策,以至「一带一路」的由来十分有用。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而当上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的经济学家,但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充满传奇的「身世」。毅夫是台湾宜兰人,小时候家贫,但他父亲说他素有大志。他1971年入了台湾大学的农业工程系,并是积极的学生领袖,但不到半年,他参加了成功岭的军训后毅然投笔从戎,转到陆军军校就读,这在当时在台湾是大新闻,蒋经国也对他大加注意,要总战政部主任王升特别关顾他。

学生领袖转读台陆军军校

林军校毕业后,便派到政治大学企管所攻读硕士。其后他被派到金门最前线当上被称作「天下第一连」的284师马山连当连长,在军方有巨大的威望,他的一些部下今天在台湾已当上将领。据一些熟悉情况的朋友所说,他的旧部下今天对他仍十分敬畏。我曾好奇的问过他,大学毕业后按规定只能当排长,为什么他可当上连长?毅夫谦称只是因为他是军校毕业而已。

1979年5月16日(农历4月21日)风高月黑之夜,毅夫在金门进行了他的「惊天一跳」,深夜中用上了3小时,在急流逆水中潜游至厦门投奔大陆。我问他要否用篮球助浮,他说不能用,因会被怀疑。看他1米85非常扎实的体格,游泳3小时恐怕也只是小菜一碟。到了大陆后,他原本想到中央党校或人民大学就读,多读点意识形态的书;但他不是党员,不能到中央党校,人民大学在当年仍是军队中二炮(火箭部队)的驻扎地,戒备心太大,不肯取录此来历不明之人。据闻今天人民大学的校方与校友都为当年的愚蠢懊悔不已(此校也曾拒绝聘用后来成为文学诺奖得主的莫言,被校友骂个半死)。反而是北京大学的领导见他剪了个小平头,形象十分阳光,所以招他入经济学的硕士班。

我曾问过那段时期在北大就读、今天是人民银行副行长的易纲,当时是否与林做过同学,易纲说知道他,但对其身份颇感神秘。原来当年校方声称林是一个新加坡富商的儿子;多年后,当他在「失踪」了10多年后重回北大当上了他与朋友创立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主任后,有位记忆力很好的北大职员在电视上见到林出现,大感震惊:怎地北大一个部门的一把手可以容许一个新加坡富商之子担任!

林的人生最大转折点可能是1980年芝大的诺奖得主舒尔茨访华,林当上了他的随身翻译员,其后芝大取录了林,舒尔茨便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导师。林在芝大时身份仍然神秘,但据当时在芝大念书后来在台当过财政部长的刘忆如(刘是我在美国教书时一位同事的姨甥女)忆述,有人在舞会中见到林的舞步为台式步法而认定他有台湾背景。1987年他是第一位在名校毕业后回国的经济学家,据说军方还容许他把在美国的汽车也运回去,并一直为此汽车提供汽油。有朋友告诉我,林后来在军方退役时,已是少将军衔,我倒是忘记了问毅夫此事是否属实。

林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早年在AER及JPE的文章便奠定了他在学界的地位,但他真正广为世界各国所知,我相信是因为他与蔡昉及李周合着《中国的奇迹》一书。此书已翻译为多国文字,其中以一简单的经济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可以在中国出现。

他的解释源自初级的国际贸易理论,即国家经济政策要符合其要素禀赋结构,亦即是其相对优势。换言之,一个有充裕劳动力但资本稀少的国家绝不应大搞资本密集的重工业,而要搞劳动密集的产业。此种国际分工,自然需要国际贸易互通有无来配合,但此等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当资本稀缺的国家累积到多一些资本后,其要素禀赋便会改变,其产业结构也应随着调整。

这套简单的理论是每一名经济学系的大学生都应明白的,并不算新奇,但林的真正贡献是他能进而以此简单理论解释到一大片复杂的问题,且自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与实证体系。例如在他的一些论文中便可看到,若不按照相对优势去决定产业结构便会容易衍生出浪费性的寻租活动或贪污腐败。但使他更广为国际经济学界所知的,可能是在九十年代他在发展策略的辩论中击败了萨克斯(JeffreySachs)及提出「华盛顿共识」的威廉逊(JohnWilliamson)等诸多名家。

「双轨制」成功发展经济

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东欧诸国也纷纷要摆脱指令经济的枷锁。有两个模式可跟从:一是萨克斯等人所主张的「震荡疗法」,即从指令经济一步到位迈向利伯维尔场,并同时把国企私有化;二是中国式的循序渐进,亦即一方面容许私营有活力的民企出现带动经济增长,但同时保留效率低下难以在无津贴条件下生存的国企,此种模式被称为「双轨制」。这两种模式哪一种更优胜?

