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新财富杂志官方微博 @新财富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州日报  ·  退!钱!啦! ·  昨天  
数据宝  ·  最新曝光!机构积级看好7股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断货!全线售罄! ·  3 天前  
央视财经  ·  降息!近五年来首次!这一央行宣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

马化腾、马云、郭台铭......为何都要来争这一块钱的小生意?

新财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14 23:02

正文

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华商名人堂  熊剑辉

政协委员骑共享单车开“两会”,交通部长力挺点赞;马化腾、马云、郭台铭等大佬争先恐后进场砸钱,吃瓜群众却只看见“砸车”。这个一块钱一次的小生意,究竟是“互联网”+“大锅饭”,还是一场新商业革命?

狂热的资本


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又双叒叕火了。

2017年伊始,摩拜遭遇砸钱砸钱再砸钱, 先是腾讯、华平、红杉猛砸2.15亿美元,又得郭台铭旗下富士康战略投资,再获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亚洲最大对冲基金高瓴资本的“加持”。一把D轮可谓“梅花三弄”,累计豪掘超3亿美金。

就在外界几乎要膜拜摩拜的同时,ofo转眼就引DST(俄罗斯数字天空技术,曾投京东、小米)、滴滴、中信产业、经纬中国等诸多豪强入局, 一笔4.5亿美元的D轮震惊四座,一举创出业界单笔融资的天价纪录。

这两笔融资啥概念?换成自行车,那就是60万辆摩拜(单价3000元)和1350万辆ofo(单价200元),中国四分之一以上的自行车产能就此被圈占,半个投资圈被共享单车“拖下水”。中国人民基本可以不买自行车了!

然而,这并没有完。几乎与此同时,名不见经传的共享单车“永安行”,突然被马云乱入,借蚂蚁金服、IDG、深创投之手投下A轮,火上浇油地祭出“免押金”的杀手锏,引发全行业商业模式的颠覆。


+


小黄车、小橙车、小蓝车、小白车……阿里甚至来晚了,共享单车“彩虹圈”里纯色不够用,“永安行”只好出了个“脑白金蓝”。

资本圈、互联网的大佬们,为啥都赶着做这1块钱的“小生意”?


疯狂的单车


在吃瓜群众看来,共享单车别说赚钱,不赔个底掉都没地说理啊!



还有人割轮胎、毁龙头、贴广告,胡停乱扔,甚至在付款二维码上做手脚、搞病毒诈骗的层出不穷,可恶又难防。

此前有新闻称, 生于福建莆田的“卡拉单车”,投车667辆,狂丢76.5%,总收益1000块,享年20天。 这等惨状,把投资人吓得“弃车”而逃,“卡拉单车”也成为共享单车撤资倒闭第一家。不过,之后公司又澄清数据,表示找回了60%的单车,损坏率不超过10%。

因为乱象频出,有评论直指共享单车已成国人公共素质的“照妖镜”。

不过,有些事在全世界哪里都一样啦!

法国巴黎的Velib,号称全世界推广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目前实现年赚2000万欧元。 不过2007年投放建立之初,80%的单车被毁或遭窃,许多车被扔进塞纳河,甚至走私到海外……

不过,共享单车乱停放、乱占道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不能忍了!吃瓜群众们纷纷表示,单车多到泛滥,人行道上堆得要“喷”出来,行人无路可走,城管干脆扣留,那场面叫一个宏伟壮观!


+


如今,1000多万辆单车订单箭在弦上。我们的城市真的要那么多共享单车吗?


盈利的玄机


竞争这么激烈,“破坏”如此严重,这样的企业咋挣钱?吃瓜群众一边占便宜,一边忧心忡忡起来。

令人惊讶的是, ofo创始人戴威表示,有的城市已实现40%的净利,预计2017年就能赚钱啦!

摩拜则称还没有盈利模式,四处融资,就是为了边“续命”,边找赚钱的法子。 创始人胡玮炜甚至表示,哪怕失败了,也是一项公益。

这话让人风投们情何以堪!人家几十亿真金白银扔进来可是要套现的,咱做公益联系母亲水窖、抗战老兵好不好?

