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过凡夫的日子,念弥陀的名号。欢喜信受,与佛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出彩写作  ·  deepseek推荐的材料校稿实用技巧 ·  昨天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写个故事咋这么费劲?我真的 “栓 Q” 了 ·  2 天前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写个故事咋这么费劲?我真的 “栓 Q” 了 ·  2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隆重开幕 ... ·  3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平平淡淡看世界 踏踏实实写人生 ·  4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平平淡淡看世界 踏踏实实写人生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还在为不念佛找借口?这30种人正好念佛!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 公众号  ·  · 2020-04-07 06:00

正文


朗读:佛平


编者按


我们常常劝人念佛,对方却总有无数种理由不念佛:


工作太忙,没时间念佛;

家庭要照顾,实在抽不出空修行;

身体不好,没力气念佛;

烦恼太多,没心情念佛;

业障太重,没福报念佛;

没有吃素,不敢念佛;

心不清净,不如不念佛;

身处地方不净,不能念佛;


其实,这些都是不想念佛的借口,真正不念佛的原因,大概是不了解念佛的好处,不相信念佛的利益。


真发愿往生,真知道念佛必定往生,一切的因缘都会成就你念佛的。


时间是由心支配的,心在信仰,心在念佛,一切的时间都是念佛的时间,无论什么人,都是正好念佛的人。


总之,无论何时,都是念佛时;无论何人,都是最佳念佛人;无论身在何地,都是念佛之地;无论何种因缘,都可以成为念佛之缘。


今辑录两篇古德关于一切因缘都要念佛之文,

希望还在为不念佛找理由的你,

再也找不到不念佛的借口。


一切境缘,正好念佛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


又《观经》言:念佛之人,生彼国者,莲分九品。


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

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

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

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

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


普劝诸人,火急念佛。

九品往生,花开见佛。

见佛闻法,究竟成佛。

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莲池大师《云栖法汇》


举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

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


念佛即是契理契机之法,今略举十种人,正好念佛。请各三思,赶快发心。


一、出家人正好念佛


既已削发为僧,发心修道,割恩断爱,背井离乡,住清净之伽蓝,受现成之供养,无忧无虑,不羁不绊,正好发心念佛,求出生死。


念佛之时,就要生死心切,念生死轮回,依业受报,无有了期。必须精专恳切念去,万念自然放下,六根自可都摄矣。


今举一例,昔有国王,见外道苦行,比丘(出家男僧之通称)清闲,一日谓一念佛僧曰:“朕见婆罗门(修外道之人)勤苦求道,比丘但念佛名,相去远矣。”


僧对曰:“修道不在色身上苦不苦,而在生死心切不切。僧人虽清闲念佛,而求出生死之心特切。六根终日对境,而六根都摄,眼根不见色,耳根不闻声,乃至意根不缘法尘之境。”王闻不信。


僧知其意,即启白王言:“可借一事以验之。请王明日,派宫娥彩女两班,一班在东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着一囚犯,盛油一罐,交其执持。告言:“汝罪应死,今交汝油,持向四街行走,令四人持刀随行,若油在何处倾出,立即斩首。若行竟,油不倾出,赐汝无罪还乡。”


囚犯闻已,心思今日是个生死关头,乃一心专注所执之油,不敢丝毫疏忽。四街行竟,油不倾出。归至王所,乃赦其罪。


僧请王问囚犯曰:“汝于东街见何物最为美观?”答曰:“不见。”又问:“西街闻何声最为好听?”答曰:“不闻。”王斥曰:“乱道。东街彩女跳舞,西街彩女唱歌,岂得不见不闻?”答曰:“大王,我一心顾着这罐油,哪里还有心去看去听,是以不见不闻。”