从一般经济原理看来,利伯维尔场的竞争自会迫使追求利润的私人企业生产符合自己相对优势的产品,所以中国八十、九十年代的民企不会大搞重工业。既然如此,按照要素禀赋结构去决定什么是有优势的产业,应是发展策略的目标,而利伯维尔场恰恰是达到这目标的手段,那么一改便改到底的「震荡治疗」岂非是最佳方案?为何还要蹉跎岁月,搞些过渡期长的「双轨制」?我们也可担心,在国企继续存在的时候,资源分配仍受权力所影响,容易出现寻租贪腐。但林毅夫却指出,真实世界实另有幽微曲折之处,循序渐进比震荡治疗更合理。

在低效率的国企与较高效率的民企并存的「双轨制」下,国企向政府要求津贴,是政策容许,可在阳光下进行的,寻租活动虽存在,但却是较透明的。反之,若不管一切强要立刻完全市场化私有化,总会有部分企业难以生存,立刻倒闭,一旦倒闭潮出现,庞大的失业大军会使政府吃不消,那些企业也就会想方设法要求政府用各种形式的政策保护,隐性的寻租活动可以变得比「双轨制」更猖獗,对经济的拖累更大。两种方案哪一种更行得通?答案已不是支持华盛顿共识主张一步到位的理论家说了算,而是要看证据。

九十年代跟从震荡治疗的东欧诸国纷纷出现经济大倒退,人民生活还比不上苏联瓦解之前;反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一往无前,再延续了20年的高增长,6亿多人脱了贫,至此胜负之分已为世公认。林毅夫分析此问题时所用的架构,仍是他一贯的简单易明套路。

有思想能力的香港人对此应有所感悟,有时就算有远大的目标,也必须搞清楚在步向目标时路径是否毫无曲折。香港有些人曾以所谓「真普选」为由否定前年的政改,现在看来,极可能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有普选了。所谓的「真普选」其实在现时香港的环境下容易变为民粹而不是民主,对社会有可能构成乱局,情况与震荡治疗有相似之处。反之,循序渐进的思维早已因经济改革的成功而深植中央领导人脑中,他们不会相信一步到位之说。

林毅夫当然还有不少观点充满争议性,例如去年他与北大另一位朋友张维迎关于政府应否有产业政策的辩论,便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据说,在网上直播这高度学术性的辩论时,竟有50、60万人观看;两位都是我的好友,我也就不卷入其论争了。

林的成功动力部分来自他的方法学,部分来自他的个性。他着有一本小书,叫《本体与常无》,记录着他与学生有关方法学的对谈,这竟惊动了诺奖得主、一代宗师的贝卡尔(Gary Becker),在毅夫庆祝60岁的学术活动时传来了他的视频,并暂且扮作是毅夫的学生向他问难。

毅夫的所谓「本体」是指经济分析必要假设不同人等或不同组织在作决定时都会按其理性而行,亦即他们会追求最大的利益。在外部环境及制约有所改变时,他们的行为,尽管依然是理性的,也应随着调整。既然如此,因实际制约千变万化,行为也会不同,要准确分析世界,需要「常无」的态度,亦即不可先验地存在成见,分析问题时要从「第一原理」开始,不囿于既有理论。林的著作中,常常强调自己不肯随便接受主流经济理论,亦因此他才能在震荡治疗的问题上敢于挑战主流经济学家的意见。

坚持经济分析以「本体」或第一原理开始推导, 这绝对是好事,香港的中学数学考试中也有要求学生从微积分的「本体」极限推导出一系列的定理,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但林屡屡以震荡治疗为主流经济学的代表,却有过火之嫌。震荡治疗并不是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必然推导结果,个别经济学家主张震荡治疗并不显示经济理论有什么错误,这只能说明有些人学艺不精而已。

3 比郭靖更似郭靖

毅夫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常无」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一脉相承。一个可以描述出来的理论在它出现时便变为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我们必须注意真实世界的变化。此点很多时间是正确的,但我不认为我们可把此绝对化,「道可道,非常道」本身是否一永远皆对的「常道」?在经济学中也有大量经严格证明的定理,在可描述清楚的假设下,我们确切知道,其结论是对的;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都无损这些定理的正确性,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便是一例。

既然毅夫深受道家影响,我倒是要指出,太极图中黑的部分有一点白,白的部分也有一点黑,这可提醒我们凡事不要绝对。提起道家,我倒记起18年前我在北京大学附近的书店看到一整套道家典籍《道藏》,共约两书柜的书,售价8000多元,差点买下来。据金庸在《射鵰》「报道」,北宋时的一位状元黄裳曾负责编校《道藏》,因从头到尾小心校阅过,所以悟出了九阴真经的绝世武功。

现在电视热播《射鵰》,但我看来看去,从外形、 性格、练成的功力,毅夫都比电视中的郭靖更似郭靖。他体格魁梧,受过长期军训明显「好打得」,除了在讨论学术问题时,他不善言词,属刚毅木讷之辈,下定决心做一事时绝不言弃,毅力惊人。他的办公室灯光永远是最后一个熄灭的,他掌握了《老子》与芝大的经济学,等同得到九阴真经。

现时毅夫致力把其理论提升为技术上极为困难的「新结构经济学」,不但用诸于中国,而且对「一带一路」的国家有重要指导作用,他频密访问非洲,希望能帮助穷国的发展,「侠之大者,为国为民」。20多年前内地经济界有句说话「南左北林」,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朋友左学金,北是北大的林毅夫。郭靖被金庸称为「北侠」,这位比郭靖聪明的人被称为「北林」,是历史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