显然,半个投资圈“暴动”式投入,根本上还是看上了共享单车这门生意。

大体上,共享单车有三大盈利点:

一是租车费。 五毛、一块的租车费,看上去不起眼,垄断起来就是门大生意。

美好理想或许是,假设若干年后, ofo一统江湖,从此做成千秋万载的好生意,那么全国3000万人次/天的使用量足以保底(北上广深人口合计就高达7780万),以单次1元计算,可年入100多亿。


+


根据企业披露数据,ofo小黄车回本只要1-2个月,摩拜单车大约要10个月。就算毁车厉害、成本奇高,100亿也足以弥补运营成本了。另外,随着政府规范管理和国民素质提高,加上人性对不稀缺事物的破坏兴趣自然走低,垄断性的共享单车赚钱,将是大概率事件。

如此条件下,要是加上APP广告推送、商户推荐等辅助商业模式,就是个靠谱、赚钱、可持续的好生意。

二是押金运营。 按照“阴谋论”,押金将会是共享单车最赚钱的“套路”。

华商韬略(微信ID:hstl8888)梳理企业自曝数据显示,ofo和摩拜的用户量都已突破1000万,对应的押金也高达29.9亿和9.9亿。如此庞大一笔押金,之前需要2-7个工作日才能转结到账,如今虽已实现“秒退”,但由于规模庞大,足以利用现金池赚取丰厚的金融收益。

大佬们一眼就看穿了共享单车的金融属性:一旦实现垄断,数十亿的“资金池”可供自由调配,这就是一门暴利的大生意。

关键时刻,阿里出手。蚂蚁金服借着“永安行”入场,打出“免押金”牌,打的就是暴利大生意。想要在支付宝眼皮底下,做成“押金套利”的“类金融”黄粱美梦,不疯狂厮杀一番,谁都看不到结果。

三是超级大数据。 这门生意应用无限,空间如此之大,看到的人却如此之少。表面看,获取单车的移动轨迹毫无意义,但万亿次汇聚后,大数据将爆发“核聚变”般的商业力量。

实际上,巨头们对共享单车的品牌投资选择,都有着深度考量。滴滴投下ofo,因为双方的数据都源于手机,本身存在一定的互补或替代,可实现数据的充分整合;腾讯选择摩拜,可针对单车内的精细化GPS数据,结合腾讯地图做深度挖掘。

在数据就是价值的时代,它们会成为众多商业和城市决策的基础。

你的一次骑行不符合法律规范,或许暂时无人问津,但数据永远记得。于是当它落入金融机构之手,与你相关的金融产品定价(如个人保险、商业贷款),便会被莫名其妙提高。当个人信用成为另一种“货币”,它就成了未来金融价格的基础(如芝麻积分);

你骑行速率的变化,被汇聚成数据洪流后,也将成为道路规划改造的新考量;

你半路短暂的购物行为,竟然影响到商圈租金的定价;甚至推送给你的单车应用广告,都会揣测你的行为偏好,越来越符合你的口味……


+


即便是在当下,共享单车企业为解决乱停车,正开始大量设置的智能推荐停车点,已经用到精确定位算法、太阳能供电、物联网等智能技术,本身就是大数据辅助城市规划。

此外,ofo已与华为、中国电信在开发物联网单车上达成协议,希望通过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技术,让用户一点APP就获取推荐停车点,引导用户正确停车。与GPS不同的是,NB-IoT技术能让单车无所遁形,深藏地下都能精准定位,可逐步解决丢车、乱停放等问题。

实际上,看似不起眼的智能停车点也是个能稳定盈利的项目:巴黎Velib自行车仅靠跟户外广告公司合作,就实现了2000万欧元的净利润。


+


甚至碰到春节、“双十一”这样的爆仓时点,共享单车通过实名制,随便就能跟快递公司搞个“顺手快递免车费”活动:快递公司省费用,共享单车拿分成,骑车人攒信用,剁手党得实惠……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

此外,正规途径积累的数据价格极其昂贵。有消息显示,银联数据价格为每人1-2元,车管所数据高达2-3元。由此滋生出生意红火的“数据黑市”,价格便宜,却存在数据“污染”、“注水”等见不得光的问题。因此,共享单车公司的数据价值,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共享的未来


在悲观的人看来,共享单车是典型的“人造风口”、“公地悲剧”、“互联网大锅饭”,预言它很可能重蹈网约车覆辙,成为一场终将归零的资本泡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