王忽悟此僧所言,一心念佛,求脱生死,六根都摄,不见不闻,斯言诚不谬也。而念佛之人,生死心切,乃是真念佛。


二、女人正好念佛


托生人世,秉质女流,不出户庭,执掌内政,非若男子之奔走四方,身劳神役,故正好发心念佛,求生净土。


又女人月经不净,生育痛苦,多有厌恶女身,欲为男子者。而此娑婆世界,有欲转女成男,诚非易事。须经几世修行。


若肯专心念佛,则临命终时,娑婆业卸,净土缘深,莲华化生,即是大丈夫之相,一生可转男身,而且寿命无量,得与观音、势至把手共行。


女界之人,既有这个微妙法门,可以满汝愿望,望大家赶紧念佛。


三、聪明人正好念佛


世人聪明难,而不为聪明所误更难。每见聪明,恒多自误。只因好奇好妙,反视念佛为平常。费尽心机,徒求世智,那知“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


若肯以聪明用之于佛法。多看净土经书,研究念佛宗旨。了知持名念佛一法,为诸佛所护念,群贤所继述,以一念而空尘念,藉一佛而证净心。专心致力念去,即事念而达理念,亲见自性弥陀,得生唯心净土,岂不快哉!


四、愚痴人正好念佛


人无论智愚,而佛性一也。愚痴之人,只因前生不信佛法。不肯修学,惑深业重,故感此报。若是聪明之人,则贤者多劳,念佛恐难一心。而愚痴之人,则事少身闲,正好念佛。


又愚人心直,知见不多,容易生信起行。而持名念佛法门,不假参究,不劳观想,故不怕愚痴。只要直心道场,将一句佛号,蓦直念去,努力无间,即得成功。


古诗云:“修行如驾上滩舟,暂歇篙时便下流。若不从兹勤努力,几时撑得到滩头。”此数语,可为念佛之助也。


五、富贵人正好念佛


今生富贵,都从前世修来。当知娑婆福乐,终不久长。古云:“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正好趁此福乐,衣食无忧,受用具足,发心念佛,求生净土,登不退地,享无为乐。


西方边地,犹胜天宫。娑婆福乐,何足与比?亟宜猛省,一心念佛,庶可舍娑婆劣报,而得极乐净身。


六、贫贱人正好念佛


今生贫贱,都由夙业所招。往昔不肯布施修福,傲慢贡高,故感此报。既无田园产业,又无房屋栖身,衣不蔽形,食不充口,自出娘胎,饱受众苦,正好念佛,求生净土。


而七宝楼阁,不俟经营;自然衣食,随念而至,可以永离贫贱之苦。有此良好法门,慎勿错过。


七、老年人正好念佛


桑榆晚景,岁月无多。如鱼少水,斯有何乐。如囚赴市,步步近死。急宜恳切志诚,发心念佛,求生净土。


善导和尚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竹名,取摇动貌)。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老年人,请三复斯言,切莫万般放不下。总有一天,放不下,也要放下。当知:“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八、少年人正好念佛


年华少壮,膂力方刚,既无老病之忧,正好发心念佛。莫道修行尚早,务宜预布津梁。


岂不闻:“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当知:“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慎勿蹉跎岁月,虚度时光。“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九、有子人正好念佛


俗云:“积谷防饥,生子养老。”今既生子,长大成人,家业有托,宗祧有赖。正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切莫千谋百计,为子为孙。须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如果儿孙有福,不必先人遗产,也能白手成家。倘若儿孙不肖,任汝万贯家财,不足以供数年挥,反令造业,反害儿孙,诚为失计。好把世间,许多富贵人家,作个高抬贵手。


十、无子人正好念佛


世人生子既多,负担必重,抚养教育,需款孔殷,不得不勉力经营,撑持门户。既然无子,清闲绝累,正好自嗟薄命,夫妇同修,称念弥陀,求生净土,疾趣菩提,为大悲父。则尽大地众生,无非是佛之子,岂不快哉!


举世之人,无一人不可念佛。是念佛一法,可以普摄群机也。


圆瑛法师《念佛普摄群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