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乡村与城镇建设
住建部《小城镇建设》杂志社官方新媒体平台,村镇第一科普平台!我国村镇建设领域权威政策宣传与学术交流平台!《小城镇建设》杂志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会刊。
51好读  ›  专栏  ›  乡村与城镇建设

【说清小城镇】小镇生活面面观

乡村与城镇建设  · 公众号  ·  · 2017-11-28 17:32

正文

------据说搞村镇的都关注了我们------

(⊙v⊙)

小城镇的生活相比农村明显更加现代、时尚、便捷和丰富,是乡村地区最有活力的中心。但相比城市,小城镇生活又更加单调、质朴、传统和落后,难留住追求更好生活和发展的居民,尤其是年青一代。



日常消费


1

消费水平略高于农村,远低于城市


2016年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828元。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9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23元。从人均消费支出来看,小城镇居民仅相当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的46%,略高于农村居民。


图1 小城镇、全国城镇、一线城市、农村人均年收入和年消费对比


小城镇人均年消费占人均年收入的56%,表明小城镇家庭正常情况下可有近一半收入结余。相比农村居民挣的钱八成以上都用于支付日常花销,小城镇家庭日常生存压力较小。小城镇人均年消费与人均年收入比明显低于全国城镇平均水平,这与小城镇的物价较低,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更传统有关。


表1 小城镇收入与消费水平与全国城镇、一线城市与农村对比


小城镇居民中绝大部分为低消费群体。85%的居民每月消费低于1000元。人均消费支出呈现随收入上升而增加的趋势,低收入组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高收入组的1/5。


表2 小城镇按居民收入分组的人均消费支出


2

生存型消费比重大,恩格尔系数相当于城市20世纪90年代水平


小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城市有显著差异,生存型消费比重大,与农村更接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食品消费占比高,达到2/3。


按照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对生活水平的评判标准 ,小城镇的生活水平可达恩格尔系数30%~40%的相对富裕标准。相比城市和农村来看,小城镇的恩格尔系数介于两者之间,这主要是因为小城镇家庭的平均收入介于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之间。


表3 小城镇按居民收入分组的恩格尔系数


3

日常购物镇内为主,较高端消费依赖周边县市


小城镇居民日常购物以就近购物为主,食品、服装、家电以及理发等日常服务都能在镇区购买。居民中超过一半的人会定期去县城或周边城市购物娱乐。


表4 小城镇不同类型商品常用购买地点的家庭比例


4

空调、电脑、汽车开始走入普通家庭


家电、汽车等家用大件在小城镇较为普遍。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基础家电在小城镇几乎家家都有,普及率超过85%;电脑、空调、热水器等生活品质类家电的普及率也将近达50%。20%的家庭已经买了小轿车,甚至是多辆轿车,均价约12万元。可见小城镇家庭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图2 小城镇家庭家用电器普及率


图3 小城镇家庭交通工具普及率


5

文娱等享乐消费普遍少,但高收入家庭相关消费明显增多


文娱消费受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大。小城镇居民日常消费中用于娱乐消费不到2%,远低于大城市居民7% 的平均水平。几乎很少有人付费去参加教育学习、享受艺术等。43%的居民表示不需要娱乐消费,KTV、网吧、影剧院、游戏厅等文娱场所只能吸引少部分年轻人,大多数居民更愿意选择喝茶打牌、广场舞这类零成本或低成本的休闲活动。


收入有限是限制小城镇居民休闲娱乐消费最根本的原因。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在文娱方面的消费频率和单次消费额度均明显增加。


6

超六成居民用智能手机,信息化刺激消费增长趋势明显


小城镇居民几乎人手1部手机。64%的居民使用智能手机上网,55%的居民通过手机上网、“微信”获取新的资讯,28%的居民通过互联网看新闻。


通信类消费目前在小城镇居民生活支出中占比约为6%。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预计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在网络购物、信息服务等方面释放小城镇更大的内需市场。


图4 小城镇居民拥有手机情况


图5 小城镇居民上网情况


表5 小城镇居民信息来源分类构成比


7

有现代消费欲望,预期大额消费以买房买车为主


小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虽受制于目前较低的收入,但家庭普遍有较强的现代消费欲望。从预期大额消费来看,与城市居民类似,买车买房同样是小城镇普通家庭的梦想。75%的家庭预计未来有大额消费,主要是用于购房购车。其中,25%的家庭想为子女购买商品房,17%想翻建旧房,16%的小城镇居民未来想要买车。


表6 小城镇家庭预计大额支出构成比


出于对子女未来事业和生活美好的希望,到县城或者更高一级的城市给子女买房,是很多小城镇家庭的大事,是否在县市买房是家庭实力的体现,在山东、河北等地甚至将此作为择偶标准。小城镇自建房多,商品房开发较少,居民对本镇和自有住房更有归属感,翻建旧房又比去城市买房更加经济,因此,仍有17%的家庭想在未来翻建旧房。随着小城镇住房消费市场的扩大,必然会带动家电、家具、建材等和住房相关的消费增长;家庭消费中用于交通的比例也将随买车家庭增多而上升,小城镇家庭消费空间必将进一步扩大。



居民住房


1

七成居民住宅自建,买房租房量少价低


不同于城市居民通常需要面对高昂的房价或房租,小城镇的住房成本很低。72%居民住在自建房里,因此7成以上小城镇家庭的居住成本日常只有水电燃气和少量维修费用,没有房租和房贷压力,也没有城市常见的物业、取暖、停车等费用。14%的居民购买商品房居住,6%的居民租房居住。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小城镇家庭的居住成本均远低于城市家庭。


图6 小城镇居民房屋来源


2

住宅面积户均150平方米,人均45平方米


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家庭的居住面积相当宽松。住宅套均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约45平方米。而2015年,一二三线城市住宅套均面积分别为108平方米、107平方米和110平方米 ,人均住房面积均不到40平方米。大城市的高房价、高人口密度,使得居民的居住空间更加狭小,例如,2015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仅32平方米


图7 小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构成比


不仅面积宽松,小城镇居民的人均房间数也较多,平均为1.4间。30%的居民人均房间数在2间及以上,45%的居民人均房间数为1~2间,仅有25%的居民人均房间数不足1间。


19%的小城镇家庭拥有两套住宅,2%的家庭拥有三套及以上住宅,即超过2成家庭有多套住宅。这些拥有多套住宅的家庭中,56%是在农村宅基地上有房,20%在镇区其他地段有房,26%在县城甚至省城等城市置产。


图8 小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其他住宅所处位置构成比


3

几乎没有装修,厨卫浴等基本功能与城市有明显差距


小城镇住宅的基本功能不完善,与城市有明显差距。大部分家庭几乎没有装修,或者十分简单,尚有10%的家庭未安装自来水,超过1/4的家庭没有独立洗澡设施,1/3的家庭无水冲式厕所,近1/5的家庭仍在使用煤炭、柴草等较原始的炊事燃料。


图9 小城镇家庭各类设施使用情况比例


4

一半以上住宅在2000年后建设,住房满意度较高


小城镇大多住宅较新,49%的住房为2000年以后建设,27%的住房为90年代建设,14%的住房为80年代建设,仅有10%的住房为80年代之前建设。年代较新的住宅,功能适应现代居住需求而更完善,有较高舒适度。


六成家庭对现状居住条件满意或较满意,两成明确表示不满意。小城镇居民居住满意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住宅大部分是自建房。自建房的好处在于空间较宽松,且能根据家庭需要自由建设,例如建设庭院、天台等开敞空间,门面房、小作坊等生产经营空间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